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姨看家裏剩了幾個山楂,扔了可惜就索性吃了,沒想到吃了之後就感覺不舒服,送到濟南市中心醫院消化三科,李振方主任在胃鏡下,將直徑為7×5cm胃石應用圈型碎石器切割成數十塊,從腸道排出,十幾分鍾就解決了張阿姨的病痛。面對記者的採訪鏡頭,李振方主任也希望提醒廣大市民,在品嚐美味的同時,要注意避免發生急性胃結石。
目前正是收穫的季節,甘甜軟糯的柿子和酸甜可口的山楂營養豐富,不少人都喜歡吃,一不留神就好幾個下肚。不過,可別小看這兩種水果,如果貪嘴不注意,很可能會導致胃結石,胃脹、胃疼、噁心、嘔吐不説,嚴重者甚至造成腸梗阻,有生命危險。
空腹吃20顆山楂胃裏長出鵪鶉蛋大小石頭
“不是都説山楂開胃麼,就在飯前多吃了點。”74歲的李先生總覺得自己消化不良,面對開胃食物更是愛不釋手,忙閒時習慣“空腹+山楂”來告慰消化不良的胃,結果不僅沒能成功開胃,胃反而“鬧起了脾氣”。
一天,李先生又在飯前空腹吃了20顆山楂,沒多久就開始間斷性地肚子疼,尤其是肚臍周邊,更是絞痛地厲害。接連疼了三天以後,實在堅持不住的他到醫院就診,做了胃鏡檢查才發現,胃裏竟然“藏着”兩塊石頭。
“患者胃裏有兩塊不小的褐色胃結石,一塊3×4cm,另一塊4×5cm,質地都比較堅硬。”濟南市中心醫院消化三科主任、主任醫師李振方説,石頭將患者胃角和胃竇近幽門處,都分別磨出了直徑約1cm大小的潰瘍,還有一塊胃結石掉到了十二指腸降部。最後通過微創手術,將石頭碎成了數十塊,隨着排便排出體外。
李先生的經歷並不是個案,進入秋季以來,胃石症也進入了高發季。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空腹吃多了柿子惹的禍。柿子又甜又酸,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了,尤其是牙口不好的老年人,更喜歡是軟一點的東西,像柿子和軟栆等食物,貪嘴不注意就容易被胃結石找上門。
那麼,胃裏是怎麼會“長出”石頭的呢?據李振方主任介紹,胃結石是因進食某種食物後在胃內形成的結石樣的團塊狀物質,形狀一般呈橢圓形,大小不一,按照結石的組成成分不同,結石可分為植物性結石、毛髮性結石和混合性結石,臨牀上以植物性結石最為多見。
秋季易高發空腹吃過多山楂柿子要當心
秋冬季節正是植物性結石的高發季,因為柿子、黑軟棗、山楂等成熟收穫上市,也正是這些食物成了胃結石的罪魁禍首。
在柿子和軟棗等食物中,含有一種稱為鞣質的物質,未成熟的柿子和軟棗中,其含量可高達20%。此外柿子中還含有樹膠、果膠等物質,鞣質在胃酸的作用下,能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鞣酸蛋白,鞣酸蛋白、樹膠、果膠能與食物殘渣膠合在一起而形成團狀凝塊,也就是胃結石。
另外,山楂富含果膠,在適合的PH值下可發生膠凝,在胃內凝結成塊而發生結石。進一步的研究證實,空腹吃生山楂後喝茶、飲酒及多進食增加胃酸分泌的食物是山楂胃結石發生的主要誘發因素。
那麼,胃結石更“偏愛”那些人羣呢?李振方主任説,臨牀上以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主,年輕人患病的相對較少。胃石症易發生在老年、消化不良、胃輕癱、糖尿病、既往有消化性潰瘍、胃大部切除術等病史患者中,其原因可能與這些患者胃動力下降、胃排空延遲、調節功能下降有關。胃酸過多、胃蠕動慢也是促發因。越是不熟的柿子和山楂,所含的鞣酸越多,再加上吃完以後進食肉類等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殘留的食物就容易在胃裏抱成團。
胃石形成後,小的胃石一般不產生什麼症狀,隨着胃腸蠕動,經糞便排出體外。大一些的胃石存在胃內,會磨損胃粘膜,導致粘膜充血水腫,形成潰瘍,引起上腹部飽脹、疼痛、噁心、嘔吐等。
不大不小的胃結石,還可以通過胃卻堵在小腸裏,排不出去,導致腸梗阻。
享受美食要有度 得了胃石不要拖
隨着時間的延長,結石會逐漸變硬,碎石難度大大增加,患者也多遭罪。
李振方主任介紹,他曾經遇到一位年逾八旬的患者,15×18cm大的黑色胃結石,幾乎佔滿了整個胃部,由於在胃裏待的時間比較久了,胃石表面已經被磨得比較光滑,經過5次碎石手術,才將石頭排出體外。
那麼,出現症狀要警惕胃結石呢?李振方主任表示,如果最近吃了大量的山楂、柿子、大棗,尤其是空腹狀態下,出現上腹部飽脹、疼痛、厭食、噁心、嘔吐等不適,要警惕胃結石的可能,及時去醫院就診。B超、鋇餐或者胃鏡檢查,都可以發現胃內的異常,可明確胃內是否存在胃石。胃石早期形成時一般比較軟,口服藥物治療效果好。可選擇藥物治療,口服是碳酸氫鈉和抑酸藥,可樂也可以,中和胃酸,使胃內變成中性或者弱鹼性,使胃石變得鬆軟、破裂,隨大便排出體外。
李振方主任説,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也可以選擇胃鏡下治療。胃鏡下利用活檢鉗、異物鉗、圈套器等夾碎胃石,使其分割成小塊,經糞便排出體外,胃石較大、較多時可能需要多次碎石。胃石到達小腸導致腸梗阻,則要進行內鏡下腸梗阻導管置入、小腸鏡下治療或者外科治療。
專家提醒,平時有胃動力不足表現的人羣,也要儘量少吃甚至不吃柿子,實在想吃的話,就選擇熟透的柿子,少吃並且不要空腹吃。吃完柿子也可以適量攝入些小蘇打,幫助胃部排空,另外不要與高蛋白的食物同時服用。
通訊員/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