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着最美探歌去了雲台山,不得不説探歌絕對是旅遊路上的風景線,當探歌在高速上飛馳的時候,我的心彷彿也得到了自由,我的心和探歌在一起,去了心之嚮往的雲台山,所以,我要謝謝我的探歌。
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雲台山吧。
據神話傳説,黃帝陶正之官寧封子授黃帝御龍飛雲之術。***則隨路五色之煙上下升騰,其骨骸葬於“寧北山”中。此寧北山即今修武縣北雲台山。修武縣古稱為“寧”。後來,神話傳説中稱盤古山、女媧山、五行山。
東漢泛稱太行山。末代皇帝劉協禪讓帝位於魏王曹丕,封山陽公,死後葬於雲台山南麓,後人稱這裏為古漢山。魏晉時期,雲台山因“竹林七賢”在此相與友善,但古籍僅有\"竹林\"稱謂。東晉始稱雲台山,唐代亦稱覆釜山,金代稱雲台山,清代稱小北頂。當代稱雲台山。
雲台山風景區在元古時代是一片***,隨着世紀的流逝,地殼的變動,逐漸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幾億年前造山運動時期(奧陶紀和震旦紀),地貌景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影響下,又使山區激劇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峽谷。其後,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對岩石進行溶蝕,再加上其它風化營力的影響,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態。
雲台山風景區內有形成於距今約14億至3億年間的中元古界薊縣系雲夢山組—上石炭統太原組地層,出露系統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還有典型的構造遺蹟,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雜巖構造,早元古界錶殼巖的底僻穹窿構造,蓋層的超覆構造,韌性剪切帶構造,韌-脆性變形構造,脆性斷裂構造,單面山構造,以及蓋層中的垮塌構造,滑坡構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