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學新技術:捉住空中的二氧化碳,每年減少23億噸二氧化碳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科技

西班牙《世界報》12月9日的報道中提到,我們應更客觀地看待與評價二氧化碳,它的存在雖然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它本身也具有很高價值,這是毋庸置疑的。

二氧化碳是人類的敵人?

在二氧化碳是敵是友的問題上,大家的答案很難統一,有很多人認為二氧化碳肯定是人類的敵人。畢竟結合多年的統計監測數據來看,它總是與“温室效應”、“全球變暖”等密切相關,它似乎是導致地球氣候向不良方向發展的元兇。

從表面上看,這一邏輯似乎無可挑剔,因為二氧化碳確實導致温室效應增強以及全球變暖效應加劇。但是,我們可能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當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沒有超過某值時,它的存在既不會給氣候帶來影響也不會給生態帶給危害。

而當它的濃度遠遠超過某個適宜值時,它的副作用才慢慢顯現。那麼,導致二氧化碳發揮副作用的元兇是誰呢?其實是人類。在這種情況下,難道我們要做的不是反省自己而是苛責甚至貶低二氧化碳,讓它變得一文不值嗎?

二氧化碳可能是人類的朋友

從另一角度來看,二氧化碳的實際功用可能比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要多。舉個例子,西班牙《世界報》在報道中寫到,二氧化碳能被應用於工業領域,它能被加工整合成燃料,也可以被製成可再生產品。人類若能管住自己,控制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實現“淨零排放”指日可待。

如何化敵為友?

那麼,我們如何發揮二氧化碳的效用,讓它成為人類的朋友呢?報道稱,負排放技術(NET)能夠幫助人類。從理論角度來看,採用這一技術能有效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如此能減輕森林、海洋的壓力。

《巴黎協定》指出,若説立刻讓地球温度不再升高或者實現逆轉,可謂是異想天開、痴人説夢,而將目標定在温度升高2攝氏度以內還是可行的。

但是,要想將温度升高的幅度控制在2℃以內其實並不容易,這不僅需要進一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進一步節能減排,推廣負排放技術也很關鍵。

推廣負排放技術還存在哪些困難?

我們知道,目前尚未推廣使用負排放技術。這一技術明明具有諸多優勢,也能給人類帶來諸多好處和便利,為何遲遲未推廣使用呢?

對此,研究人員指出,推廣使用負排放技術存在兩大難點,一是成本問題,大家都想實現雙贏,但如何進一步精簡成本是我們目前所面臨的一大難題。此外,能被投入使用的時間也很重要。目前,負排放技術並不是很成熟,何時投入、如何投入成為科研人員十分關心的問題。

我們有望擁有怎樣的未來?

專家表示,大自然大概能夠吸收與轉化人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則需人類採用各種方式來分解或利用。否則,它們將停留在空氣中,成為看不見的污染。若能成功推廣碳捕捉技術,到2040年,將能減少7%的二氧化碳,相當於每年減少23億噸。

所以,若能執行有效策略,將二氧化碳轉變為人類的朋友與幫手並不困難。到那時,二氧化碳將不再是橫在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障礙,而是能夠成為人與自然相互溝通與協作的夥伴或橋樑。

而目前讓生態學家倍感棘手的全球變暖問題,相信也能得到有效解決。那時,我們或許能真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類不僅能夠擁有金山銀山,還能同時擁有綠水青山,我們能夠在藍天下暢快呼吸,愜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