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夜光杯 鶴園酬唱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休閒

蘇州私家園林,不少是由退出仕途的文人雅士用閒錢修建的小院子,雖不大卻很精緻。每座小園林洋溢着詩情畫意的書卷氣,因相隔不遠,騷人墨客便成了近鄰。鶴園附近,便是曲園、怡園、繡園、暢園、壺園與聽楓園。當時那幾家園林的主人吳雲、沈秉成、李鴻裔、顧文彬都是書生意氣,皆好吟詩作對,又喜金石書畫,還愛笙歌酬唱,指點風月,於是園主們便成了志同道合的摯友。

鶴園在蘇州園林中是個小字輩,不僅面積小,而且建園僅100餘年。它建於清末,佔地比網師園還小一點。其園名,由其宅附近曲園主人俞樾題寫:“攜鶴草堂”,乃名“鶴園”。

鶴園位於韓家巷,原先主人是江南道員洪鷺汀,因厭倦於官場的世故與傾軋,便想營造個自己的小天地,不料園林造到一半卻被調走,園子荒廢經年,才由蘇州人龐屈廬(與陸潤庠同科進士)買了下來。後由其孫龐蘅裳重新修建,才成了一處雅居。過了些日子,清末詞人朱祖謀辭官來到蘇州,租下了鶴園,他見院子設計典雅,便開始逢處栽種花木,因此,鶴園的花木茂盛,品種繁多,在蘇州園林中是有點名氣的。

鶴園以小巧緊湊、簡潔幽雅見勝。鶴園正門在南,入門見粉牆花窗,巧設屏障,令遊園者對園中景緻不能一覽無餘。繞過一條曲折逶迤的長廊,才領略到鶴園之風貌。東為宅,西為園,北部有主廳“攜鶴草堂”,池南有“枕流漱石”,與主廳隔水相望。“聽楓山館”又名“鶴巢”,隱隱約約藏於一片翠竹叢林之中。

池西有重檐梯形館,以迴廊與大廳相接,廊長而曲折有致,與院牆構成幾個小院,很有個性。軒南有土阜,上建六角小亭,尖頂小巧玲瓏、形態可人。一灣池水波光瀲灩,上有小橋,可覓清趣。

鶴園的亭台樓閣、榭坊館堂,皆雅緻可觀,山水峯石則有秀逸靈氣,最怡人處還是園中之花木奪人眼球,松柏、樟樹四季常綠,迎春、含笑、丁香、海棠、紫薇、紅楓、桂花、臘梅亦四季輪流綻放,馨香襲人,置身其內,則欣欣然也。據説這些花木有的是龐蘅裳當年栽下的,他還在花園中養過一隻鶴,這亦為鶴園之名一説。

喜歡鶴園的文人雅士歷來很多,龐蘅裳當時每個月都要邀請一些如雷貫耳的藝術家來鶴園歡聚,著名學者金松岑、著名畫家張大千、葉恭綽,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偕其夫人福芝芳、曲學大師吳梅,還有崑劇名流張紫東等大家都常來此雅聚,或寫書法,或演名曲,或吟詩文,讓鶴園洋溢着詩、詞、書、畫、曲的人文氣息。這種熱鬧的盛景,金松岑曾作《鶴園記》載:“方池鏡平,修廊虹互,風亭月館,媚以花葯,地不溢三畝,而專林壑之美……園中梅、杏、梧桐、楓葉離立數十本,皆有臞態,雅與鶴副。”此文今存拓片,亦令鶴園大為增色。

可惜鶴園中名人題寫的書畫大多在1966年被毀。劫後復生的鶴園幾經重修,曾是光裕評彈京劇票社的所在地。後成為蘇州市政協聯誼會的活動場所,也可説是蘇州最養老的文化人聚會處。而在上了年紀的遊客中,鶴園則是一塊心馳神往的樂土,併成為老蘇州人津津樂道的一種餘韻。(曹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