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在“特斯拉股價暴跌”這個話題上吃瓜的羣眾,可能要失望了。截至4月21日美股收盤,特斯拉股價僅跌4.96%,報977.2美元。雖然上海疫情帶給特斯拉臨港工廠很多不確定性,但馬斯克依然信心十足預言:未來幾年,特斯拉的交付量都將實現50%的年增長率。
特斯拉剛剛發佈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無論在交付還是業績表現上,高於分析師預期都妥妥的。
底氣之一:特斯拉真的不缺市場
特斯拉在今年首季共交付310,048輛電動汽車,同比增加68%。其中,Model S/X 交付14,724輛,同比增長625%;Model 3/Y 交付295,324輛,同比增長62%。另外,特斯拉當季租賃車輛共12,167輛,截至季末共租賃出128,402輛電動車。
而一季度總產量為305,407輛,同比增長69%,其中 Model S/X 產量為14,218 輛,Model 3/Y 產量291,189輛。特斯拉全球市場的平均庫存週期則較去年第四季度的4天縮窄為3天。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3月28日開始停產,直到4月19日復工,但並沒有給第一季度交付和生產造成太大影響。尤其生產方面,當季產能僅較去年第四季度小幅減少。
通常,第四季度都是車企衝刺交付目標、清理庫存的重要節點。從財報中可以看出,特斯拉的生產能力真的沒話説。再來,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也放話,第二季度的生產情況預計與第一季度相似。
特斯拉現在缺的真不是市場,而是上海超級工廠還在緩緩爬坡的產能。按照車輛3天下線即交付來看,特斯拉生產車間產線的緊繃程度可想而知。若馬斯克是過於自負,後期不排除Model 3/Y的交付時間會進一步延長。
整體上看,特斯拉全線車型的生產與交付都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即便相比於2021年第四季度數據,也沒有令市場失望。不過還是老一樣,Model 3/Y依然扮演着主力軍的角色。
底氣之二:特斯拉真的不差錢
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為187.56億美元,環比增加 5.9%,同比增長 81%;總毛利54.6億美元,按GAAP標準計算毛利率29.1%;營業收入36.03億美元,營業利潤率19.2%;淨利潤 33.18億美元,環比增加42.96%,同比暴增658%。
其中,汽車業務收入168.61億美元(含碳排放積分收入6.79億美元),環比增加5.6%,同比增長87%;汽車業務毛利55.39億美元,環比增加13.46%,同比增加132%,單車毛利率32.9%。
對於收入增加部分,特斯拉給到的原因有三點:交付增加、平均售價(ASP)提升以及其他業務收入。
前文已經提過交付問題,這裏主要説一下特斯拉近乎發瘋式的漲價行為。從2021年截止到今年3月份,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提價超過8次。而北美市場提價甚至超過10次。
馬斯克把供應鏈端的巨大成本壓力掛在嘴邊不假,原材料暴漲已經成為整個汽車行業的心疾。另外,美元上漲、通脹壓力持續,也促使特斯拉一次又一次漲價。但是,特斯拉單車成本 (COGS)降低也是事實。
一直以來,特斯拉在降低製造與運營成本方面都廣受好評,從單車毛利率逾3成的數據裏似乎可以掌握馬斯克的財富密碼:把單車毛利率標準線拉齊,怎麼漲都是我賺錢。但不得不承認,特斯拉對於成本和漲價的把控相當精準。
截至目前,特斯拉自由現金流達到22億美元,總融資債務低於1億美元。這給了特斯拉更多底氣,接下來不會為推出新車型和擴產而苦於資金問題。
底氣之三:先富帶後富,共奔富裕路
在電動化上幾乎所向披靡的特斯拉,自然也不會放過智能化點石成金的能力。
去年第四季度,特斯拉FSD自動駕駛系統進行了七次OTA;今年第一季度,FSD Beta 保持了相同頻次的軟件更新。截至去年年末,美國有近6萬輛測試版FSD車輛;而今年,特斯拉計劃面向所有美國客户發佈 FSD Beta。
根據馬斯克之前的説法,屆時相應的運輸成本將降低4到5倍。而目前,特斯拉還在努力減少自動駕駛車輛的接管次數。
馬斯克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特斯拉希望在2024年實現Robotaxi的量產。據悉,該公司正在研發一款定製版本Robotaxi,車內沒有方向盤以及踏板。
未來,特斯拉的軟件能力將帶給硬件更多增長機會。
寫在最後
説了很多特斯拉的好話,但透過這份財報,其實也很容易發現特斯拉的焦慮。儘管美國得州、德國柏林超級工廠已於今年早些時候開始運營,Model Y的產量得到更多的產能保證。但必須注意到,特斯拉在財報中列出的挑戰裏新增了“運輸”問題。
上海工廠承擔着特斯拉全球約一半的產能,現在全市交通不暢對其出口構成了較大威脅。德意志銀行分析師Emmanuel Rosner表示,由於上海港口的物流問題,特斯拉上海工廠4月份生產的汽車可能將更多地用於履行國內訂單。
除此之外,財報也顯示出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有所下降。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特斯拉在歐洲的市場份額陡然上升,到2022年第一季度,其在歐洲市場份額的增速已經超過在中國市場的增速。
或許,是特斯拉沒那麼在意中國市場了,又或者中國消費者有更多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