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扎堆”迴歸 投資者有望受益

6月11日9時30分,網易正式在香港聯交所鳴鑼上市,發行價123港元,網易此次全球發售1.71億新股,募集資金淨額超過200億港元,是2020年以來港交所規模最大的公開發行之一。根據上市公司相關公告,6月18日的京東也將“步後塵”迴歸港股掛牌交易。此前百度、攜程、拼多多等中概股均曾傳出回港上市的消息。

受到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等因素影響,北京時間6月11日,穩盛金融、金融界、嘉銀金科、房多多等中概股市場表現活躍。截至收盤,穩盛金融上漲170.80%、金融界漲51.52%、嘉銀金科漲96.61%。

繼阿里巴巴2019年迴歸港股後,今年以來的中概股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私有化退市以及赴港二次上市熱,上一輪中概股公司迴歸熱還要追溯到2015年,當時共有15家公司完成私有化退市,並以不同方式迴歸港股或A股。如何看待中概股迴歸?二次上市意味着什麼?部分證券基金行業專家發表了看法。

多因素致迴歸現象增多

興業證券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5月底,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共有248家,總市值達1.6萬億美元,相當於港股市場總市值的35%及A股總市值的17%。

目前,中概股迴歸主要有幾種方式:一是像奇虎360一樣在海外市場私有化後退市,隨後迴歸A股主板或港股市場上市,其中若迴歸A股主板還需拆除其VIE架構,即可變利益實體。二是保留紅籌架構迴歸A股科創板,代表案例是中芯國際。三是像阿里巴巴一樣,以二次上市或雙重上市方式迴歸香港資本市場。

二次上市,是指一家公司已經在一個證券交易市場上市後,再申請在另外一個市場上市。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通常通過發行新股等方式,形成美國、香港證券交易所同時上市的情況。二次上市既能獲得每個市場本土投資人的青睞,又分散了集中在某一個市場不可避免的地緣性、政治性風險。

2019年以來,中資企業赴美上市熱有所降温,中概股迴歸數量開始增多。從中概股行業分佈來看,TMT(科技、媒體和通信)行業佔比接近70%,是中概股最主要的行業。除去已經回港或已確認回港二次上市的阿里巴巴、京東和網易之外,剩餘中概股公司市值約為9000億美元,如二次上市按照發行5%股份計算,將合計從市場上募資約450億美元。

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夏春表示,目前部分優質中概股考慮迴歸港股或者A股,大背景主要是在疫情期間美國出台《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針對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未來將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管。首先,納斯達克收緊了未來中資公司在美國上市的條件,考慮到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被納入“實體清單”,美國可能採取其他限制投資中概股的措施,中概股分散上市地點作為對沖監管風險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其次,由於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既是美國收緊監管的導火索,也對中概股的整體形象和估值造成負面影響,需要時間化解,二次上市是不錯的選擇。再次,港股在過去一段時間放鬆了公司上市要求,接納部分海外公司二次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等,均為中概股迴歸敞開了大門。對於優質中概股公司,香港股市相對於美股有獨特優勢。外因結合內因,形成了目前優質中概股集體迴歸增多的現象。但這些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大多仍會繼續保留在美國上市,享受美國資本市場的優勢以及品牌效應。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李認為,之所以近期網易、京東等中概股加速回歸港股市場,有幾方面原因:一是受外部不利因素影響,美國監管當局加強了中概股監管,回港二次上市成為很多新經濟企業的選項;二是二次上市能夠帶來更多融資,幫助互聯網企業發展;三是此前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已做出成功示範,吸引網易、京東等回港股上市。中概股的迴歸利好港股長遠發展,有利於為港股市場增加更多新投資標的並引入更多資金。

為中概股迴歸“鋪路架橋”

中概股迴歸並非一帆風順。過去,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對於同股不同權企業、具有VIE架構(協議控制)的企業、分拆上市企業等有不同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中概股企業迴歸或相關企業上市,也錯過了整整一輪互聯網發展的紅利。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為把握中概股迴歸機遇,港股和A股交易所在優化規則方面進行了不屑努力。2017年底,港交所於《主板規則》新增兩個章節,允許尚未盈利、無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以及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在作出額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後在主板上市。2018年4月份,港交所發佈IPO新規,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

從交易投資細節看,港交所不僅擁有內地投資者熟悉嚮往的投資標的,如騰訊、阿里、小米、美團點評等一批一流新經濟企業,而且擁有相對成熟的交易機制,例如,T 0迴轉交易,不設個股漲跌幅限制,以及發達、便利的市場做空機制(股票期貨、期權,股指期貨、期權)。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2020年將是首次公開發行(IPO)重要的一年,許多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可能會在港交所上市。目前,佷多有意赴港上市的美國中概股,已具備香港上市的條件。港交所已從根本上對上市制度的許多方面進行了改革,使上市條件變得更加靈活。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團在港交所主板掛牌,成為港股上市規則修改後首家以“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的公司。隨後,美團點評、阿里巴巴等企業先後赴港上市。港股市場對中概股的吸引力有增無減。

