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鋰礦概念股Q1關鍵詞:漲價、淨利潤暴增、股價急漲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財經

鋰電池板塊迎來反彈信號。

原因無他,只是因為鋰電概念股們再次用強勢的業績佐證了這一行業的發展潛力。

截至4月25日,多家鋰電池概念股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業績。據同花順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有近10家鋰電池概念股淨利潤同比增速逾1000%,有近40家鋰電概念股淨利潤同比增速逾100%。更有甚者的是,融捷股份期內淨利潤增速達到了13996.26%,鞍重股份期內淨利潤增速則達到3172.86%。

另外,從淨利潤總額來看,2022年一季度淨利潤達到10億元以上的就有近10家鋰電池概念股。譬如,鋰業龍頭贛鋒鋰業(01772)一季度便淨賺了35億元,鹽湖股份則憑藉鉀肥+鋰鹽題材淨賺逾34億元。

(數據來源:同花順)

鋰電池概念股亮眼的一季度成績單,無疑也成為該板塊強勢上漲的“強心劑”。

隔日(4月26日),港A兩大股市的鋰電池概念股們紛紛強勢拉昇,成為股市最靚的“崽”。

A股市場方面,鋰電池板塊掀起了漲停潮,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盛新鋰能、雅化集團等30餘股漲停。港股市場方面,贛鋒鋰業H股(01772)則大漲逾12%,比亞迪電子(00285)漲逾11%,天能動力、彩客化學等概念股則隨之而漲。

(數據來源:同花順)

結合最新披露的數據來看,目前幾家業績增勢明顯的個股皆是覆蓋新能源產業鏈上游的鋰礦概念股。

比如説贛鋒鋰業,該公司作為鋰業龍頭,主營產品(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產品)上游是鋰礦資源,下游是前驅體行業和電池行業。2022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為53.65億元,同比增加233.91%;實現歸母淨利潤35.25億元,同比增加640.41%;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31.03億元,同比增加956.4%。拆分來看,該公司3月實現歸母淨利潤為21.25億元左右,超過1月和2月之和。

再或者是盛新鋰能,該公司的主要產品為碳酸鋰、氫氧化鋰、氯化鋰、鋰精礦、金屬鋰和稀土產品。2022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6.87億元,比上年同期調整後增長212.59%;歸母淨利潤10.7億元,比上年同期調整後增長900.96%;基本每股收益1.24元,同比增長785.71%。

以及雅化集團,主要專注於鋰礦和鋰鹽產品生產,是國內最早生產鋰鹽產品的企業之一,是全球鋰鹽產品的主要供應商。2022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6億元,同比增長210.22%;歸母淨利潤10.22億元,同比增1210.02%,已超過2021年全年(9.37億元)。

關於一季度業績的暴漲,上述鋰礦概念股無不把原因歸功於鋰產品的“量價齊升”。

其中,光大證券指出,贛鋒鋰業業績大幅上漲,主要系鋰價大幅上漲所致。據相關數據披露,2022年一季度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均價分別為40萬元/噸和34.8萬元/噸,同比提升467%和492%。而盛新鋰能和雅化集團也皆在財報中表示,業績大幅增長,主要系公司鋰產品銷量和價格上升導致經營利潤增加所致。

以下附圖兩張,來直觀感受一下氫氧化鋰和電池級碳酸鋰一季度的漲勢:

(數據來源:生意社)

(數據來源:生意社)

説到這,就不免涉及到一個“下游需求旺盛,上游供應緊俏”引發的供不應求“漲價潮”了。

據智通財經APP獲悉,鋰電池產業鏈上游大致可分為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四個主要部分,其中正極材料是其電化學性能的決定性因素。從產業鏈看,正極材料上游包括金屬礦(鈷礦、鎳礦、錳礦、鋰礦)原材料,下游則為新能源汽車、3C及儲能設備和傳統工業。

從上游資源情況來看,鋰主要來自鋰礦、鹽湖和鋰黏土,鋰礦和鹽湖分別佔全球鋰資源的36%和58%。鋰鹽湖主要集中在阿根廷、智利和玻利維亞組成的“鋰三角”內,鋰礦山則大部分集中在澳大利亞西部。雖然我國鋰資源佔全球6%,並位居世界第四,但由於鹽湖提鋰技術難度高,目前鋰鹽湖開發不足,且十分依賴進口鋰資源。

再對照鋰下游應用來看,鋰下游的應用領域主要涵蓋新能源汽車、3C及儲能設備等。其中,新能源汽車正成為鋰下游的主要應用領域,據浙商證券指出,2020年新能源動力動力電池的應用佔比已經達到70%,將成未來鋰主要需求來源。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主要是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其中,高鎳三元鋰電池(NCA和NCM811)必須採用電池級氫氧化鋰,而NCM622和NCM523既可以採用氫氧化鋰也可以採用碳酸鋰。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速,銷售數量及市場滲透率均大幅提升,這也將促使鋰需求大幅增長,進而導致鋰行業從供需平衡逐步轉為供應緊張的狀態。

據浙商證券測算,在全球碳中和政策背景下及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大趨勢下,考慮到鋰在其他行業裏的需求以及備貨需要,預計2021-2023年鋰行業總需求量為54.87 萬噸、72.25 萬噸、90.67 萬噸,三年年化複合增長率達到 39%。

(數據來源:浙商證券)

而與高速爆發的需求端不同的是,供應端方面則是處於“僧多粥少,供不應求”的階段。

浙商證券也指出,當前供給端海內外產能釋放有限,鋰資源供給短期增量有限,預計到 2025年,全球鋰資源供給約為142萬噸。而需求端受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5G 基站等新興行業的興起以及智能手機、計算機等電子消費領域的穩定放量,帶動鋰化合物需求增長,預計到 2025 年全球鋰資源需求為151萬噸。供給缺口達到9 萬噸,未來鋰資源仍處於供不應求的格局。

下游需求旺盛,上游供應緊俏,供不應求之下鋰價自然也就不斷走高,進而也為鋰礦概念股們一季度業績爆發埋下伏筆。

結合信達證券披露的研報來看,隨着隨着各地疫情的有效管控,車企有序復工復廠,後續鋰價或仍將維持高位運行。

具體而言,清明節前後,受上海和長春等地疫情蔓延影響,特斯拉、蔚來、一汽等車企均有不同程度停產,疊加疫情管控下車企零部件供應受阻,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需求擔憂情緒較重,百川鋰價自4月11日開始回調,截至4月26日電碳報價為47.54萬元/噸。鋰精礦價格仍繼續走高,二季度澳礦長協價在5000美元/噸左右,成本端對鋰鹽價格形成支撐。隨着各地疫情的有效管控,特斯拉等車企已正式復產,預計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恢復旺季增速,鋰價有望止跌企穩,維持高位運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鋰價後續繼續維持高位運行,對於鋰礦概念股而言,雖然帶來的業績增長確定性是比較高的,但股價上漲持續性則是一個比較大的未知數。畢竟當前“市場底”在何方,誰都不敢拍胸脯説知道。短期的反彈,也許是真的反彈信號,也許是別樣的割韭菜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