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地區的消費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用車需求,比如國內轎車、SUV是比較受歡迎的品類,這是因為國內目前人均汽車保有量比較低,一輛車往往要兼顧不同的使用場景。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走實用路線的旅行車,為什麼就在國內無人問津呢?
關於國內旅行車數量少的問題,相信大家都會把鍋甩給廠商,認為它們沒有將產品引進到國內,從而限制了我們購車的途徑。其實合資廠商也曾經將旅行車帶到國內,比如明鋭旅行版、凱越旅行版、馬6旅行版等等,但問題是,廠商引進之後消費者卻不買單,銷售成績相當一般。久而久之,車企自然會失去耐心,認為中國市場並不適合旅行車銷售,因此也沒有繼續引進。
對於旅行車,為什麼國內市場並不感興趣呢?我想更多是傳統觀念所導致。在國內汽車市場起步的階段,我們首先接觸到的車型是桑塔納、捷達這類三廂車,這也讓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轎車就應該是有頭有尾的三廂造型。漸漸地,這種意識開始向周圍進行傳遞,人們買車會專注於三廂設計。這就導致旅行車受到冷落,甚至不僅僅是旅行車,就連很多兩廂車型,如今也越來越不被關注。
其次就是旅行車購買門檻普遍都比較高。在國內市場,銷量高的車型往往都是兼顧外觀、內飾、空間的產品,而且價格也比較適中合理,消費者買起來也不會有太多壓力。
不過旅行車由於大多都是進口方式來到國內,所以價格往往會比同級別的三廂車要高上一些。比如奧迪A4L的起售價是32.18萬元,而旅行版的A4 Avant則需要35.98萬元起步。不僅如此,由於保有量大,所以國產A4L在終端往往會擁有更大的優惠。相反,由於A4 Avant屬於進口車型,通常是採用訂單方式購車,所以賣多少輛完全就是隨緣,也不強求,價格自然不會有太多下降區間。因此,性價比不高也成為消費者拒絕旅行車的原因。
不過並不是所有旅行車都不好賣,比如搭載了高性能發動機的車型,在國內就比較容易受到關注。比如奧迪RS4/RS6,奔馳C旅 AMG等。因為買這類高性能產品的買家一般都不差錢,而且他們也對車比較瞭解,所以為了追求個性,彰顯不同,他們會更傾向於選擇高性能旅行車。
不過廠商對於引進高性能旅行車的態度一向都比較消極。因為對於這類車型來説,在本土銷售時價格就不便宜,如果加上引進到國內所需要的運費、關税以及各種費用,最終定價基本都會在100萬以上。同時這類車型是小眾中的小眾,一年也賣不了多少台,甚至可以説是賣一台虧一台的狀態。因此,廠商對於這類車型的引進態度一向都比較保守。
總結
綜合來看,廠商不樂意引進旅行車的原因還是因為國內消費市場對旅行車的熱情普遍較低,引進之後銷量非常一般。為了降低成本,廠商也只能選擇停止或者減少該類車型的更新。因此,國外有推出新旅行車的時候,一般都與我們沒有太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