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記者王文博)作為改革開放重要的試驗田,自貿試驗區正快馬加鞭推進建設進度。《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從目前各項指標來看,今年以來自貿試驗區在吸收外資、外貿進出口以及新設市場主體方面實現了“開門紅”,並在放寬市場準入、推進數字化改革、加大科技金融創新等方面醖釀更多突破。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廣西自貿試驗區新設立企業6320家,同比增長402%,其中,新設立外資企業32家,同比增長146%,預計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352%。
安徽自貿試驗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區內新設立企業3999家,京東全球超級港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簽約入駐,總數達438個,協議引資額3195億元;蔚來汽車、歐菲光等91家總部類項目落户。
成績單上的亮點還在不斷增加。近日,重慶自貿試驗區北碚板塊總部基地正式落成。當天,北碚區還迎來了49個項目集中籤約和開工、竣工,涉及投資總額達280億元,覆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休閒旅遊、公共服務等領域。
另外,北京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朝陽區積極對標先進地區,圍繞全球化招商、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國際金融等8個領域,研究制定了“CBD高質量發展18條”,並全面啓動北京CBD全球招商體系建設。今年以來,CBD招商服務中心落地了122家重點企業。
這些都是我國自貿試驗區成績的縮影。商務部數據顯示,從2013年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以來,經歷數次擴圍自貿試驗區總數達到21個,共計67個片區。除去2020年9月底揭牌的北京、湖南、安徽3個自貿試驗區,前18家自貿試驗區去年共新設企業39.3萬家,實際使用外資1763.8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4.7萬億元,以不到全國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佔全國17.6%的外商投資和14.7%的進出口,為穩外貿穩外資發揮了重要作用。
政策支持之下,各自貿試驗區也加大了改革創新的步伐。將於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提出,自貿試驗區在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社會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和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以及現代農業等領域擴大開放,逐步減少或者取消對國內外投資的准入限制。
浙江自貿試驗區正在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打造全省數字化改革的戰略高地。在日前的新聞發佈會上,浙江省自貿辦副主任張錢江表示,當前“數字自貿區”的建設重點是打造數字全產業鏈。通過數字確權、加工、存儲、交易、監管來構建數字全產業鏈;通過數據確權、數據交易、跨境數據的安全有序流動來構建“數字貿易全產業鏈”。
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則在推進更多創新驅動,在科技金融方面,探索建立“股權投資+政府基金+社會資本+風險投資+專項基金”五位一體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系,以股權代投機制、成果轉化專項基金等方式,定向投資科技創新孵化項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