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韓非入秦被誰所害 韓非之死罪魁禍首是誰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經典

韓非簡介

韓非,戰國末期傑出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早先師從荀子,得其儒學真諦,後又追本溯源於黃老之術,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對老子的《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又精於“刑名法術之學”,是法學思想的集大成者。

戰國時期法學集大成者韓非

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百家的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出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的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國富強兵的思想。

韓非出身於韓國王貴家族,對自己的國家極為深愛,立志助韓國復興圖強,但韓非的政治主張始終為能得到韓王的認可,機緣巧合之下,窮兵黷武的秦王嬴政極為賞識韓非“以刑止刑”的法家思想,為了得到韓非如此人才,遂出兵攻打韓國,然而最終秦王對於韓非並未有伯樂之恩,當時在秦國謀事的李斯極為妒忌韓非的謀略,不念及當年同窗情誼,設計陷害韓非,令秦始王對韓非起疑心,導致韓非囚禁於秦獄之中,自殺身亡。

韓非生前雖未能親眼見證自己的政治主張的到推行,但在其死後,秦王極為重用韓非的法家思想,實現了秦國統一六國的大業。韓非的思想深刻又極為超前,對後世的統治者影響深遠,是毛主席極為欣賞的中國古代思想家。

韓非入秦被害

韓非出身於韓國王貴家族,對自己的國家極為深愛,立志助韓國復興圖強,但韓非的政治主張始終為能得到韓王的認可,機緣巧合之下,窮兵黷武的秦王嬴政極為賞識韓非“以刑止刑”的法家思想,為了得到韓非如此人才,遂出兵攻打韓國。

《秦時明月》韓非

當時的韓國國力薄弱,局勢每況日下,一聽到秦國要出兵攻打,韓王便亂了陣腳,而此時韓非只得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主動申請出使秦國。他不曾料想到這一趟出使竟是一條不歸路。

韓非到達秦國後,秦王與其相談甚歡,隨即任命韓非為客卿。然而韓非卻是一個對韓王愚忠之人,雖然置身於秦國的政治中心,在這個思想開化,強調推行新政的國家,明明更適合韓非施展抱負,但韓非偏偏放不開小家之見,死守韓王與他迂腐的治國政策,一心只為韓國的強盛而努力,最終受到李斯的陷害。

當時在秦國謀事的李斯極為妒忌韓非的謀略,不念及當年同窗情誼,設計陷害韓非,令秦始王對韓非起疑心,導致韓非囚禁於秦獄之中,自殺身亡。

韓非生前雖未能親眼見證自己的政治主張的到推行,但在其死後,秦王極為重用韓非的法家思想,實現了秦國統一六國的大業。韓非的思想深刻又極為超前,對後世的統治者影響深遠。

韓非之死

公元前233年,韓非出使秦國,他不曾料想到這一趟出使竟是一條不歸路。秦王對待韓非可以説是求賢若渴,而韓非的假意投誠卻成為了直逼其心臟的匕首。

《秦時明月》動漫圖

韓非到達秦國後,秦王與其相談甚歡,隨即任命韓非為客卿。這些殊榮看在韓非的老同學李斯眼裏,簡直就是奇恥大辱,自己在秦國打拼多年,風雨兼程,出生入死,才得以爬到如今客卿的位置,而韓非初來乍到,便能得到秦王的重用,這無疑使李斯心中的不平之火熊熊燃起。

然而韓非的身在曹營心在漢,無疑在李斯手裏落下了把柄,李斯隨即向秦王奏告:“韓非出身韓國貴族,怎麼會出賣韓國一心向秦呢?想必是曲線救國,前來秦國做卧底,來刺探軍情,然後再與韓國來個裏應外和,實現其滅秦野心,秦王,請您三思。”秦王生性本就多疑,加之李斯從中作梗,挑撥離間,便對韓非起了疑心。

韓非自從來到秦國便未曾遊手好閒過,他心繫韓國安危,始終在秦國的情報中樞轉悠,通過一段時日的觀察,韓非發現秦國在各個諸侯國內部都有自己的情報網,而這個機構對韓國構成了極大的威脅,這個情報網的負責是李斯和起部下姚賈,韓非於是籌劃着先從姚賈下手,搗毀這個中樞領域。卻不料此事東窗事發,使得韓非正中李斯下懷,即使秦王求賢若渴,也只得暫時將韓非囚禁於秦獄之中。不久便傳出韓非於獄中自殺的消息,但是否李斯暗殺毒手也無從考證了。


 

秦時明月韓非子

韓非,中國首部3D武俠動漫《秦時明月》系列中角色,以歷史上的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為原型。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提出了“五蠹”和“術以知奸,以刑止刑”。

《秦時明月》韓非

在《秦時明月》劇情設置中,韓非為韓王安的兒子,並且有一個妹妹為韓國紅蓮公主。這明顯與歷史韓非的身世有所出入。韓非最先拜在儒家宗師荀子門下,是荀子的得意門生,但韓非並未傳承其師父的衣缽,反而另闢蹊徑,成為法家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曾鑽研出千古之謎“蒼龍七宿”。韓非本是韓國的王族貴人,但是,他的法家理論並未能得到當時韓王的首肯,在鬱郁不得志的情況下,著寫《孤憤》、《五蠹》、《內外儲》、《林説》、《説難》等十餘萬言的著作。後來這些著作傳到了秦國,秦王嬴政得知後,極為欣賞韓非,感嘆道:“嗟呼!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但韓非出使秦國後,仕途並不順利,他並未等到秦王的信任,再加上其同窗李斯、姚賈的陷害,最後於秦獄中死於陰陽家的六魂恐咒。在韓非師從荀子門下期間,結識了同窗李斯,荀子因愛徒之死而一直厭惡李斯。韓非雖然極其一生都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負,但其所著《韓非子》流傳千古。

韓非和李斯

戰國時期,混亂的社會局勢孕育出了一羣特殊人羣,他們就是説客,他們各個善於權謀和雄辯,憑藉過人的智慧和三寸不爛之舌,遊走在各個諸侯國之間,演繹者戰國風雲。他們各為其主,鬥智鬥勇,上演了一場場説客之間的生死較量。

韓非畫像

韓非與李斯便是一對死對頭,他們師出同門,卻因各自利益不同,挑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韓非與李斯都曾是儒學大師荀子的學生,二人皆為荀子門下的得意弟子,意氣風發,指點江山,學生時期的他們亦敵亦友,在唇槍舌劍的辯論之中也培養出了深厚的戰友情誼。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結束學生時期後,出身貴族的韓非心念故國,毅然投身於報效韓國的漫漫長路之中。而李斯沒有顯赫的家室,僅憑自己的執念四處遊説,望得此賞識之人的引薦。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斯有幸得到秦王的重用,官拜丞相。相比此時身處韓國的韓非來説,仕途並非如此順利,當時的韓國國力薄弱,局勢每況日下。韓非將其所學的治國之道結合韓國的實際國情寫成奏書呈給韓王,卻並未能得到韓王的重視,屢次上書,皆石沉大海。

當年並肩作戰的同窗卻是南轅北轍,各自分散,若是歷史沒有跟韓非與李斯開玩笑的話,這兩人可能再也不會有見面的機會,這個玩笑就是秦王嬴政,秦王極為欣賞韓非的才能,不惜以出兵攻打韓國為代價,也要逼迫韓王將韓非派遣至秦國,於是,韓非與李斯之間的戰爭就在秦國的政治場上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