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當母親之前,家長想象的哄睡畫面應該是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可自打寶寶出生以後,寶媽的操心事就沒斷過,從孩子的睡覺時間到自己的哄睡方式,樣樣都需要關注到。
俗話説:“孩子的臉就像六月的天”,可能他們的小臉蛋上前一秒還“晴空萬里”,下一秒就“陰雲密佈”,而在睡覺這件事上更是如此,讓家長摸不清規律。
哄睡成了困擾全家的難題
小婭的女兒已經6個月大了,作為一個高需求寶寶,小傢伙沒事就喜歡“嚎兩嗓子”,特別是一到晚上小婭要哄娃睡覺的時候,總要鬧一場才肯罷休。
她不僅拒絕喝奶,還偏要媽媽抱着來回溜達,如果小婭稍有表達出想將女兒放下的意思,金豆子馬上就在眼眶裏打轉,漸漸地,小婭即便脾氣再好也失去了耐心。
後來,丈夫主動提出跟小婭換班哄娃,可女兒對爸爸似乎更不買賬,一到哄睡的時間直接就放聲大哭,吵得周圍鄰居都不得安寧。
就這樣,哄睡成了困擾全家的一道難題。小婭也不明白,為啥女兒白天好好的,但一到晚上就彷彿變了個人一樣,特別難“伺候”,難道是小傢伙有意“磨人”嗎?
小寶寶非要哭一頓才肯入睡?這還真不是孩子“找茬”
在有些家長看來,自己辛辛苦苦哄娃睡覺已經十分疲憊了,再加上孩子在晚上的行為與白天乖巧的模樣截然相反,便覺得小傢伙是故意哭鬧,給自己找事幹。
但其實小月齡寶寶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只能用肢體或哭鬧來與父母溝通,表達自己的感受。
因此這並不是孩子有意“找茬”,倒是家長沒搞清楚娃的小心思才對,所以家長先別覺得孩子煩人,能都讀懂娃的小心思反而更加重要一些。
導致孩子出現“鬧覺”原因有很多
一般來説,寶寶出現鬧覺大多處於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兩種,家長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再進行判斷。
【內部原因】
★對母親有天然的依賴感
在寶寶沒出生之前,小傢伙與媽媽就已經提前建立280天左右的聯繫了。
因此,老母親就是孩子心裏最值得信賴的人,他們熟悉媽媽的聲音、氣息,也喜歡在母親懷裏安睡。但若突然換了個寶寶不熟悉的撫養人,讓其突然進入陌生的哄睡環境,那就別怪他們採取哭鬧的方式“找茬”了。
★晚上“加餐”感到不舒服
隨着孩子年齡增長,喝奶的頻率與次數也在逐漸下降,但有時家長擔心小傢伙會吃不飽,就會在睡前臨時“加餐”。
不過,家長這樣的做法可能會讓小傢伙無法在睡前消化,引起不適。另外,孩子如果喝得稍微急一些,就容易出現嗆奶或者溢奶的情況,而此時寶寶就會通過“鬧覺”的表現來告訴父母。
【外部原因】
★家長的哄睡時間與寶寶作息不一致
有時候孩子中午午睡時間延長,就會出現晚上睡不着的情況,家長如果強行哄睡自然會引起小傢伙的牴觸。
★周圍環境過冷、過熱
現在正值春天,早晚温差大,如果家長未能按照室內温度為孩子增減衣物,就會引起睡眠環境的變化,再加上寶寶對温度的調節能力本身就差,鬧覺也就成了在所難免的事情。
★錯誤的哄睡方式讓孩子越哄越清醒
每個孩子都具備自己的一套哄睡流程,如果家長沒能找到規律,就只會讓孩子愈發清醒、脾氣也越發暴躁。
比如寶寶處在半夢半醒狀態時翻了個身,家長擔心孩子會醒來便主動拍哄,但對於覺淺的孩子來説,無異於將他們“周公”身邊強行拉走,因此出現鬧覺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啦。
延展閲讀:讓孩子哭着入睡的“崩潰式哄睡”不靠譜
面對孩子鬧覺,有些家長並不會放在心上,覺得寶寶哭累了自然也就睡着了,自己更加省事。
可事實上,哭泣入睡會讓孩子情緒變得興奮,在這種狀態下入睡反而容易驚醒、翻動、睡不安穩。
這是因為孩子還沒有擁有系統的情緒調節能力,即便是睡着,也只是因為過度疲勞才進入睡眠狀態,長期下來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讓孩子出現情緒暴躁不穩定、哄睡困難、記憶力下降等情況。
所以當家長髮現寶寶開始“鬧覺”後,要記得及時找到原因並進行正確哄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