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車展,5號館內的奔馳展台上,看着別人羣環繞的全新奔馳C級展現在面前時,我有一種想法"如果幾年前,它能把這些短板補齊了,還能再晚換代幾年"。
奔馳C級是奔馳產品序列裏最年輕的車系之一,也是奔馳最暢銷的車型,目前在國內市場已經是第五代車型。自2014年推出第四代車型後,時隔7年,奔馳C級迎來了換代。S級下放的設計語言,讓它在內外整體設計上都有了新的變化。而且,還提供了立標版本。
換代奔馳C綜合實力又強了,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比起亮點,我更關心上一代奔馳C級留下的"亮點",會不會成為換代之後的扣分項?
新奔馳C級,亮點應是後排+動力奔馳C級在2月份就已經海外亮相,但在8月末才完成國內的上市。近6個月的時間差應該是在調整一些本土化的設計,畢竟這一代奔馳C級有共計20項針對中國市場的升級調整。
梳理下來,幾個亮點和延用:
1延用老款雙臉造型,運動版配大尺寸三叉星徽標、轎車版配立標;
2車身尺寸比上一代全面提升,軸距加長34mm達到2954mm;
3在C柱上的長軸標識,依舊得到保留;
4整體內外飾設計,大量運用S級的設計元素,車內設計近乎"照搬";
5標配12.3英寸數字儀表+11.9英寸中控屏
6後排座椅長度和厚度提升,坐墊加長10mm海綿層;
7動力總成提供1.5T+48V匹配9AT的組合,對應最大功率125kW、150kW。
消費者最關心的必然是動力,前期推出的三款車裏都採用的是M254發動機+48V的輕混動系統。125kW和150kW的最大功率,對應最大250牛·米和300牛·米的扭矩輸出。鐵了心玩兒電氣化的奔馳,在這代奔馳C級上目前沒有看到2.0T版本,1.5T+48V成為主力銷售車型,為9年之後要迎來的奔馳全面電動化時代過度。
從技術領域來看的話,其實這對奔馳是一件好事兒,能用更小的排量做到比同級別寶馬3系2.0T(156匹)、奧迪A4L的2.0T(150匹)更好的參數。當然,具體如何,還需要我們後期試駕之後再做評價。
換了M254發動機,把BSG換成ISG,讓它低扭也能提供動力,提升發動機輸出的線性度,和之前的輕混系統完全不同。發動機就聊這麼多,重點放在車內的中控和後排聊。
車內幾乎照搬了奔馳S級的內飾設計,全液晶儀表+中控豎屏的組合已經成為了奔馳的流行設計元素。星環出風口同樣照搬,就連出風口布局也都不盡相同。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對於奔馳S級的掉價行為,但我認為這是給奔馳C級拔高的加分項,會有人因為設計元素大量下放C級而不買S級麼?
車身長度增加到了4882mm,比老款加長100mm,軸距從原來2920mm升級成2954mm,意味着車內的空間會變得更充裕。奔馳的一貫作風,如果車內空間足夠大它會把後排的方寸之地做的特別舒服。
之前我認為奔馳C級,是奔馳車系裏包容度最寬泛的車型之一,偏向多功能的家庭用車,但有可能侷限於上一代車型的空間侷限性,後排的舒適度不如前排。全新奔馳C級換代之後,後排空間變得充裕,坐墊加長加厚。而且,車身寬度也增加了10mm,這應該是為了照顧車身平衡,不會給車內帶來寬度的改善。
不能否認,S級設計元素下放+2954mm軸距+全新發動機48V輕混系統,讓這代奔馳C級的實力又提升了。但,還記得我開頭説的那些嗎?遺留在上一代車型上的"亮點"。
靜態體驗,它的老問題改了沒上一代奔馳C級在市場上銷售7年,成績有目共睹,就算在產品週期末端也已經能有堅挺的銷量。雖然銷量不錯,但也不得不提上一代奔馳C留下的一些需要提升的幾個點。
在接觸過上一代奔馳C級過後,給我留下來的一些印象:
1內飾做工、用料和售價不匹配,而且不裝配木紋飾板的情況下車內塑料質感強;
2後排座椅舒適度不佳,座椅偏硬,且後排坐墊略短;
3車內按鍵異響,尤其中控區域,有一種"鬆散"感。
趁着這次成都車展能有幸體驗一把實車,我帶着以上三個疑問,拉開了全新奔馳C級的車門。首先,坐進實車的主駕駛位,第一感覺豪華感夠了、細緻程度明顯提升、主駕駛位空間充裕。
豪華感來自於12.3英寸數字儀表+11.9英寸中控屏的襯托,兩塊屏幕覆蓋了駕駛員在前排的大部分目視區域,而且中控屏幕傾斜的角度和使用起來的順手程度都要比上一代有提升。但豪華感大部分的營造集中在主駕駛位+中控台區域。
再講幾個日常駕駛能頻繁觸摸到的區域,方向盤按鍵+換擋撥片,這是駕駛員最頻繁觸摸和使用的一大區域。方向盤觸摸按鍵的反饋質感都較上一代有提升,而且使用起來不會有異響,而是乾淨利落的回彈聲。至於換擋撥片,用料上的質感確實不錯,但使用上的回饋表現一般。感官上的精緻感,加分項是"星環"出風口,把氛圍燈融入到出風口內是從奔馳S級上學到的精髓,做工處理和出風口調節的阻尼感受也確實有一種高級感。
車內整體塑料質感減少,相比於上一代車型,中控台上半部分基本上實現大面積軟性材質包裹,而且中控區域的木紋裝飾板貫穿整個中控台,做工也很細膩。在上一代車型上,中控區域的"鬆散"感,使用按鍵或者中控蓋板時會有異響,在這台展車上並沒有出現。
概括一下前排感受,中央通道佔用空間有一定的減少,主駕駛位橫向空間更充裕,不再擁擠。按鍵異響得到有效解決,由於大面積的軟性材質覆蓋,讓車內塑料質感明顯降低。
後排主要考察項目,座椅舒適度+坐墊長度。確實有改善,軸距增加之後,這一代奔馳C級有理由在後排座椅上下下功夫,由於後排座椅厚度提升整體質感變的厚重,而且後排增加的雙頭枕質感與S級的舒適程度非常像。
三個疑問,車內按鍵異響得到有效解決,且質感整體比上一代車型表現略好;後排座椅舒適度+坐墊長度,雖然有提升,但坐墊長度還可以更好。車內的塑料質感,實話,明顯比上一代好很多。但,個人主觀觀點,門把手的鎖車和解鎖鍵如果也能換成鋁製材料的話,可能會更好,當然這只是我的觀點。
總結這次奔馳C級的換代,確實帶來了更優秀的產品體驗,綜合實力不可否認的加強了,S級下放的內外飾設計讓這一代車型在整體豪華感營造上表現的更好。產品實力,單拎出來全新奔馳C級一定優於寶馬3系和奧迪A4L。
這代奔馳C級比上一代更有設計感,而且細節的把控和用料的紮實都很到位,對得起它30萬+的售價。在加長軸距之後,提升後排的舒適程度成了這代奔馳C級必須要做的事兒,做的怎麼樣?至少在我看來,這一代奔馳C級後排體驗上,完勝上一代。
以上的一切,只是我們在成都車展上對這台車的靜態體驗。後續,我們還會對這款車型進行試駕動態體驗,看看它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