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進補第一肉、第一藥、第一根是它!養胃補腎氣,現在吃最養人
民間有句話叫“冬季進補,來年打虎”。冬季食補以温熱補益為主,強壯身體的同時,起到禦寒的作用。
小編整理了“冬季排名第一”的食療方,助你温暖過冬!
“第一肉”——羊肉
據《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有補中氣,益腎氣的作用。它也是歷來民間冬季進補的重要食材之一。
1、補腎壯陽
羊肉温補肝腎,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温中等作用。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冷痛等症。
2、補氣血,緩解手腳冰涼
在冬季,人體的陽氣潛藏於體內,所以身體容易出現手足冰冷,氣血循環不良的情況。多吃羊肉可以補氣、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的功效。
3、健脾養胃
現代中醫認為:適時地多吃羊肉可以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幫助消化,還能起到祛濕、避寒、暖心胃的功效。
4、病後、產後體虛
羊肉在肉類中脂肪、膽固醇含量少,且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和鐵鋅硒等微量元素,有助提高抗禦疾病的能力。適合病後、產後氣血兩虛的人羣食用。
養生食療: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30g,生薑60g,羊肉500g
將當歸、生薑洗淨,切片;羊肉剔去筋膜,置沸水鍋中稍燙,盛出晾涼,切塊;然後將羊肉條塊及生薑、當歸放入洗淨的砂鍋中,加入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除去浮沫,改用文火燉至熟爛,飲湯並食羊肉。
補血調經,散寒止痛。
“第一菜”——白菜
説完第一肉,當然要説説冬補“第一菜”——白菜。俗話説“百菜不如白菜”,北方更是有冬天儲存大白菜的習慣,以作為整個冬季的主要蔬菜。
1、護腸胃
多吃白菜能促進腸胃蠕動;其富含維生素U,保護胃腸道黏膜,能幫助預防十二指腸或胃潰瘍。
2、輔助降血壓
大白菜含有豐富的鉀元素,常吃白菜對高血壓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3、預防動脈硬化
白菜中含有的植物纖維、果膠和維生素等,有阻止腸道吸收膽固醇和膽酸汁的作用。對膽結石和動脈硬化患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養生食療:白菜燉豬肉
白菜一棵,豬肉500克,香葱一根,料酒、醬油、食鹽、白砂糖少許。
白菜撕片洗淨切大塊,豬肉切大塊,用開水燙一下,去腥洗淨;所有調味料倒入鍋內加水燒滾,加入肉塊煮10分鐘; 放入大白菜煮至肉酥菜爛,且湯汁快收干時,用少許澱粉勾芡,並撒上葱段即可。
養胃生津、除煩解渴。
“第一根”——蘿蔔
常言道:“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民間還有種説法“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蘿蔔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利大小便等等作用。常吃蘿蔔可幫助降低血脂、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1、蘿蔔的不同功效
市面上的蘿蔔種類很多:
白蘿蔔生吃潤肺止咳、熟吃補氣治感冒;
青蘿蔔煮水喝是理氣順氣的“良藥”;
胡蘿蔔富含維A,補肝明目。
養生食療:蘿蔔燉羊肉
蘿蔔1千克,羊肉500克,葱、姜、黃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將羊肉洗淨去筋膜,切成小方塊,用冷水燒沸,焯去血水,出鍋洗淨。蘿蔔洗淨去皮,切成滾刀塊焯水後待用。
先將羊肉入鍋,加水適量和葱、姜、黃酒,煨至五成熟時,再將蘿蔔放入,用小火燉至酥爛,加調味料後,即可食用。
補氣血、補腎驅寒。
“第一藥”——山藥
山藥是山中之藥、食中之藥。不僅可做成保健食品,而且具有調理疾病的藥用價值。
1、滋陰潤肺
山藥含有皂苷、黏液質,有益肺氣、養肺陰之效,輔助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症;
2、補腎益精
山藥中黏蛋白、澱粉酶等含量豐富,為病後康復滋補佳品,有滋腎益精的作用。
養生食療:山藥粥
幹山藥片60克,或鮮山藥100~120克,粳米50~100克
將山藥洗淨切片,同粳米共煮粥,還可加入幾顆去殼紅棗。
補脾胃、滋肺腎,可治療腹瀉、虛勞咳嗽、遺精,緩解疲勞。
“第一豆”——黑豆
冬貯腎精,意思就是趁着冬天保養你的腎。腎為先天之補,中醫講黑色補腎,多吃黑色的食物具有強效的食補作用。
黑豆向來有“豆中之王”的美稱。中醫認為,黑豆味甘、性平、無毒,有解表清熱、養血平肝、補腎壯陰、補虛黑髮之功效。
李時珍曰:“黑豆入腎功多,故能治水、消脹、下氣,治風熱而活血解毒。”
除了黑豆之外,像黑芝麻、黑米等也是冬天補腎血的優質選擇。
養生食療:蓮藕黑豆魚湯
黑豆100克,蓮藕400克,赤肉150克,生魚1條,蜜棗2個,生薑3片。
黑豆先提前浸泡30分鐘,蓮藕大塊切件備用,生魚宰洗乾淨處理好,然後把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煲中,倒入清水2000毫升左右,武火煲滾後轉文火煲1個半小時,就可以放鹽喝靚湯了 。
黑豆補腎,生魚煲可補肝脾之氣,加入蓮藕清熱涼血、補益氣血。
冬天進補一定要補全!這五個“第一”家家都有,快分享給家人看看,一起温暖過冬~
來源:廣東衞生信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