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全年保險營銷員減少超200萬人之後,今年上半年,保險營銷員再減少71萬人。9月19日,銀保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人身險公司執業登記銷售人員僅剩401.4萬人,較2021年末減少71.4萬人。
從各險企動作來看,各公司已經將重點放在穩定績優人羣、推動高產能建設方面,探索傳統營銷模式轉型,改變以往的“人海戰術”,力圖實現提質增效,業內人士表示,預計保險營銷員規模還可能小幅下降,數量仍未見底。
上半年保險營銷員減員71萬
保險營銷員隊伍繼續“瘦身”!9月19日,銀保監會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保險公司銷售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情況通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國保險公司在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執業登記的銷售人員為570.7萬人。
其中,90家財產險公司執業登記銷售人員169.3萬人;94家人身險公司執業登記銷售人員401.4萬人,這一數據與近期坊間流傳的保險代理人數量僅剩400餘萬出入並不大。
縱向對比來看,在2021年末,全國保險公司在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執業登記的銷售人員641.9萬人,相較去年底,行業銷售人員減少了71.2萬人。其中,人身險公司銷售人員減少71.4萬人,財產險公司微增0.2萬人。也就是説,上半年保險營銷員減員全部來自人身險公司。
在業內看來,這既有保險公司主動清理不合格人力的內因存在,也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中國太保壽險總經理、首席執行官蔡強曾直言,如果(人力)是虛的,遲早都要走掉,在轉型的陣痛當中,宜快不宜慢。從中國各行各業供給側改革的舉動來看,都是這樣,如果這邊的奶酪已經沒有了,那麼越快走到新奶酪那邊越好。
未來仍將小幅下滑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當前營銷員數量下滑尚未見底,未來仍有進一步下滑可能。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研究員張俊巖表示,隨着保險行業數字化轉型和保險科技的發展,還會繼續影響保險營銷人員的數量和質量。
在中國人壽中期業績發佈會上,中國人壽副總裁詹忠透露:“這幾年,受各種複雜的外部環境影響,壽險行業在深度調整,各家公司都在主動轉型。從目前來看,行業營銷員規模還處於下行通道,但下滑速度在放緩,有逐漸企穩跡象。”
在一家中型壽險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十餘年,已經成為支公司負責人的陳聰(化名)則表現出了更為悲觀的看法,陳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400餘萬的壽險營銷員數量並不是谷底,這個行業或許只需要200萬營銷人員,這樣營銷員收入就高了,整個隊伍也會更加穩定。
那麼,保險營銷隊伍下滑的拐點在哪裏?接下來保險營銷員數量可能會朝着怎樣的方向發展?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佔軍預測,在保險市場保費增速依然緩慢、新業態從業選擇增加等共同影響下,預計保險營銷人員規模還可能小幅下降。保險營銷員數量的增減,最終將取決於行業扭轉增速的拐點。
高質量、高素質成關鍵詞
從各保險公司的改革動作來看,打造高質量、高素質的營銷團隊,傳統個險的人力清虛、提質增效成為行業主旋律。各公司已經將重點放在穩定績優人羣、推動高產能隊伍建設方面。
比如,7月下旬,平安人壽召開2022“優+人才”招募計劃發佈會,旨在招募有抱負、有學識、敢想敢為的青年才俊,培養高素質、高績效、高品質的“三高”隊伍。4月,新華保險發佈“優計劃”,助力打造強大的新華保險人才隊伍。此外,泰康HWP計劃、太平人壽的“山海計劃”等、太保壽險的“長航行動”等,也都有異曲同工之處。
近期,從某中小壽險公司跳槽加入泰康HWP計劃的張尚(化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普通的保單件均價值低,並且非常內卷,高淨值客户則是新賽道。未來行業需要的不再是傳統保險銷售,而是一站式綜合性健康和財富管理方案的提供者。
實際上,部分頭部公司已經取得了一定改革成效,在今年中期業績會上,太保壽險、中國平安的管理層均透露,公司的壽險改革符合預期,如中國平安聯席CEO陳心穎表示,壽險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下半年將按照計劃推進,年底會完成剩餘35%營業部的改革,把壽險改革做得更加穩健紮實。
對於各家公司的“優增”計劃,張俊巖指出,保險營銷人員作為聯繫保險公司與保險消費者的重要橋樑,其作用發揮直接關係到保險市場秩序的穩定,關係到客户的保險消費體驗和權益保護。從規範業務、防範風險、改善行業形象、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等方面來看,未來,對保險營銷員綜合素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保險營銷員不斷提高專業服務水平,有助於減少銷售誤導和保險合同糾紛,提升保險公司效益及合規意識,促進行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未來保險營銷員轉型壓力將持續增大,不僅來自保險公司績效管理的升級,還包括金融理財綜合競爭以及客户保險意識和保險需求的全面提升。”宋佔軍補充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