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7月銷量再創年內新高,市值破9000億!或供應特斯拉刀片電池
8月6日早盤,新能源車概念股與鋰電池概念股表現搶眼,“車茅”比亞迪(002494.SZ)市值一度突破9000億元,當日收漲1.39%,報303.48元,最新市值為8683億元。
紅星資本局獲悉,比亞迪股價一飛沖天,一方面是得益於新能源汽車行業利好消息:美國計劃到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佔比達50%;另一方面,比亞迪8月5日剛剛公佈了7月銷量成績單,再度刷新2021年度單月銷量新高。
此外,有消息稱,比亞迪即將於明年第二季度向特斯拉供應刀片電池。目前配有刀片電池的特斯拉車型已進入C樣測試階段。對此,雙方均未做出公開回應。特斯拉相關人員也向紅星資本局表示,並未接到相關官方信息。
拜登放話:美國新車一半將是新能源
美國白宮週四發佈一份聲明,將採取措施推動美國在清潔汽車和卡車方面的領導地位,目標是到2030年,美國銷售的所有新車中有一半是零排放汽車。
美國總統拜登在聲明中説,他將簽署一項行政命令,為美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制定一個雄偉目標,即在2030年銷售的所有新車中,有一半是零排放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或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該行政命令還啓動了長期燃油效率和排放標準的制定,以節省消費者資金、減少污染、促進公眾健康和應對氣候危機。
在拜登政府發佈2030年新能源車銷售目標後,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的官員以及福特、通用汽車和Stellantis集團共同發佈的聯合聲明表示,支持拜登的新能源汽車計劃。寶馬、福特、本田、大眾和沃爾沃也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稱支持政府實現未來電動汽車的目標。
中金認為,該行政命令標誌了美國將新能源汽車產業放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全球汽車電動化進程加速,產業鏈企業將從中受益。
比亞迪7月戰報:新能車銷量猛增234%
8月5日,比亞迪公佈了7月銷量成績,總銷量為56975輛,同比大增89.4%,環比增長14.5%。1-7月,比亞迪累計產量為313506輛,同比增長65.02%;累計銷量為304099輛,同比增長60.04%。
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達50779輛,同比增長234.69%;銷量達50492輛再創新高,同比增長234.38%。燃油乘用車銷量6918輛,同比下滑57.5%
新能源車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24996輛,同比增長138.9%,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25061輛,同比增長650.6%。
不論是全系,還是新能源及其動力細分市場,比亞迪7月均再次刷新2021年度單月銷量新高。
比亞迪DM和EV兩大陣營的7月銷量分別為25061輛和24996輛。明星選手比亞迪漢7月銷量8522輛,從去年上市以來累計銷量突破了10萬輛。DM-i車型上市後訂單爆滿,目前供不應求,隨着產能提升,銷量逐漸釋放出來,比亞迪秦DM-i車型7月銷量環比增長21.2%,宋PLUS DM-i、唐DM-i銷量也陸續爬坡。長江證券預計三款車型合計月銷量在年底有望達到5-6萬輛。
多家券商給予比亞迪買入或增持評級。
長江證券預計比亞迪2021-2023年EPS(每股收益)分別為1.64元/2.65元/3.63元,對應PE(市盈率)分別是183倍/113倍/82倍。
華西證券預計比亞迪2021-2023年的歸母淨利潤依次為60.8億元/74.0億元/99.2億元,對應的EPS為2.13元/2.58元/3.47元,對應的PE為141倍/116倍/87倍。
為特斯拉供應刀片電池?有可能性
8月5日,有媒體稱,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比亞迪即將於明年第二季度向特斯拉供應刀片電池。目前配有刀片電池的特斯拉車型已進入C樣測試階段。
對此,雙方均未做出公開回應。特斯拉相關人員向紅星資本局表示,並未接到相關官方信息。
不過業內認為,從成本角度考慮,特斯拉存在採購比亞迪刀片電池的可能性。
光大證券分析師指出,寧德時代CTP磷酸鐵鋰電池包的成本為0.57元/Wh,行業平均磷酸鐵鋰電池成本0.65元/Wh,而比亞迪刀片電池的成本為0.42元/Wh。
刀片電池已成為比亞迪業務的重中之重。比亞迪曾透露旗下全系純電汽車都已換裝刀片電池。目前正積極擴張產能,以應對後續車型銷量提升及外部客户的供應。
目前,比亞迪已於海內外10餘城市新增刀片電池產能。7月16日至19日,多氟多(002407.SZ)、天際股份(002759.SZ)、延安必康(002411.SZ)相繼公告,比亞迪向公司大量採購動力電池上游緊缺原材料六氟磷酸鋰。三家上市公司合計將向比亞迪供應14470萬噸六氟磷酸鋰,對應磷酸鐵鋰電池產能超115GWh。
比亞迪計劃在未來1-2年內將弗迪電池業務獨立IPO,正積極推動弗迪電池引入戰略投資者。
比亞迪已與海內外眾多知名整車廠、儲能企業對接合作意向,以銷定產。目前,弗迪電池已為一汽紅旗供貨,還成立了現代項目組,計劃明年開始供貨海外。
華西證券表示,未來,隨着公司電池產能的逐漸釋放以及引入戰投計劃的推進,公司電池業務有望通過內供+外供的方式,實現銷量快速增長。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實習編輯 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