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效果初現

商政

本報訊 近日,中國期貨業協會官網發佈2021年5月全國期貨市場交易情況。5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為6.36億手,成交額為49.8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01%和79.36%,環比分別下降0.61%和增長3.39%。1-5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31.25億手,累計成交額為239.3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49%和77.80%。行業專家分析認為,全國期貨市場保持保增長的同時,期貨市場風險管理的功能得到了越來越多實體經濟的認可。

前不久,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洪磊在清華五道口金融論壇上公開表示,近年來隨着期貨市場運行質量和機構投資者參與程度的提升,大豆、原油等期貨品種在服務國家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疫情期間期貨市場平穩運作,避險功能得到有效發揮,有力支持了實體企業復工復產。

上月下旬受市場整體氛圍影響,橡膠產區原料價格連續上漲,國內外橡膠原料收購價格均處於高位,這直接影響到了一些輪胎企業的生產經營。但上期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定製化的價格管理,為國內某輪胎企業持續提供了穩定的天然橡膠現貨貨源和最優的橡膠現貨採購價格,實現了該企業降低原材料成本的經營目標。

上期資本負責人表示,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利用衍生品市場的確定性,為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來服務。今年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的攀升已經給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帶來不利影響。為此,中國期貨業協會於5月31日在上海組織召開期貨風險子公司服務中小企業大宗商品價格風險管理座談會,會議向全行業發出倡議,號召各期貨經營機構要充分認識服務中小企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期貨行業發展植根於服務實體產業的豐沃土壤中,將服務中小企業作為行業創新發展不竭的動力。

廣東省社科院改革開放與現代化研究所副研究員、經濟學碩導餘欣亦建議,企業可以藉助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管控和應對風險。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上海期貨與衍生品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屠光紹也認為,國內期貨市場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功能健全的市場,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實現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當前期貨市場已經構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風險管理工具市場,在世界500強企業中,約有94%的企業積極運用期貨衍生品市場規避風險,由此看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正在用期貨市場,來應對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此外,已有600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要參與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有的上市公司保值規模超過百億,這也説明了中國期貨市場能夠在這一輪全球性價格上漲中,為中國實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1 字。

轉載請註明: 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效果初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