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男孩一到學校就喊肚子疼,周圍人以為他是厭學,真相讓父母自責

11歲的小凌(化名),3年來經常莫名其妙肚子疼,到醫院檢查後醫生説消化系統沒有問題,建議去心理科看看,然心理醫生檢查後也沒啥大問題。

11歲男孩一到學校就喊肚子疼,周圍人以為他是厭學,真相讓父母自責
王金輝 製圖

“身體沒問題,那就是‘作’,不會是厭學吧,經常到學校就肚子疼,且來得突然去得也快。”時間長了了,不僅小凌的父母開始懷疑了,同學們對小凌也有了看法。

孩子三番五次説肚疼,父母以為他是厭學

家住浙北某鎮的小凌一向乖巧,成績也不錯。3年前,他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動不動就説肚子疼。

好多次,小凌的父母接到老師電話,説小凌突發肚疼。父母心急火燎往學校趕後帶小凌去醫院,結果到了醫院,小凌説已經不痛了;甚至,父母匆匆到學校,小凌説剛剛痛過,現在好了。

“孩子有時肚子疼蠻正常,但三天兩頭,甚至一天多次喊肚子疼,醫生很多次檢查又沒問題,這不是存心不想上學嗎?……”小凌的媽媽開始懷疑兒子是不是故意的。

“兒子總説肚子痛,我們帶他去了多家醫院,做了檢查,也配了藥,但他肚子仍然經常痛。”媽媽回憶説,快到青春期,有點叛逆,情有可原,但一而再,再而三地鬧,小凌的爸媽也忍無可忍了,“我們一度認為他是故意鬧騰,老説肚子痛,目的就是不想上學。”

“厭學、恐學應屬於心理有問題,與親戚朋友分析商議後,大多人認為應該去下心理門診。”於是,父母又帶小凌去了精神衞生科門診,精神科醫生考慮,可能學業壓力太大,沒啥大問題,可是小凌堅決否認自己是不想念書。

三天兩頭肚子疼依然,時間一長,同學們也慢慢對小凌有了看法他因此情緒低落,學習成績也不斷下滑。

爸媽很愧疚:冤枉兒子了

有一次,小凌再次喊肚子痛得厲害,痛苦地呻吟,額頭冒出細細的汗珠,父母覺得有點不對勁,又帶兒子到醫院,請醫生全面檢查下,無論如何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

“我們這兒恐怕查不出來,省城去吧!”夫婦倆聽當地醫生建議,忙帶小凌來到浙江省人民醫院。

“小男生屬於比較靈氣的那種孩子,坐下後,我先問幾個簡單的問題,消除緊張和隔閡;再慢慢地一點一點滲透,接觸問題的核心。鼓勵他把真實情況講出來。” 兒科主任醫師朱海嶠推心置腹一番話,讓小凌打開話匣子。“發作時,腹部像刀割樣疼痛,難以忍受。每次腹痛持續時間並不長,一般在10分鐘以內能夠緩解。數天發作一次,有時一天發作2-3次。白天晚上無明顯的規律,似乎與進食也無關。”

小凌以“腹痛待查”收住院,朱海嶠等一一進行排查,分別給他作了常規的化驗,查了腹部B超、腹部的CT、胃十二指腸鏡等等,均未發現異常。

但在為小凌做視頻腦電圖後,朱海嶠發現,小凌右側顳葉內側有同步的癲癇樣的放電……最終確認為右側大腦顳葉局灶性放電引起的腹型癲癇。

目前小凌正接受抗癲癇藥物治療,患兒腹痛已好幾個月沒有發作了。

“謝謝,多虧朱主任,否則我們小凌真的比竇娥還冤啊!”近日,小凌父母帶孩子來院複查時,感激地對朱海嶠説。

這是一種少見癲癇,容易被忽略和誤診

“‘腹型癲癇’”是一種以反覆發作性腹痛為主要症狀的少見的特殊類型癲癇,慣於聲東擊西。我從醫36年,發現病人也只有個位數。”朱海嶠説,腹型癲癇好發於兒童,以往亦稱內臟型癲癇、植物神經性癲癇。臨牀特點為,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的反覆發作性腹痛;發作間歇期正常,發作期伴有頭暈、頭痛等中樞神經功能障礙的症狀;視頻腦電圖可見相應腦區棘波、棘慢波等癇樣放電;抗癲癇藥物治療有效。

“由於腹型癲癇臨牀上比較罕見,容易被忽略,常誤診為腸痙攣、急慢性闌尾炎、腹型過敏性紫癜、腸道蛔蟲病、腸繫膜淋巴結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有的患兒雖有反覆發作性腹痛症狀,但腦電圖檢查始終不典型。這時候就比較難以下結論。很多專家更傾向於把這些發作性腹痛的病例歸結於腹型的偏頭痛。雖然腹型癲癇和腹型偏頭痛,都屬於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腦電圖的表現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的治療藥物也有所不同。”

朱海嶠表示,大部分腹型癲癇確診後使用接癲癇藥物治療可以控制腹痛症狀;對於那些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應給予重新的診斷評估和腦部病灶的定位。果能找到局灶性的腦部病灶,還可以考慮癲癇外科手術治療。

原標題:11歲男孩一到學校就喊肚子疼!大家都責怪他“作”、“不想上學”,真相讓父母自責

來源:錢江晚報

流程編輯:TF010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5 字。

轉載請註明: 11歲男孩一到學校就喊肚子疼,周圍人以為他是厭學,真相讓父母自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