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豬週期簡介
“豬週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是指由於生豬供需不平衡引起的豬價週期性變動。即,當生豬供給不足時,豬價上漲,刺激養殖規模擴大,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市場供給過剩,導致豬價下跌,進而養殖規模縮減,養殖户大量淘汰母豬,使得生豬市場再次出現供給不足,豬價再次上漲……如此循環往復,形成周期性變化。
合理範圍內的豬價波動有利於產業的優勝劣汰,但價格過低不利於生豬生產的穩定,價格過高不利於滿足居民消費需求。另外,豬價波動不僅影響着牛肉、羊肉、禽肉等替代品市場,也對經濟諸多方面會產生一定影響。研究表明,豬肉價格變化與CPI呈現高度正相關性,“豬週期”與CPI變化週期密切相關,因此,CPI也被戲稱為“中國豬肉指數”(China Pork Index)。由於在CPI中的佔比較大,2010年以來我國生豬價格的幾次大幅波動,均對CPI影響較大,引起行業及社會廣泛關注。
圖1-2:豬肉CPI與CPI走勢圖
資料來源:中銀期貨;Wind
1.2、四輪豬週期
2006年以來,我國大致經歷了四輪“豬週期”,第一輪“豬週期”是2006年中-2010年5月,其中上行週期2年,下行週期2年。2006年初由於豬肉價格持續處於低位,養殖户承受不住長期虧損永久退出,導致大量母豬被淘汰,2006年全國能繁母豬的存欄量下降3.6%,生豬存欄量同比下降2.6%。在大規模的產能出清後,生豬數量下降開始逐漸傳導至豬肉供給端,並且2007年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在全國範圍內爆發,延緩了補欄速度。因此,豬肉價格從2006年中開始企穩回升,2007年全國22個省市的豬肉平均價格為18.8元/千克,較上年上漲41%;加之春節等短期因素作用, 2008年3月豬肉價格達到25.9元/千克的高點。此後,豬肉價格開始進入下行通道。2009年甲型H1N1(豬流感)疫情爆發,2010年出現瘦肉精和注水豬肉等食品安全事件,公眾的消費信心受挫,需求階段性下降,對豬肉價格形成進一步壓制。2010年6月,全國22個省市豬肉平均價跌至15.5元/千克的低點。
第二輪“豬週期”是2010年6月-2014年4月,同樣歷時4年,其中上行週期歷時15個月,漲幅98%,下行週期歷時32個月。這個週期是相對經典的豬週期,外部干擾因素較少,價格主要是受到豬週期內生動力推動。在前一個週期的影響下,能繁母豬的存欄量自2009年起開始下跌,進入2010年,對豬肉供給的影響開始逐步顯現,豬肉價格開始攀升。2010年8月,能繁母豬存欄量降至4580萬頭,為週期內低點。13個月後,豬肉價格迎來週期內高點攀升至30.4元/千克。隨着豬肉價格的高漲,養殖户紛紛增加後備母豬存量,豬肉價格又一次進入下行通道,並一直持續到2013年上半年。為了穩定豬肉價格,2013年5月,商務部等三部委聯合開啓凍豬肉收儲工作,提振了市場信心,短期價格有所恢復。但隨着反腐工作深入和打擊“三公消費”,2014年豬肉價格再次下行。
第三輪週期是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歷時4年,其中上行週期歷時2年,漲幅76.6%,下行週期歷時2年。2014年底豬肉價格邁過W型底部,開始進入上升區間。由於自2014年起,我國開始實施嚴格的環保禁養規定,並着力提升生豬養殖業的規模化程度,導致大量散養户退出市場,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開始進入持續性的下降通道中,2015年上半年爆發豬丹毒疫情等使得豬肉供給減少,豬肉價格上行至2016年5月。此輪豬週期的特點是受環保和規模化影響,豬肉價格上行並未帶動生豬顯著補欄。因為環保壓制補欄,同時規模化養殖提升了產業效率,一方面提升了生豬的單體重量,另一方面使得能繁母豬提供的仔豬數量上升,因此能繁母豬存欄持續下降、2016年生豬存欄下半年略回升3%,生豬屠宰量未受到明顯影響。豬肉價格自2016年中開始下降,並在2018年中完成築底。
第四輪週期為2018年中至今,本輪豬肉價格受到非洲豬瘟、環保限產政策、豬週期內生上漲動能、規模化養殖等多重因素影響,呈現出漲幅大,速度快等特點,價格上漲幅度為歷次豬週期之最,堪稱“超級豬週期”。自2019年4月以來,豬肉價格快速上漲,截至2020年3月,豬肉價格全國22省市豬肉價格均值已達到51.2元/千克,已經明顯超出前兩輪週期30元/千克的高點,也遠遠超出6倍左右的盈虧平衡線和11倍左右的前期高點。但隨着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下游消費遭受重創,豬肉價格開始逐步回落,截至2020年5月22日,22省市平均豬肉價格達到42.21元/千克,較最高位回落接近20%,但依舊處於歷史高位,養殖利潤依舊非常豐厚。
圖1-3:22省市豬肉平均價格
資料來源:中銀期貨;Wind
經過以上回顧,我們對“豬週期”有以下總結,首先週期方面,每一輪完整的豬週期基本持續3-4年,其中下行時間略長於上行時間,因為在下行階段只要未虧損,養殖户退出的意願不強;第二每輪豬週期通常伴隨疫病助推,相比之前的諸如藍耳病、豬丹毒等病例非洲豬瘟顯然更具破壞力。第三是自2014年起生豬行業明顯存在非市場化的政策因素如環保干預,規模化養殖成為主要趨勢。
目前我們處於第四輪豬週期的下行階段,但近期豬肉價格的快速下跌並非由於上游的供應回升,而主要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到了下游的需求。若需求恢復到疫情前的高度,當前豬肉供給缺口仍然較大,最快預計到2020年下半年供應可能逐步出現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