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神”段永平:賣股票的理由很多,不該用的是我已經賺錢了
光年FX:金融分析師、財經媒體人、業餘研究交易技術分析。掌握一手最新前沿科技資訊,向您分享最深度的行業洞見。以下內容來自Just2Trade捷仕。
“人不在江湖,但江湖仍有他的傳説。”説的大概就是段永平了。
有錢人分為兩種:
一種迷戀聚光燈下,強輸出立人設。
一種退隱江湖,操控佈局。
段永平屬於後者,幕後玩家。
或許你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你一定聽過小霸王和步步高點讀機。
1988年,段永平在“孔雀東南飛”的熱潮中,南下來到廣東,被分配到一家虧損200萬的國營小廠當廠長。
三年後,這家小廠的產值已經達到10億元。
當年,小霸王遊戲機究竟有多火?
據説,當時中國各個地區的經銷商都搶着找段永平買貨,儘管廠裏日夜趕工,都無法滿足所有訂單。
儘管段永平救活了小霸王,但他還是一個高級打工仔,被稱為當時的“打工皇帝”。
段永平不甘心,他認為,必須有更先進的激勵機制,否則會失去發展的原動力。
經過思考,段永平提出“改制”,但怡華集團高層拒絕了這個要求。
1995年7月,段永平提出辭職,那一年他34歲。
離開的時候,段永平和公司有一個口頭契約,離開一年之內,不跟小霸王在同行業、在國內市場競爭。
段永平謹守這個君子協定,步步高開始做學生電腦和電話機。步步高無繩電話只用兩年的時間,就佔得全國無繩電話市場第一份額。
到1998年底,步步高VCD已成功殺入行業前三名。
2001年,時年40歲的段永平功成身退,退休後的他開始慢慢把重心調整到享受生活上,對步步高業務則基本上可以説是完全放手。這一點在後來陳明永在一次採訪的表述中得到了充分印證。
陳明永表示:段永平基本上一年只回國兩三次,加起來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他對團隊的要求也非常簡單,步步高既然交給你們來做,你們就儘量做好。如果做不好,那最起碼好好把它關掉。
離開步步高以後的段永平,並未真正離開商場,而是做了“投資人”。
2000年前後,美國證券市場處在低谷階段,國內互聯網公司損失慘重,網易的美股更是跌到了讓股東們都難以接受的0.64美元。
在眾人不看好的情況下,段永平果斷出手“吃”進網易。僅一年左右,持有的股票漲了五十倍以上。
2006年,段永平花了62萬美元,成為了第一位與巴菲特進餐的華人。而當時與段永平一起赴宴的還有如今拼多多創始人黃崢。
那一年黃崢26歲,準備回國創業,卻得到段永平如此器重。
事實證明,段永平並未看錯人,黃崢也非常感激,視段永平為自己的人生導師。
如果説,小霸王和步步高的成績足以使段永平封神,那麼,在美國證券市場的低谷階段,“吃”進網易,看好剛回國的黃崢,足以看出段永平的商業卓識,投資眼界遠沒有那麼簡單。
如果説每個人的社會角色無形中確實存在一個預設的軌道的話,段永平常常會是那個突然脱離軌道、自行另鋪一條的人。應該説,段永平認定“自我感受”、“快樂”是一個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段永平常説,很多人是因為有了錢以後變得不快樂了,而我個人認為如果一個有錢人因為錢而不快樂是很愚蠢的。
在飯局上段永平問巴菲特:“投資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麼?”
巴菲特回答説:“不做空,不借錢,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做不懂的東西。”
這與段永平的投資理念不謀而合,段永平把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概括得非常簡單:“你只要買一隻股票,其實是買這家公司,因此你必須瞭解他,這與投機截然不同”。
段永平總結了6條自己的投資理念:
1.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所以同樣價錢下買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並沒有區別,上市只是給了退出的方便而已。
2.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就是公司的內在價值。買股票應該在公司股價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買。至於應該是40%,還是50%(安全邊際)還是其他數字則完全由投資人自己的機會成本情況來決定。
3.未來現金流的折現不是算法,是思維方式,不要企圖拿計算器去算出來。當然,拿計算器算一下也沒什麼。
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個人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5.“護城河”是用來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一個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
6.企業文化是“護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很強企業文化的企業可以有個很寬的“護城河”。
段永平21條投資格言:
1.大道無形我有型。
2.條條道路都可能通羅馬,這裏是一條"未必"最好但肯定能到的。
3.平常心、求本分。
4.本分就是有所不為。
5.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畫個圈,説待在裏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能力圈是:誠實對自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6.沒有捷徑,要靠自己去積累,去攢,去體悟,就是發現錯,就要停,時間長了效果就很明顯。
7.沒有哪家公司的失敗,是因為營銷失敗。公司失敗,本質都是因為產品的失敗。
8.如果一定要問企業哪一方面最重要,我只能告訴你:最弱的那個方面最重要。
9.我們有三種錢不賺:違法的錢不賺,有違道德的錢不賺,超過自己能力的錢不賺。
10.知不易,行更難。
11.大部分人對我的信任是敵不過對市場的恐懼的。
12.差異化指的是產品能滿足用户的某個或某些別人滿足不了的需求。
13.投資的一般規律是:出手越多,賺得越少或賠得越多。
14.本人唯一看過書就是巴菲特給股東的信,好像還沒看完。道理講來講去都一樣,明白了就行了。其他的書我翻過一些。我認為,如果你能明白巴菲特,別的書不看也沒關係;如果你不明白巴菲特,別的書不看也沒關係。
15.危機大概5-8年來一次,希望下一次來的時候你記得來這裏看一眼,然後擦擦冷汗,然後把能投進去的錢全投進去。千萬別借錢哦,因為沒人知道市場瘋狂起來到底有多瘋狂。
16.買到底部的就是運氣!如果再掉多些我會買得更多。這世界沒人知道底在哪,抄底就是投機。
17.價值投資不是個公式。以我個人的經歷而言,對價值投資的理解真的需要很多年,同時還真是需要有點悟性才行。
18.大多機構是很難做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的,因為他們的考核體系是用一年來計算的。機構這些人的問題不是傻而是都太聰明瞭(好像是芒格講的),他們是聰明的旅鼠(巴菲特語)。這裏沒有絲毫擠對機構人的意思。事實上我認識非常多機構的人,裏面很多人都很好很聰明。你想想看,有多少比例的對沖基金可以有10年以上的壽命?你再看看去年都是誰在最便宜的時候狂賣來着?
19.我覺得我和巴菲特不同的地方主要是能力圈子不一樣,本質的東西沒什麼區別。我和巴菲特懂得東西不一樣。每一個價值投資者懂的東西可能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是在投他們自己懂的企業。這就是巴菲特講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子。
20.印象中有兩種人創業成功的概率好像高一些:一種是無路可走的人,由於沒有退路,他們會很拼命和專注,所以機會大些,比如像我。另一種就是看到路的人,也就是創業開始時就有很強的理想和一定的想法(往往是得到了某種驗證的想法),比如比爾蓋茨。當然,也有為創業而創業的人成功的例子,比如惠普的兩個創始人(《Built to Last>裏面有提到)。總而言之,創業好像也沒個公式,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創業失敗的概率非常高。
21.什麼時候賣股票?這是很多人提的問題。我其實也沒有答案。但是我有個理解,就是無論什麼時候賣都不要和買的成本聯繫起來。該賣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該用的理由就是“我已經賺錢了”。不然的話,就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價錢就賣了(也會在虧錢時該賣的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