楠木軒

超越特斯拉、成全球銷冠,比亞迪成功的背後,王傳福做對了什麼?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綜合

  文 | 華商韜略 馬來

  在眾多車企中,2022年截至目前最風光的無疑是比亞迪。

  7月21日,比亞迪宣佈進軍日本乘用車市場。消息一出讓人不禁慨嘆,這是中國汽車第一次完成對汽車製造強國日本的逆襲!

  而在這之前,比亞迪已經獲得了更令人矚目的成就——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銷量冠軍。

  6月,比亞迪突破萬億元市值,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第二家達成這一成就的企業。而縱觀上半年的銷量,比亞迪也同樣迎來了一個里程碑。

  根據其公開的產銷快報,比亞迪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4.14萬輛,同比增長了315%。這一數據在位列國內第一的同時,在全球範圍內也實現了對特斯拉的超越,進而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作為一家靠電池起家、2003年才正式進軍汽車製造業的企業,只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就登上這個“王座”,屬實是令人驚訝的。但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能取得爆發式的增長,比亞迪究竟做對了什麼?

  短期來看,比亞迪成為銷冠,有一部分原因是疫情對其他汽車生產企業造成了較大的衝擊。尤其是3、4月份,位於上海的特斯拉工廠停產。據估算,這段時間內,預計影響近4萬輛汽車的交付。但對於比亞迪而言,垂直一體化的生產模式,使得其能在特殊的時間節點仍完成自足。

  而有今天的表現,比亞迪顯然是經過了多年深耕。

  “比亞迪要在2025年成為全世界第一的汽車企業!”在收購秦川汽車伊始,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已經堅定地表達了自己的願景。至於他實現目標最重要的途徑,則是加大研發,減少對於供應鏈方面對其他環節的依賴。

  在自研業務中,比亞迪對電池、汽車半導體的突破都卓有成效。2020年底,汽車缺芯波及全球,但對比亞迪影響卻微乎其微,其芯片能自給自足的同時,甚至還有部分餘量可以外供。

  同年發佈的刀片電池以及次年投入使用的超低油耗DM-i混合動力技術,也都紛紛成了比亞迪可以給出對手製勝一擊的“殺手鐧”。

注:比亞迪刀片電池

  除此,比亞迪發展前期在10萬到20萬元區間的汽車腰部市場積攢了較大的先發優勢。多元產品構成的矩陣,外加高性價比的特質,使得其終端成交量持續走高,就連25萬左右的比亞迪漢月銷量都保持在萬台以上。

  當然,在自身實力以外,比亞迪也嚐到了新能源發展的紅利。“雙碳”的政策驅動,使得資本普遍對新能源汽車持利好態度。

  4月,比亞迪宣佈取消燃油車製造,更是表明了這家車企打算心無旁騖專攻新能源領域。這更是契合了當下的全球背景。所以,能在上半年實現較大的突破也在人們的預料之中。

  不過,比亞迪仍有隱憂。

  首先,其海外市場的市佔率仍然偏低。雖然在西班牙、英國等地,比亞迪已經獲得了不少訂單,但總體而言,比亞迪的“出海”尚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品牌的全球影響力也亟待提升。而這次進軍日本,就是比亞迪需要好好把握的一次機會!

  其次,從“腰部市場”崛起的比亞迪,應當有更多高端定位的“硬核”產品出現,從而完成對品牌的重塑。騰勢的出現,是一個明顯的信號,但具體前景如何,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另外,由於研發投入過高,比亞迪的毛利率在行業內始終處於偏低的地位。

  以今年第一季度為例,特斯拉營收187.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55.35億元),利潤33.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1.97億元);比亞迪收入668.25億元,利潤8.08億元。兩家營收能力可見一斑。

  另外,王傳福自己也曾説:新能源汽車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但比亞迪的智能化,與其擅長的電動化相比稍顯落後。自2021年以來,比亞迪密集投資自動駕駛芯片、激光雷達等領域,也足以窺見其佈局和規劃。

  無論如何,比亞迪上半年的答卷,已經完成了初步的自我證明。相信其自己也很明晰,想要更進一步,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要去摸索。

  但至少它已經走在了正途之上。相信在未來,以比亞迪為範本,潛心於技術積澱與產業鏈佈局的同時緊跟時代,會有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身影出現在國際市場上。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