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國人大大會首場新聞發佈會始終是全國兩會上關注的焦點。據人大會議新聞中心消息,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於3月4日(星期四)21時40分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由大會發言人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與去年一樣,為防控疫情,新聞發佈會將採用網絡視頻形式進行。
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自2018年以來,由張業遂擔任發言人的全國兩會人大首場新聞發佈會共計回答了來自中外記者的30個問題。其中,2018年、2019年均為11個問題,2020年因疫情防控要求,會程縮簡,問答只保留了8個,但這些涉及公共衞生法治保障、國防預算、民法典、香港問題、中美關係、外資撤離、脱貧攻堅等問題,每一個都受關注。
提問既關注民生也聚焦熱點
從近三年中外媒體關注的問題類型來看,關注民生,聚焦時下熱點是發佈會提問的一大特點,而人大立法、人大監督、國防預算、國際關係等話題也從不缺席。
2018年全國兩會開幕前正趕上霧霾天,與污染防治攻堅戰有關的問題被媒體拋出。彼時,新任發言人張業遂由北京近些年的空氣改善情況説起,介紹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在立法、監督方面做的工作,並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繼續緊盯環保工作不放鬆,努力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與民生相關的話題中,2018年社會關注的房地產税法進展被提及。到了2020年,全面税收法定的目標能否如期實現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儘管發佈會提問問題數量減少,但話題更具針對性,其中有一半的問題都與疫情防控相關。例如,去年發佈會的首問就是澎湃新聞記者提出的有關強化公共衞生的法治保障問題。張業遂在回應時説:中國目前30多部與公共衞生法治保障有關的法律在這次疫情大考中總體經受住了考驗,但是也存在一些短板。計劃用兩年時間制定修改法律17部,適時修改法律13部。
張業遂還介紹了疫情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的相關工作。他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責,迅速行動,出台有關決定,全面禁止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和食用,審議生物安全法草案、動物防疫法修訂草案,部署啓動強化公共衞生法治保障體系的立法、修法工作,宣傳解讀疫情防控法律,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法律支持。
在關注民生話題的同時,近三年的全國兩會人大首場發佈會也同樣聚焦時下熱點。比如2018年被問到的政府機構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問題;2019年被問及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人工智能技術安全可控問題;2020年是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國內經濟造成較大沖擊,脱貧攻堅目標能否如期完成也備受關注,張業遂在答記者問時給出了堅定答案:脱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國際關係、國防預算成必答題
澎湃新聞注意到,國防預算是每年全國兩會人大新聞發佈會的一個老問題,近三年這一問題一直是由外媒拋出。除了關心國防預算增幅,外媒的提問還無端揣測國防費用上升是否會對他國造成威脅,是否存在“隱形軍費”問題。
面對毫無理據的提問,張業遂的回答簡明扼要:“從2007年起,中國每年都向聯合國提交軍事開支報告。錢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清清楚楚,不存在什麼‘隱性軍費’問題。”
“一個國家是否對其他國家構成軍事威脅,關鍵看這個國家的外交和國防政策,而不是看這個國家的國防費增加了多少。”張業遂強調,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實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他説:近年來中國適度加大國防投入,但無論從國防預算佔國內生產總值、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看,還是從人均數額看,中國的國防投入水平都低於世界主要國家。
國際關係特別是中美關係也是人大記者會上必問的老問題。張業遂曾在2009年到2012年做過駐美大使,面對2020中美關係矛盾凸顯,張業遂在解讀中美關係特別是疫情之後的中美關係時,表達期望也不乏強硬表態。他説:中國和美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發達國家和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經貿聯繫和人員往來十分密切,兩國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歷史充分表明,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合作抗疫、恢復經濟是頭等大事,維護國際經濟金融市場穩定和全球供應鏈的開放、安全符合各方的利益。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朝鮮半島問題也連續兩年被問及。張業遂一再強調“一帶一路”堅持的原則是共商、共建、共享,同時也堅持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它的目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對於朝鮮半島問題,張業遂回應説:朝鮮半島問題關鍵是堅持政治解決的正確途徑,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建立半島和平機制的正確方向。
記者 刁凡超 實習生 鄧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