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打小孩日:熊孩子不該打?那父母實在忍不住了該怎麼辦?

打?不打?這是個問題

俗話説: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兩天不罵,提拎甩褂。

説的是,以前的家長都認為,孩子調皮搗蛋就必須要嚴加懲罰,不然就亂套了。因此,也有人調侃説:孩子不聽話,揍一頓就好了,一頓不夠就兩頓。

但是,對於現如今越來越重視科學教育的父母來説,就非常糾結了。有時候被孩子氣得半死,揚起的手,也不得不硬生生地按捺下來。

這就像是你端着一挺機槍,本來一個掃射,就能結束戰爭的。但是偏偏情況不允許,你還得強壓怒火用懷柔政策去招安,箇中滋味,誰忍誰知道。

所以,當網友們知道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的時候,議論也是炸了鍋:

想當年,鐵打的,我爸媽是打鐵的!好不容易升級到可以打孩子的階段了,竟然來這麼一個日子?雖然被打大的,但看到這個日子的時候還是笑噴了那今天不打了,改明天……

還有的網友説,教育和虐待是兩回事,如果孩子做錯事了,光是口頭批評教育,他們未必記得住。但是,打兩下他們就會長記性了。

打,還是不打,相信所有的父母心中都有自己考慮的因素,也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但是,打罵給孩子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打罵對孩子的影響

產生恐懼心理,缺乏安全感曾經看過一個視頻,在地鐵上,一位媽媽讓孩子背課文。孩子背了一段之後卡殼了,膽怯地看向一臉鐵青的媽媽。媽媽隨即揚起了手中的本子,作勢要打孩子。孩子委屈地眼淚都掉下來了。

這時,旁邊一位乘客看不過去了,給孩子遞了一張紙巾。可是,媽媽一把奪過紙巾扔在了地上,孩子再也忍不住了,抽噎起來。

背不出課文就要捱打、考試沒考好也要捱打、做錯了事情要捱打……如果只是簡單地用打罵來教育孩子,恐怕只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陳喬恩也自曝小時候常被母親打,導致她即使長大了,也和母親有生疏感。母女倆的隔閡,一直到後來參加一檔節目的時候,才冰釋前嫌。

可見,面對最親近的父母,都要時刻提心吊膽的話,只會讓孩子從小缺乏安全感。

做事以父母的情緒為評判標準經常捱打的孩子,逐漸會變得以父母的喜好和情緒,來作為自己行事的評判標準。因為,即使一件事情你做得再正確,只要父母覺得你是做錯了,就可能會遭受打罵。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只會讓孩子變得謹小慎微,一切都以父母為中心,並且事事都討好。可是,孩子總是要成長的,以後碰到的事情可能遠遠超出父母的認知,或者父母的認知不一定是對的。面對困惑和疑慮,缺乏主見的孩子又該何去何從呢?

長大後行事偏激叛逆,或者有暴力傾向在成人面前,孩子永遠是弱者,即使他們想反抗,也完全沒有勝算。這個時候,他們可能會隱藏起自己的不滿,先低頭認錯。

但是,一旦他們有了能力,或者離開了父母的掌控,他們的人生可能就會朝着偏激和叛逆的方向疾馳而去。有一位網友就曾暗下決心,等自己長大了,也要揍自己的父親,讓他嚐嚐弱者的滋味。

可見,打罵孩子並不能起到應有的教育作用。雖然看似見效很快,孩子立馬老實了,但是他們的心理活動,我們永遠不知道。

不是不能懲罰,而是要看怎麼懲罰

可是,孩子不聽話,打也不行罵也不行,這要怎麼辦?就像大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執行起來就是很困難。

因為,孩子好像很清楚,做什麼事情能夠輕易地引起父母的暴怒。他們還會試探,你能接受的程度。如果父母沒發火,他們就會再進一步,直到父母實在忍不住失控。這樣的熊孩子,難道也不該教訓嗎?

其實,不是不能懲罰孩子,而是要看怎麼懲罰。

涉及到原則性的事情,可以懲罰比如,孩子調皮搗蛋到故意打破別人的玻璃,又或者是故意偷東西,等等。這些涉及到做人原則性的問題時,父母不能心軟。要注意,是當孩子“故意”這樣去做的時候,而不是不小心。

孩子小,四肢的協調能力和動手能力會偏差,如果只是不小心的話,父母可以教他們怎麼做才能避免。

但是,如果是孩子品格有問題,就另當別論了。但即便如此,打孩子也要注意力度和位置。比如,有的孩子小時候被打耳光,結果造成失聰,這樣的結局自然誰都不想。所以,父母一定要掌控好力度和位置。

懲罰≠狠揍打罵孩子,其實是一種最懶惰的教育方式。

雖然看起來見效快,孩子被嚇唬住了,但其實,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也不會去反思改正。他們只關心今天父母有沒有生氣,揍人揍得疼不疼,甚至會想,以後再做這樣的事情時,一定不要讓父母知道了。

當孩子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怎麼對抗大人身上時,就意味着我們的教育方式出現問題了。

有人説:如果唐僧沒有緊箍咒,孫悟空一輩子都是潑猴。是的,不可否認,孫悟空一開始非常頑劣,是靠着緊箍咒才勉強跟隨唐僧去取經的。但是,在經歷過一些磨難之後,孫悟空是被唐僧感化了,才選擇繼續跟他去取經的。

所以,除了該有的懲罰,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裏,以後要怎樣避免或改正,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懲罰完要記得表達自己的愛意相信真正沒打過孩子的父母是極少數的,因為父母也是有情緒的,當自己的權威被一再挑戰,或者壓力太大導致情緒失控時,忍不住打幾下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在懲罰過孩子之後,一定要記得跟孩子表達愛意。因為在孩子看來,父母暴怒的樣子是十分可怕的。他們會被嚇到,然後錯誤地認為父母一定是不愛自己了。

許多人在長大了只有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這是因為在打罵過孩子之後,父母沒有及時告訴孩子,自己是愛他們的。對事,不對人,這也應該是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

孩子做錯了,可以懲罰,但不代表我就不愛你了。當孩子堅定了這一點之後,才會理解父母的苦心,也才不會心生怨恨。

美國心理作家Shahida Arabi曾説:當一個孩子遭到父母虐待時,他們不會停止愛父母,他們會停止愛自己。

所以,不管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愛,他們才能學着去認識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才能夠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

(菈媽:熱愛文字與生活,分享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1 字。

轉載請註明: 世界不打小孩日:熊孩子不該打?那父母實在忍不住了該怎麼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