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點化與豁醒》:點醒良心,仁心,道德自我

大家好,我們的大龍貓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這是我學習《人文世界的建立》中的第3篇文章《孔子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點化與豁醒》,以及恩師孟老師對本文的導讀後的學後覆盤,內容包含文章菁華、個人感悟、踐行清單等。
《孔子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點化與豁醒》:點醒良心,仁心,道德自我
我堅信:覆盤才能翻盤,持續梳理所學所做,反省自己,極致踐行,不斷升級迭代;不會就學,學了就用,錯了就改,就看誰幹。
以下是學後覆盤正文:
《孔子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點化與豁醒》:點醒良心,仁心,道德自我
一、本文結構
1、道德自我的覺醒
2、天、命觀念的內在化
(1)天
(2)命
3、君子小人、華夷觀念的道德化
(1)君子、小人
(2)華、夷
二、中國文化傳統的兩項性格
1、承繼整全的文化體;
2、時時明辨文化活動的真假是非。
三、良心
明辨道德是非的機構就是人的良心,或者稱為仁心,或人的“道德自我”。
《孔子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點化與豁醒》:點醒良心,仁心,道德自我
四、孔子最重要的貢獻(儒學、中國文化傳統最精微的部分)
孔子最重要的貢獻是,點醒這個人人具有的良心,仁心或説道德自我。
五、心傳與文統
心傳:指點良心、啓發道德自我的教育與修養,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項特殊傳統。
文統:重視歷史經驗而代代加以疏通修習,務求能後先相承,凝成文化經驗的整體而不斷裂矛盾,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項傳統。
六、良心教與人文教
心傳是一種良心教,文統是一種人文教,把心傳與文統合起來,才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全貌。
《孔子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點化與豁醒》:點醒良心,仁心,道德自我
七、孔子是如何發現良心的?
我們可以分別考察兩類觀念,一類是設計價值的根源,具有形上意味;另一類是涉及人的文化生活,具有倫理道德意味。
八、華族最初的人文精神的躍動
周初,華族漸漸有了一些人文精神的躍動,也就是説,一向由天、上帝掌握人的禍福命運的,現在人逐漸感到可以由自己負一點責任了。人文精神思想萌芽於周初,以文武周公為代表,成熟於孔子。
九、人文精神是如何成熟於孔子的?
孔子將原具存於天的內涵意義,已充分過渡到人的生命裏來了,就是人性中的仁,人是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是非禍福的,人成為了自己的主人。
十、命的含義
命,專指人生不自由、受限制的一面。
《孔子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點化與豁醒》:點醒良心,仁心,道德自我
十一、人性的配方?
人性是由無限性與有限性兩部分構成的。
無限性指:人精神面的良心、仁心、道德自我。
有限性指:人現實面的形驅肉身。
十二、孔子在是如何統一有限性與無限性的?
《論語·為政》中説: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既在矩中(在有限性中),又不必觸犯這個矩(讓有限性浮現),而能得到從心所欲的自由(僅讓無限性呈現)。
十三、天命觀念內在化的要義?
天命觀念內在化的要義是,人覺醒到他自己就可以是價值的根源,自己能夠做自己命運的主人,賦予一切人生活中所經驗的事物以意義。
《孔子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點化與豁醒》:點醒良心,仁心,道德自我
十四、什麼是“君子、小人”?
“君子、小人”的原意:原來只表示社會地位的階段區分,政治上的管理階層如、君、卿大夫、士稱為君子,被管理階層如庶民被稱為小人。
“君子、小人”孔子化後的意義:凡能自覺去求道、去作道德人格之修養的人,就稱為君子,而未能自覺出其人性,還是隻能順其自然,渾渾噩噩地生活的人,則稱為小人。
十五、文化意義與血統意義
中華民族在孔子時,就已經將血統意義的中華民族,轉化為文化意義的中華民族觀念了。這有別於諸如以下民族間的爭執:猶太民族與阿拉伯民族之爭,南非與美國境內的黑白之爭,英國的英格蘭與愛爾蘭之爭。
十六、什麼是“華、夷”?
華族:凡肯定人道,如人性自由、人格平等、人人間當以道相交往相親相愛的就算是華族。
夷狄:依然順着求生存的動物性需要,作無限的掠奪鬥爭的,就算是夷狄。
由此可知,一切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極權主義,本質上都是夷狄。
《孔子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點化與豁醒》:點醒良心,仁心,道德自我
十七、春秋大義
華夷之辯在《春秋》中表現的最明確,孔子説“知我者其惟春秋乎”,春秋大義就是以文化道德的標準來判別華夷,所謂“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就是要用道德人性的觀點,來豁醒人心,警惕愚頑。
十八、儒學最本質的功夫是什麼?
明辨道德上的是非,是儒學最本質的功夫。人的內心是具有天然的明辨是非、自知自覺的能力的,真正的明辨完全不來自於生命之外的規則與道理,真正的明辨從來都是來自於人的本心自覺。
十九、被迫與主動
被束縛、被壓抑、不自由,這種種的苦惱,都不來自於道德的壓迫,而是來自於自己內在的良知沒有充分的覺醒,沒有自覺自願自主的確定自己想要更善更美的人生目標。被迫的想要成為更好的人,和自覺主動的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這兩者之間帶給生命的體驗真是天壤之別。
二十、文統與心傳的具體實例
我們所接受的性情教育,就是以生命來點醒生命,以心來接引心的“心傳”之教。而讀經,讀史,學習前賢的文章則可以稱為是“文統”的人文之教。
《孔子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點化與豁醒》:點醒良心,仁心,道德自我
廿一、學習本文的最大感觸
在本文中,我更進一步看到了孔子是如何對中國文化產生深刻的影響的,通過對“華夷之辯”、“君子小人之辨”、“天與命”的觀念以及“春秋大義”的學習、理解,知道了孔子對中國傳統文化最大的點化與豁醒,就在於將天命下貫而為人人本就具足的“仁心或道德自我,讓人開始意識到,我應該對自己的生命負一點責任了,而不再僅僅是依靠天或上帝,孔子的這樣一個仁傳統的開創,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廿二、對自己的期許
孟子説: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無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都是孔子之前的聖賢人物,而孟子稱孔子是“聖之時者也”,是“集大成”者,所以,我借用前面那句話改一下:待文孔子而後興者,凡民也,若無豪傑之士,雖無孔子猶興。我這一生最佩服的中國歷史上的人物就是孔子,然後是孟子,王陽明,曾國藩。
廿三、讀書三有
曾國藩在《曾文正公全集》中説:“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以此為自己的讀書做學問的座標,繼續努力。
《孔子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點化與豁醒》:點醒良心,仁心,道德自我
你陪着我的時候,我沒羨慕過任何人。謝謝閲讀,有你真好。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作者:坤泓,90後全職奶爸,專注父母終身成長,深耕育兒成長教育。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父母終身成長。育兒有路,歡迎關注~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51 字。

轉載請註明: 《孔子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點化與豁醒》:點醒良心,仁心,道德自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