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幾乎是見不到 ICU 是什麼樣子的,除非有親友患重病,探視時間的時候進去看看,所以疑惑是正常的。
為什麼住院過程中醫生會建議轉入 ICU?因為這種病人往往情況已經非常嚴峻和不穩定,普通病房的主要診療過程都在查房中完成,可能對於這個病人就遠遠不夠,他需要醫生頻繁奔走調整處理、進行新的檢查以確認當前的情況,有的可能需要呼吸機、心電監護等進一步的生命支持,這時候其實已經不適合再放在普通病房了,ICU 能提供更好的生命支持、更安全的環境、更及時方便的搶救措施。
ICU 包含的內容比普通病房多得多,用的牀旁設備都是這個醫院最高檔的,很多普通病房不配備的設備在 ICU 都是一牀配好幾個(不同類型),病房建設和管理要求是很高的,人力耗費也比較多。
當然,不是所有人住進 ICU 都用得到 8000 一天,病情重、使用檢查、治療比較多的,超過 8000 也是可能的。反正四位數肯定沒跑。
1. 硬件貴
ICU 每個牀常常都要用到呼吸機(有創 / 無創),心電監護,麻醉機,氧氣系統,輸液泵,除顫儀,有創血壓監測等等,還有一套中心監護設備掌控全局,還有各種牀旁檢查設備。另外牀位間距大,中間有分隔,病房佔地面積很大,建設上也有比較高的要求,需要無菌、空氣和温度的調節、轉運方便、供氧等很多方面考慮。規模小一點的醫院如果達不到一定的流轉率,是養不起這些設備的。
2. 檢查頻繁
由於病情變化快,除實時監控,醫生還需要隨時瞭解患者現在體內的情況,住在 ICU 的患者面臨頻繁的檢查。各種血液、生化指標,都常常一天之內反覆查。比如使用芯片進行血氣分析,它讓醫生在幾分鐘內瞭解患者現在是否存在酸鹼、電解質的紊亂,以調整呼吸機的參數,指導下一步治療等,往往調整完畢還需再複測以瞭解效果,每次都要消耗一張芯片和一個專門的針管,檢查費用是一百多一次。還有的患者中途需要做超聲、影像學的檢查,而很多情況是無法退離 ICU 到影像科室去檢查的,所以還會配備可移動的牀旁的 X 光機、超聲檢查儀、內鏡等。
3. 治療貴
呼吸治療本身是一種昂貴的治療。另外,到了 ICU 感染患者都需要用昂貴高檔的抗生素才能對抗感染,此外輔以各種對症治療的藥物,藥品費用會很高。還有患者需要使用血液製品,此項也很昂貴。
4. 消耗人力
ICU 配備專門的醫護人員輪流倒班,值班強度大,護士面對病牀而坐,一對一,至多一對三,核對記錄各種參數,醫生呢來回奔走處理各種情況。
5. 搶救多
重的患者常因病情不穩需要在 ICU 就地搶救,有時需要當場做氣管切開等等。
ICU 不等於比普通病房高檔,能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的地方!覺得 ICU 就是有人守着你,用好機子上好藥,所以有錢有關係就要想方設法住進去,這是錯誤的,也是可恥的。
1. 轉入 ICU 和轉出 ICU 都是遵照醫學指證的。
輕了、緩的、生命危險不大的不會收。太重的,已經無法在 ICU 支持下有所平穩的,不收。太急的,連中間這段轉運都撐不過去的,不收。不可逆的,去了 ICU 也是繼續惡化,甚至就多半死在 ICU 的,不收。一句話,只有能從 ICU 的治療中獲益的,才能進去;不符合指證的住進 ICU,難以獲得相應的益處。所以手術恢復期的病人,除了開胸、冠心病等常規入 ICU,和一些符合指證的病人外,基本上都是回病房恢復,出院指證到達了那你不想走也得請你回家恢復不要佔用寶貴資源。
2. ICU 不適合養病。
ICU 的"intensive care"也是有選擇性的,重的、不穩定的病人重點監護,輕的、快要轉出的病人就相對不是重點,如果你本來就可以呆在病房的要住在 ICU,也不要指望有人面對面盯着你發呆,大家都那麼忙。另外,上面説了,ICU 用最高檔抗生素。可想而知,此時的地面、空氣中、周圍的患者那裏,如果還活躍着病原菌,那必然是最強大的耐藥菌。雖然 ICU 對衞生的管理非常嚴格,但每年都不免有那麼些從 ICU 內感染的病例。要是免疫力不好,又不幸院內感染了,很難醫治。
3. ICU 其實不“治病”。
意思是説,ICU 不是拿來治療病因的,而是提供生命支持、針對危重因素進行“治標”,試圖讓患者穩定到一個生命平穩的狀態,逐漸脱離支持設備和監護設備,力爭返回普通病房繼續治療。從人員配備上也能説明問題,裏面可能都是重症醫學的專家,他們對“救死”很有一套,但他們可能對你的顱內腫瘤、胰腺炎等這些問題本身並不瞭解。雖然他們裏面還有“呼吸治療師”,但他只能在你自主呼吸都不能滿足生命需要的時候用呼吸機幫你調整,但別指望他能治好你的老慢支。
所以,那些醫生説不進 ICU 的,渴求照顧的,多讓家人照顧下;想養病的,去幹部科;ICU 都説太重不收的,葉落歸根吧。
自覺總結得還比較亂,借用幾張網圖,可以自己體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