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成都温江一小區門前,小區保安與某外賣平台送餐員發生衝突。小區所在居委會負責人楊先生稱,衝突由外賣員進小區登記問題而起,外賣員從車上拿下鋼管和砍刀衝擊保安,共有近200人發生衝突,8人因此受傷。警方稱相關涉事人員已被控制,已拘留數人。
無獨有偶,2016年12月,在杭州復地連城國際小區也曾發生物業和快遞的衝突,“快遞員與物業多次衝突大打出手,四五個保安倒地不起。”
有網友評論説,都是窮人,都是為了生活,何必呢?
是的,生活大不易,大家都不容易,外賣小哥是在工作,保安也是在工作,兩者都是為了掙口飯吃。
按説,身處社會底層的羣眾,似乎應該更守望相助才對,但恰恰相反,“他們是羊,同時也是兇獸;但遇見比他更兇的兇獸時便現羊樣,遇見比他更弱的羊時便現兇獸樣”,魯迅先生如此説道。
所以阿Q被趙太爺打了嘴巴不敢還口,卻敢和他鄙視的王胡動手,又以欺負小尼姑來獲得心理平衡。
乞丐不會羨慕百萬富翁變成了千萬富翁,只會嫉妒比他要得多的乞丐,這就是社會邊緣人羣中常見的情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外賣小哥與保安互毆互毆,據説是由外賣進小區登記而起,從現場人數和動用的武器來看,雙方的矛盾應該是積累了很久,才在那個晚上引爆。
除了外賣員和保安,這個事件涉及到的還有三方:消費者;物業公司;外賣平台。
如果點外賣的消費者都可以到小區門口自取,此事可能就不會發生;
如果物業公司不予攔阻,給外賣員以方便,也可能不會發生;
如果外賣平台主動和物業公司協調好,並對外賣員給予足夠的關懷和規範,也可能不會發生。
世上沒有那麼多的如果,只有事情發生以後的後果。
互聯網迅猛發展,電商、快遞、第三方服務平台已經勢如破竹的改變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坐在家裏動動手指就可以實現送貨上門,這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趨勢不可阻擋,消費者已經習慣了這種服務,大熱天的,讓他們再像以前一樣下樓出門找飯館吃飯,不太現實。
物業公司身負小區安保職責,讓陌生人進出登記是天經地義,收取外界商家進場的費用也似乎是理所當然。
外賣平台只是聚合了眾多商家的產品和服務,並收取每一筆交易的服務費,不但給消費者提供了便利,而且還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好像也沒有和物業談判的動力。
那還能怎麼辦呢?
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必須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工作,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
今年的7月25日,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推出“紅頭文件”,其中明確規定:“不得建設封閉小區”,這意味着將來的新建小區將不再有圍牆。
這是破解上面快遞、外賣和物業僵局的最好辦法。
小區拆除圍牆後,不僅方便了外賣和快遞員的進出,更縮短了道路的交通距離,可謂“善莫大焉”。
新舊交替,就像滴滴打車動力傳統出租行業的奶酪一樣,這一進程的推動也必然會觸動舊的利益方,但最終代表先進的社會力量會消除一切阻礙。
越是底層,生存的壓力越大,情緒的壓抑和波動也就愈發嚴重, 如果沒有一個疏泄的渠道, 就一定會積累出戾氣,發生傷人傷己的暴力行為。
這種情況是再多的“心靈雞湯”也無法解決的。
社會的理解和關懷,儘快改善處在底層的邊緣人羣的生存狀況,打破教育、醫療、就業等資源的壟斷,建立階層流動的社會機制,才是真正重要的。
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説過:“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顯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辛苦勞作,來回奔波是為了什麼?所有這些貪婪和慾望,所有這些對財富、權力和名聲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歸根結底,是為了得到他人的愛和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