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儲能領域有哪些公司?
很多人會首先想到陽光電源、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但如果搜索相關數據會發現,2021年我國國內儲能系統集成市場中出貨量最高的,是一家名為海博思創的企業。
不僅是2021年度國內市場儲能集成商的冠軍,在2021年度全球儲能市場出貨量排名中,海博思創位居第三;2020年國內儲能市場集成商佔有率排名中,海博思創佔比10.5%,位居第二;
2021年中國企業國內儲能系統集成出貨量排名
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民營企業研究中心和北京隱形獨角獸信息科技院聯合發佈《2021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報告》中,海博思創同樣入選。
某投行公司人士向36氪説道:“海博思創是還沒有上市的儲能企業中做的最好的。”
電池pack為基石海博思創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專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鋰電池儲能系統相關產品研發生產的公司。
和很多科技領域的創業者一樣,海博思創的創始人張劍輝同樣是一個技術型人才。他畢業於清華大學,擁有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博士學位,2010年之前,張劍輝已經是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的高級設計經理,公開報道顯示彼時其還有公司的50萬美元期權。
但張劍輝回國創業時,我國新能源汽車、鋰電和電化學儲能行業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快速發展,當時海博思創主要向市場提供BMS電池管理系統,並在隨後數年將其拓展到了電池pack市場儲能市場。
相關資料顯示,東風汽車或許是海博思創的第一家客户,2011年海博思創的BMS系統在東風汽車公司內進行實車測試,結果顯示其電池系統效能提高了30%,車輛行駛里程也會增加。
此後海博思創致力於動力電池成組業務,到2015年,海博思創的動力電池系統已經量產了超過5000套,客户包括東風汽車、中通客車、金龍客車等整車企。
同時海博思創與東風汽車的合作也愈發緊密。
2018年9月12日,東風汽車與海博思創合資成立了東風海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海博”),業務範圍包括新能源汽車電池包、電池管理系統、車輛運營、電池梯次利用、儲能等,從實際情況來看,東風海博的主要業務仍集中在電池pack。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1-9月東風海博營收為1.88億元,未經審計的總資產為5.29億元,淨資產為1.22億元。根據高工鋰電梳理,在2019年的首批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目錄中,東風汽車申報的5款新能源客車,全部由東風海博配套動力電池。
今天,海博思創的動力電池Pack成組已經超過4萬輛,動力電池系統年產能達4GWh。
儲能業務的發力海博思創在儲能市場的業務幾乎是伴隨着公司成立同步展開的。
2012年海博思創中標了南方電網移動式儲能項目,並於2013年10月順利完成南方電網分佈式模塊化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儲能二次系統集成驗收工作。
張劍輝曾表示“儲能系統的成本、壽命、穩定性、轉換效率等關鍵因素決定了投資價值以及推廣價值。海博思創在系統側擁有應用優勢,依託電池管理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電池成組技術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積累,能為業內提供安全且性能優異的儲能系統。”
但當時國內電化學儲能市場還沒有大規模發展,海博思創也在利用這段時間驗證技術、積累經驗。
2011-2015年,我國電化學儲能行業仍處於示範應用階段,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量僅為164.1MW,商業化更是無從談起。
直到2017年,國家能源局發佈了《關於促進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儲能行業的第一個指導性文件,我國儲能項目開始由示範性向商業化過渡
此時,擺在海博思創的乃至所有儲能企業面前的困難是,如何準確定義產品和應用場景,這將直接關係到企業的賺錢能力。
海博思創曾在2018年中國能源研究會召開的“中國能源高質量發展”主題年會上作報告指出“像我們做商業化的儲能要掙錢,其實挺難的。”並直言“2016年微風漸起,現在這個風也沒刮起來。”
