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物醫藥行業併購頗為活躍。同花順(300033)iFinD顯示,9月以來,26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併購事件,普華永道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醫療健康併購交易額達254億,交易數量210筆,平均單筆披露交易金額約1.6億元人民幣。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業內人士認為,前創新藥研發同質化現象較嚴重。在醫保控費趨嚴、賽道日益擁擠的背景下,生物醫藥行業將掀起新一輪併購潮,集中度將提升。
生物醫藥行業迎併購潮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同花順iFinD顯示,9月1日至9月16日,25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併購事件,涉及金額超49億元。其中,公告項目已完成的公司有9家,醒目進度為“進行中”的有16家。交易標的總價值最高的為健之佳,達到16.59億元。
從申萬二級行業來看,屬於化學制藥的公司有9家,屬於中藥的公司有6家,屬於醫療服務的公司有4家,屬於醫藥商業的公司3家,屬於醫療器械的公司有3家,屬於生物製品的公司1家。
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選擇併購,背後有何考量?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森瑞基金研究總監何山表示,今年以來跨境併購案較多,細胞治療、創新器械等方面的資產受到青睞。當前,醫藥行業整體估值大幅下滑,此時進行併購面臨的風險較小。同時,國內醫藥產業正經歷結構性變革,一些細分領域業績增長難以持續,而併購可以帶來新的增長點。此外,部分企業通過併購快速進入新賽道,或推進產業鏈一體化發展。
長期從事中成藥、中藥材業務的達仁堂正式通過併購切入當下熱門的POCT賽道,從而拓展公司在該行業的佈局。
9月9日晚間達仁堂公告稱,擬向控股子公司科炬生物增資4320萬元。此前該公司公告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以不超過9元/股的價格分階段收購科炬生物不超過1196.86萬股股權,合計總投資不超過1.08億元。
達仁堂表示,投資標的科炬生物處於醫藥行業中的體外診斷(IVD)行業,細分行業屬於POCT行業。公司看好該細分行業未來前景,希望以科炬生物為基地,打造IVD行業尤其是POCT領域的發展平台。本次增資是為其做大做強、做精做專POCT領域相關產品的研發以及市場推廣,提升整體競爭力水平而提供的有力支持。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生物醫藥板塊較低迷,是收購小型生物醫藥企業的好時機。一位不願具名的藥企董事長表示,在醫保目錄調整、國家集採等政策的作用下,生物醫藥板塊向合理估值迴歸。在市場調整過程中,部分擁有較好技術的企業,因資金緊缺無法進一步加強研發,因此尋求被併購。而手握資金的大型企業此時出手,可以實現雙贏。
熱潮之下暗藏風險
儘管在醫保控費趨嚴、賽道日益擁擠的背景下,生物醫藥行業併購潮讓行業從分散走向集中是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併購重組領域仍為內幕交易違法“重災區”。
9月9日,證監會稽查局副局長劉永強在最高檢聯合最高法、公安部、證監會召開的“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為資本市場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從近期證監會依法查辦的案件來看,併購重組領域仍為內幕交易違法“重災區”。
劉永強指出,實控人、董監高等“上市公司內部人”內幕交易多發,併購重組的標的公司、對手方高管涉案亦呈高發態勢,內幕信息管控存在缺陷。窩案、串案增多,借用賬户實施內幕交易現象較為普遍,避損型內幕交易時有發生。
此外,不少上市公司在併購之後出現“後遺症”。
時間回到2020年。在康恩貝(600572)發佈的2019年度業績預告中,出現了淨利潤125%至136%的下滑,這是康恩貝上市15年以來的首次虧損。康恩貝對此表示,虧損主要系期內對收購貴州拜特公司所形成的商譽及無形資產計提減值準備7.7億元造成。
同樣的“後遺症”還出現在瑞康醫藥(002589)身上。2019年,瑞康醫藥預計營收達353.3億元,小幅增長4.17%,但歸母淨利潤卻為-10.21億元,相較2018年的7.79億元大幅下滑231.06%。這是瑞康醫藥2011年上市以來的首度虧損。而從盈利突然轉虧,瑞康醫藥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收購的近200家公司具有輕資產性質,在合併時形成了較大金額的商譽。2019年公司多數子公司實現盈利,但業績沒有完全達到預期,公司擬對90餘個資產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約為22.4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縱觀當下競爭態勢愈發激烈的醫藥市場,藥企面臨着轉型或升級之挑戰,這一背景下,合理、可控的擴張計劃有利於快速擴大規模。當然這一過程中,要避免陷入盲目擴張,忽視整合管理,警惕商譽“洗澡”、業績“暴雷”等後遺症成為企業包袱。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