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90後青工庾毛在鐵路線上過的第八個元宵節。據他回憶,自工作以來,歷年春節只有一次因婚事請假回家過年。如今,身為太原南工務段綏德橋隧車間清淤青年突擊隊的隊長,年輕的他有了自己的帶隊心得——“心裏裝着隊友,遇事帶頭先上”。
庾毛帶領的是一支平均年齡28歲的90後橋隧工隊伍,長期活躍在晉陝交界處的深山裏鑽隧道,爬橋樑養修鐵路,“作戰”範圍覆蓋27座隧道、68座橋樑。
串起這些隧道、橋樑的鐵路線,是山西太原至寧夏中衞的鐵路,也是西部能源外運的重要通道、連通華北與西北的主要客運通道,每天開行40多趟旅客列車和近百趟貨運列車,每年煤炭等運量達6000萬噸。
黃土高原上覆雜的地質構造大大增加了這裏的養修難度,尤其是位於晉陝交界處的吳堡隧道,受黃土砂岩等地質影響,排水系統含沙量大,極易造成隧道內沉澱井堵塞,如果處理不及時,會造成水漫線路、鋼軌結冰,嚴重威脅列車安全。
為此,清淤成為這支青年突擊隊的重要任務。
這些隊員都是剛出大學校門就走上鐵路線的,山區的單調艱苦與其他同學留在繁華都市就業的生活對比鮮明。在26歲的隊員白舴舴看來,鐵路橋隧連接着兩個世界,一個光亮通透,一個幽暗冰凍。同齡隊友艾向斌則表示:“雖然艱苦,但是看着隧道全部疏通,旅客安全出行,心裏還是充滿了幸福感。”
元宵節這天,庾毛、白舴舴等再次步行深入12.3公里長的吳堡隧道實施清淤作業。
進入隧道前,隊員們互相熟練而默契地進行最後一次裝備檢點。下午1點30分,“天窗”點到來,隊員們開始進入隧道,外面的景物和光亮很快消失了,藉着頭燈和手電筒的光,大家在隧道里有序地快速行進着,耳旁只聽見呼呼的風聲和腳踩中鬆動地磚發出的“砰砰”的撞擊聲。
“作業現場光線暗、場地窄、氣温低,大家一定要聽指揮,注意避讓列車,確保安全。”每當接到列車即將通過的信號,庾毛總要大聲提醒大家及時進入避車洞躲避。列車經過時,強大的氣流吹起積塵,灰塵在手電筒的光柱裏肆意飛揚。機械震動的聲音迴盪在隧道里,不斷衝擊着人們的耳膜。
吳堡隧道情況複雜,淤堵嚴重。在作業點,可以看到道牀上已經有因為淤堵而泛起的黃色污水,水面上漂浮着垃圾,隔着口罩也能聞到刺鼻的異味。比起這些,最具挑戰性的是寒冷。這個時節,無論隧道外是什麼天氣,隧道內的温度都在零攝氏度以下,而清淤的時候,隊員經常要單衣鑽進混合着冰水泥渣的地下管道,更是凍到難以忍受。
一到工作面,隊員們立刻分工行動起來,有的跳入水位沒過大腿根的沉澱井中,手扶高壓水槍清淤;有的支起燈光,搬運清掏出的泥沙;最難的是清理堵死的管道,用工具無濟於事,隊員們須脱去毛衫,身着單薄衣衫,套穿連體防水褲,隻身鑽爬進內徑不過1米的管道,手掏清淤。隨着石塊、編織袋、水泥塊等大塊物件被扒出,沉澱井中高高積起的污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很快通暢了。
待庾毛等人鑽出管道,早已在旁等待的隊友迅速將提前準備好的大棉衣裹住了他們,同時遞上薑湯水驅寒,然而即便如此,連體褲中倒灌入的冰水也早已浸濕了全身,凍得人不由自主地哆嗦。
“隧道里的地質環境比外面複雜多了,稍有疏漏後果不堪設想。”一天的任務接近尾聲,施工“天窗”也只剩下不到30分鐘。隊長庾毛挨個檢查了疏通點,確認達到標準後,滿心歡喜地衝軌道兩側正在收尾的隊友大聲吆喝起來:“兄弟們加把勁,仔細整理工具,回去煮元宵啦!”
幾乎與此同時,對講機裏再次清晰傳來有火車通過的指令。待車過後,庾毛等人整了整打濕的工裝,亮起頭燈,帶着隊伍隱沒在黑暗的隧道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志中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