在A股市場,為中概股迴歸“鋪路架橋”的努力從未中止。2018年以來,監管部門先後發文允許試點紅籌企業按程序在境內資本市場發行存託憑證上市,具備股票發行上市條件的試點紅籌企業可申請在境內發行股票上市;通過修訂規則,將回歸市值門檻從2000億元人民幣大降到200億元;2019年7月份,上交所科創板正式開板交易,科創板註冊制專為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及紅籌企業開設了專用通道;在分拆上市改革、科創板和創業板改革等方面,監管部門均做出相應調整和優化,為中概股迴歸提供了支持。

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對已在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和尚未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在境內發行股票或CDR,門檻都大大降低,這一調整是為了進一步為有意願在境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的創新試點紅籌企業提供路徑,促進創新創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表示,從港股和A股的體制機制優化進展看,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的上市規則日趨寬鬆靈活,發行機制也在不斷優化,上市流程與成熟資本市場日趨接近。尤其是港股市場,有阿里巴巴的成功迴歸經驗在前,在美股市場審核趨嚴的情況下,更多中概股青睞於在港股上市就不足為奇,而A股在未來也有望迎來更多回歸的中概股。

利好港股市場發展

目前,金融行業上市公司的市值佔全部港股的比例超過30%,金融、地產等低估值公司長期估值都處在低位,這與美股,A股形成鮮明對比。過去的港股市場裏,科技股騰訊一枝獨秀,隨着更多集中在新經濟領域的中概股迴歸,有望解決香港市場上市公司類型單一的缺陷。

夏春認為,香港市場歡迎優質中概股的迴歸,主要因為港股缺乏信息科技類的公司,而部分A股資金也希望通過港股通機制來配置其他優質資產。由於大部分優質中概股屬於信息科技類公司,中概股迴歸港股有助於提高交易活躍度和港股的整體估值水平。從近期市場表現看,優質中概股在經歷短期下跌後,很快迎來亮眼表現,就是因為美股和港股的投資者對其認可。同時,投資者也明白更嚴格的上市和監管對優質中概股利大於弊。只有清除了害羣之馬,才能夠獲得資本市場更大的認可。

李奇霖表示,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港股上市以及IPO規模的不斷擴大,能夠提升香港資本市場的全球影響力。目前港股處於全球價值窪地,這也與港股的金融、地產等低估值公司佔比較高有關。若未來更多優質美股中概股迴歸,有望明顯抬高港股整體估值。

交銀施羅德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馬韜認為,以互聯網行業為代表的中概股迴歸熱近期逐漸升温,龍頭企業變更上市地點與外部不利因素持續發酵升温、逐步影響到中資企業在美髮展有關。未來可能會受影響的不僅僅是二級市場,一級市場的中資背景的投資者後續也可能受到差別監管。因此,中概股公司不得不思考能否繼續在美股正常上市、交易與融資。香港市場發行、交易與再融資機制較為靈活,機構投資者參與度與接受度均較高,能夠兼顧各方利益,成為中概股迴歸的目的地不足為奇。由於已經有互聯網龍頭公司在港股市場交易,中概股迴歸後大概率不會被壓制估值,一旦被納入港股通交易名單後,又能獲得南下資金的追捧,未來市值有望隨國內機構投資者力量壯大得到重估。整體來説,中概股迴歸港股的現實路徑和遠期展望比較光明。

A股有望間接獲益

中概股迴歸港股二次上市,對A股有何影響?李奇霖表示,短期來看,中概股大量回歸港股,可能會分流一部分資金,對A股造成一定“抽血效應”,尤其可能影響A股市場中部分價值被過分高估的科技股。但長期來看,中概股迴歸港股對A股的影響比較正面:一是藉由中概股在港股上市,帶動更多海外資金關注和投資A股;二是可能會一同提升AH股科技板塊、新經濟板塊的整體估值和交易活躍度;三是隨着A股試點註冊制改革的逐步落地、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的完善,中概股迴歸增多的現象也可能會在A股接連上演,為A股市場帶來活力。

陳李認為,目前,中概股集中迴歸對A股沒有太直接的影響。對A股投資者而言,這些新經濟公司在未來可能會因滬港通、深港通的方式成為A股投資標的,長遠有利於豐富A股投資標的,優化市場行業結構。

馬韜表示,對於A股來説,中概股大量回歸港股成為更加容易配置的標的,有助於促進國內科技類企業估值更加合理化,並在發行制度上形成滬港深三地良性競爭的市場,最終有利於投資者享受到更合理的股票定價與更穩健的財富增值。

哪些A股板塊有望受益於中概股迴歸?博時基金權益投資國際組負責人牟星海認為,中概股迴歸首先是順應時代的變遷,並與國家對新經濟的重視和鼓勵有關。中概股中很大一部分以互聯網及電商的創新商業模式為代表,如今國內資本市場已對互聯網經濟的理解和重視程度不同以往,中概股迴歸必將利好A股。從投資者視角看,中概股迴歸港股對A股科技板塊有正面影響,整體上有互補作用。A股科技板塊主要是消費電子產業鏈、半導體產業鏈、新能源產業鏈、光伏產業鏈和雲計算等,中概股則集中在電子商務、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新經濟領域,這些優質龍頭公司有望與A股部分優質公司形成共鳴,也會吸引很多國內機構投資者關注。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5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概股“扎堆”迴歸 投資者有望受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