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消息稱,將於2021年組織開展全國範圍的鋼鐵去產能“回頭看”檢查以及粗鋼產量壓減工作。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也表示,圍繞“雙碳”目標,要堅決壓縮粗鋼產量。去產能五年之際,鋼鐵行業面臨着新的變化和挑戰。
五年瘦身“回頭看”
“從2016年開始,用五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這是《國務院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脱困發展的意見》此前提出的工作目標。
而3月1日,肖亞慶在新聞發佈會中介紹,2016年以來,“三去一降一補”的戰略在壓縮鋼鐵產量產能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已經壓縮了1.7億噸鋼鐵產能。據瞭解,目前累計退出“殭屍企業”的粗鋼產能達到6474萬噸。
為了更好地開展下一階段去產能,2021年,我國新版鋼鐵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和鋼鐵項目備案等重要文件將出台,確保鋼鐵總產能只減不增。
控制置換比例是實現嚴禁新增產能和結構調整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資料顯示,自2018年實施《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以來,截至2020年,退出鍊鋼產能16525萬噸,淨退出2630萬噸,整體退出比例在1.15:1。
兼併重組工作也在穩步推進。去年,中國寶武接連重組馬鋼、重鋼,擴大版圖。江蘇徐州計劃年內將18家鋼鐵企業優化整合形成2家大型鋼鐵聯合企業,2020年實現鋼鐵產能下降30%以上。
此前的去產能目標已經達成,今年的鋼鐵去產能“回頭看”工作將重點檢查2016年以來各有關地區鋼鐵去產能工作開展及整改落實情況,其中的關鍵是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並打擊“地條鋼”涉及的冶煉裝備關停和退出情況。
經濟學專家秦源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過去五年鋼鐵去產能的過程中,“地條鋼”已經被清理出局,徹底退出市場。此外,眾多“殭屍鋼鐵企業”一部分被出清,另一部分也因為整合後重新煥發生機,鋼鐵行業的集中度不斷提升,大量鋼鐵企業的資產負債也得到了改善和修復。
儘管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發改委和工信部也在消息中指出,行業內一些深層次矛盾尚未根本解決。同時,隨着鋼鐵行業效益好轉,一些地方和企業存在盲目建設鋼鐵項目的衝動,鞏固去產能成果面臨着新挑戰。而本次工作的目的,在於引導鋼鐵企業摒棄以量取勝的粗放發展方式,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對於仍存在的難題,秦源分析説,隨着差企業的出清,整個行業的利潤向好,企業的增產慾望比較強。儘管整合的趨勢在發展,但這也意味着整合難度的加大。
據瞭解,本次工作還將涵蓋鋼鐵冶煉項目建設、投產運行的情況,歷次檢查發現問題整改落實的情況。而今年粗鋼產量壓減工作將重點壓減環保績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藝裝備水平相對落後企業的粗鋼產量,確保實現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
一邊去產能,一邊增產量
雖然鋼鐵產能將進一步被壓縮,但據蘭格鋼鐵預計,2021年全國鋼材消費需求將繼續增長,全年中國全部粗鋼需求量或將達到11億噸,比去年增長5%左右。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1-2月,國內生鐵產量同比增長6.4%,粗鋼產量同比增長12.9%。
一邊去產能,一邊增產量,看起來是一種“怪圈”。對此,肖亞慶表示,經濟快速復甦、復工復產和各方面建設的需求,對包括鋼鐵在內的大宗原輔材料有非常大的需求。此外,實際鋼鐵人均使用量和經濟總量相比,仍然處在發展過程中,建築和汽車運輸方面的需求發展仍有很大空間。
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程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去產能是伴隨擴需求完成的,在房地產和汽車行業的發展刺激下,鋼鐵的需求依然旺盛,這也為鋼廠創造了更好的利潤環境去增加投資,提前報廢不必要的產能。
而今年,補短板和基礎設施投資還將作為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房地產投資依舊保持增長,這也將使得2021年中國鋼材國內消費繼續得到強化。秦源也認為,目前鋼鐵的價格仍在上漲,政策方面也通過降低出口退税並增加進口來滿足國內的需求。
在市場的需求之外,還應看到市場的供應量。蘭格鋼鐵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在此前分析稱,今年產量之所以有望繼續增長,在於近年來新增的先進鋼鐵產能。而2021年這些新增產能項目還將有一些陸續投產,預計仍有數千萬噸之多。同時,產能利用率也在繼續提高,從而使今年的產量擴張依然有新空間。
“雙碳”目標下迎來新挑戰
為了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的目標,去年12月底,肖亞慶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明確,要圍繞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節點,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製造工程。鋼鐵行業作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業,要堅決壓縮粗鋼產量,確保粗鋼產量同比下降。
在秦源看來,“雙碳”目標下鋼鐵行業的壓力還需要分開來看:“在碳達峯方面,壓力可能不會過大,隨着短流程對長流程的替代,實際上也有助於碳減排。而鋼鐵的生產環節中,依然有很多地方可以降低碳排放,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鋼鐵企業設置的碳達峯時間點都早於2030年。”
據悉,《鋼鐵行業碳達峯及降碳行動方案》已形成修改完善稿,行業碳達峯目標初步定為:2025年前,鋼鐵行業實現碳排放達峯;到2030年,鋼鐵行業碳排放量較峯值降低30%,預計將實現碳減排量4.2億噸。
秦源認為,碳中和對鋼鐵行業的壓力會更大一些。“長流程的鋼鐵生產的碳排放是一件難以避免的事情,這需要鋼鐵行業的工藝進行比較大的升級。但因為時間點靠後,所以還要看鋼鐵行業在實現碳達峯的過程中情況如何。”秦源這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同時要看到的是,去產能化過程中的鋼鐵行業體量依然巨大,正面臨壓力。在日前召開的2021(第十二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文瑞也強調説:“鋼鐵行業是製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約佔總排放量的15%。”
據瞭解,雖然現在我國噸鋼二氧化碳單位排放量在不斷下降,但總量仍比較大。肖亞慶在此前介紹説,目前世界噸鋼耗煤量的平均值是575kg標準煤,中國是545kg,因為中國的體量大,在節能減排方面依然還有潛力可挖。
《鋼鐵行業碳達峯及降碳行動方案》中則明確,實現鋼鐵行業碳達峯目標有五大路徑,分別是推動綠色佈局、節能及提升能效、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和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
程宇表示,“雙碳”要求下,鋼鐵行業需要不斷改變能源結構和用能效率,但同時,改變能源結構也意味着改變冶金工藝,是巨大的投資。很多原本合格但目前尚未折舊完畢的產能也會被提前淘汰,所以鋼廠的利潤仍然會面對挑戰。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阮航達
【來源:北京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