電化學儲能行業盈利困難是多方面的,在發電側、電網側的商業模式還不清晰,用户側則主要通過峯谷價差來實現盈利,然而2020年之前我國多地的峯谷價差空間與儲能度電成本相差並不多。
但隨着“十四五”的相關規劃和政策,我國電化學儲能行業正式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最重要的是,2021年8月,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峯谷電價機制,合理確定峯谷電價價差,為儲能市場帶來了利好。
此時海博思創在儲能市場上的產品戰略開始發揮優勢。
一方面,海博思創在不斷研發新的具有極高性價比和技術含量的儲能系統。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海博思創的功率型儲能系統可提供火電機組聯合調頻或獨立電網側調頻輔助服務,可實現大倍率2C充放電;持續運行温度≤35℃,温差≤5℃;具有毫秒級功率調節的能力,可快速響應負荷變化。
其能量型儲能系統則一般用於電網輔助調峯、新能源發電、用户側削峯填谷,可提供功率支撐,確保電網頻率穩定,也可用於備用電源,確保供電安全、穩定。其產品轉換效率大於90%;循環壽命超過6000次;可實現毫秒級功率調節。
2021年5月,在“儲能國際峯會暨展覽會(2021)”上,海博思創發佈了全新的HyperL1液冷儲能系統。據介紹,該儲能系統相比風冷系統,能量密度提升了80%,壽命提升了20%,輔助功耗降低了20%,能夠大幅節約運營成本。
同時該儲能系統還具有IP67雙層阻燃防爆設計,能夠有效抑制熱失控,HyperBMCloud電池管理雲平台也會對系統進行遠程實時監測,以保證系統穩定可靠運行。
另一方面,海博思創在儲能領域的業務主要以獨立儲能電站為主。
從出貨量上來看,2021年海博思創的獨立儲能電站的出貨量佔比達到了近一半。獨立儲能電站意味着其不與風儲、光儲等結合,電站運營更加精簡可控,商業模式也更容易跑通。
根據海博思創的官網顯示,其儲能系統項目案例主要包括:
火電儲能聯合調頻系統項目地點:上海某火電廠
儲能容量:5MW/5MWh
應用特點:採用集裝箱三層堆疊設計、一體化蒸發冷卻式温控技術、調頻毫秒級功率調節,
靈活響應 AGC 指令,大幅提升機組調頻性能和輔助服務收益。
電網側調峯調頻儲能系統項目地點:北京某變電站
儲能容量:15MW/35MWh
應用特點:高安全電池系統,應用高壓細水霧消防技術;24h 容量備用,滿足高負荷地區供電保障需求,同時提供電網調峯功能。
用户側儲能系統項目地點:江蘇某工廠
儲能容量:20MW/80MWh
應用特點:用户側分時電價及需量管理、調峯服務。
此前電力系統沒有獨立電站參與交易,所以很多儲能項目經濟性不高。但是相關政策出現後,國家和市場開始認同儲能電站獨立身份和市場價值,儲能項目的盈利能力開始提升。
截止2021年,海博思創儲能系統出貨量累計超過1GWh,2021年更是以約1500MWh的出貨量位列市場第一。而今年我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預計將達到7.25GWh,海博思創的出貨量或將再創新高。
江湖地位目前市場上做儲能業務的企業大致分為三類:電池廠商、逆變器廠商、系統集成商。
一般認為電池廠商進軍儲能市場有着天然的優勢,同時電池電芯也是儲能系統中成本佔比最大的部分,這提高了電池廠商的議價能力。
但從市場情況綜合來看,目前電池廠商玩家眾多,國產廠商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原中航鋰電)、欣旺達等,市場競爭激烈。同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使得電池成本持續下降(近期由於全球疫情及經濟情況影響,電池成本有所提高,但總體來看仍是降低的),這對下游應用市場來説是持續利好。
另一方面儲能系統對電池指標要求並不像新能源汽車那麼高,儲能系統集成商的選擇空間很大,通常不會與一家電池供應商深度綁定。
公開報道顯示,海博思創副總經理、CFO高書陽曾稱“除了電芯,剩下的還有逆變器、變流器、EMS等,單獨來看都可以做的很標準,但是整體還需要系統集成控制技術包括熱管理、保護等多個技術”、“儲能的話語權主要是由集成端的技術算法決定的,即技術壁壘。”
結合海博思創近年來與多家公司合作成立合資子公司,並手握三峽電力、華能等大客户,其“話語權”的自信並不是空穴來風。而且,目前市場上的儲能系統集成商真正具備算法技術壁壘的並不多。
海博思創雖然自2012年來進行了多輪融資,引入了IDG、啓迪創業、啓明投資、武嶽峯、華能等眾多投資人,但至今仍沒有上市。
2021年10月,海博思創完成Pre-IPO融資,投資方為雲和資本、北京海淀國資委、清控銀杏、蔚來資本、絲路基金、華能資本。有消息稱,海博思創正在接受上市輔導,如果未來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其綜合實力無疑會進一步加強。
海博思創的儲能業務的進展和成績既有產業、政策的幫助,也有其產品戰略、商業模式的推動,雖然目前其大部分營收仍來自動力電池系統業務,但儲能業務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擴張。
海博思創進入了儲能市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