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階級的偉大造就馬克思恩格斯的偉業
觀古今看世界
近代產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也加劇了階級對立。
產業工人隨產業革命的發展不斷壯大,追求自身權利的鬥爭也隨之產生。
產業革命初期,生產設備和機器落後,工人的勞動強度大,作業時間長,工作環境十分危險惡劣,工作所得難以餬口,並且就業機會還難以保障。
不論是政府還是業主,都沒有重視工人的疾苦,工人們的呼聲無處申訴。
產業革命進行最早的三個歐洲國家(英國、法國、德國)的工人們,率先行動起來,從搗毀機器、破壞工廠,發展到組織工會、舉行罷工、提高工資、改善勞動條件。
這些行動雖然取得部分成果,但大多被無視和破壞了。
對政府精英人士和業主觸動不大,反而受到打擊報復,生存狀況更加惡化。
不展示工人階級的力量,是無法得到尊重的。
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爆發兩次絲織工人起來。
1836年到1848年英國爆發憲章運動。
1844年德國西里西亞爆發紡織工人大起義。
這些起義和運動都失敗了。但工人階級的勇敢,還是激起了世人的關注。
一羣先進分子開始關注工人運動和工人階級的利益。
馬克思、恩格斯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他們都是德國人,一個是學者,一個是商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積極為工人階級的利益發聲,探尋工人階級自主之路。
馬克思、恩格斯合作寫了《神聖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等重要著作,從理論上形成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
除了理論外,對建立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格外費心。
首先創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加大宣傳力度,積極聯絡各國工人團體,對影響工人運動的錯誤思潮(尤其是薄魯東主義)加以反擊,積極爭取工人團體轉向。
他們在組織上取得的最大成功,就是把“正義者同盟”改組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以《共產黨宣言》作為同盟的共同綱領。
從此,“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個口號,響徹全世界,深刻影響二十世紀人類社會進程。
馬克思主義在歐洲誕生之日,中國的產業革命還不知何時開始,只有人數眾多的手工業者和官辦工場的勞工,這些還不能算是真正的產業工人。
但他們的境遇比歐洲產業工人更慘,他們受到的壓迫更深。
西方列強已開始殖民中國之路,大量商品傾銷中國,使大量手工業者破產失業,加深了中國的階級對立,一場大規模的起義正在醖釀之中。
民族矛盾加上階級對立,使中國的形勢更加複雜和危險。作為統治階級的清政府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根本無法把控,只能留待後來人解決。
中國在近代的落後,根本還在於人才的缺乏,教育的落後。
一個好的教育理念和傳統,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是在重要不過了。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