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聽穎師彈琴審美賞析 韓愈陵園在哪
韓愈聽穎師彈琴審美賞析
《聽穎師彈琴》是韓愈所作的一首詩,主要是表現他在聽當時著名琴師穎師彈奏琴曲時的感受。全詩並沒有交代什麼聽琴的時間地點以及其他人物,而是開門見山直接對音樂進行了生動的描繪。詩人通過自己的坐立不安,以及激動的淚流滿面來表現音樂的深刻感受,證明琴曲充沛感人的力量。
韓愈聽琴
詩歌分為前後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描繪韓愈所聽到的琴音。詩歌以兩小兒女的絮絮私語比喻琴曲的嫋嫋升起,本是柔和甜蜜的聲音,後又突轉風格變的激揚萬分,猶如戰場上浴血拼殺般的激烈。然後又再一次轉會柔腸的曲調,前後呈現出一種抑揚頓挫之勢。緊接着又像鶯鶯啼鳴的鳥叫,彷彿進入了靜謐的林中,且林中還有一高傲的鳳凰,原本高高在上結果卻一跌千丈,甚是悲慘。這其中其實也是暗合了韓愈自身那飽受貶謫之苦的官宦生涯,原本也是要針砭時弊,怎奈懷才不遇。
詩歌的第二部分是寫韓愈聽曲的感受以及反應,藉以側面表現出穎師的琴聲之美妙。詩中的韓愈説自己雖不懂琴曲之妙,但還是被穎師的琴聲所打動。在聽琴聲的過程中,韓愈是坐立不安,並且是淚如雨下,連身上的衣襟都被沾濕了,可見琴聲的感染力之強。最後道出穎師的琴技高超,認為本來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穎師卻能將人先放進無憂的天堂中,下一刻就能打入水深火熱的地獄裏。
全詩無論是意境的創造還是遣詞造句,都有獨到之處。這首詩也被後人推崇為幾首寫聲音中的佳作,和《李憑箜篌引》還有《琵琶行》並立於世。
早春 韓愈
《早春》全稱為《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韓愈遭在其五十六歲時所寫,詩中温潤的語句一改韓愈前期作品中“發言真率,無所畏避”的風格,可見韓愈在其中年時期仕途前景較好。
韓愈塑像
《早春》在韓愈眾多作品中尤為出挑,儘管措辭甚為平淡,但就如韓愈所説“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他的平淡之語實則飽含深意。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有,近看卻無,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這一句是全篇中的絕妙佳句。
“最是一年春好處,決勝煙柳滿皇都。”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歎,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心裁。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讚,後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韓愈字
古時候的人取的名字不會像今天人們口中的名字一樣,簡簡單單的就是一“姓”和一個“名”,古人在這之外還會有個“字”,甚至還有個“號”。早在商代的時候,人們出生之際會先取個名用來當作身份的象徵,家裏人會叫他小名,長大後就叫大名,外人則會連着家族的姓氏一起稱呼他。不過這到了他成年後,名就會成為一個被避諱的存在了,只有長輩、上級和自己親近的人才會直呼其名,這時會有一個“字”來代替“名”。
韓愈
古人取字並不是隨意取的,這其中是有一定的規律和聯繫的。比如三國時期張飛字翼德,這個“翼”就和名“飛”相呼應。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字太白,尤為明顯,他的名和字中皆有一個“白”,就是意欲清潔高尚。不過古人的名和字並不都是重複寓意的,也有寓意相反的。
後人成為韓文公的韓愈,他的名和字就是兩個相左的意思。韓愈,字退之,名中的“愈”是意指愈加,更,超出。而字中的“退之”則是向後,退步,讓步的意思。這是以相反的意思,來敦促韓愈行事要謹慎小心,雖然要積極努力,但也不可操之過急。剛好也是對他那剛直的性子一種勸解,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取名取字的藝術。
韓愈自小就有着極高的文學素養,雖然幾次科舉考試均以失敗告終,但是這並沒有打擊他的信心。就像他的名“愈”,韓愈反而是繼續努力,終於在三十四歲那年考中。而他字中的“退之”又彷彿印證了韓愈極力恢復古文創作的做法,他是倡導古文運動的先驅者,是後人所敬仰的“文章鉅公”。
韓愈陵園
韓愈字退之,和柳宗元一樣是唐朝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主張恢復先秦時期的散文語言,文章要以表物表意為主要目的,而不是僅僅靠浮華的文風和辭藻奪人眼球。韓愈死後,諡號“文”,後人也稱之為韓文公,葬在他的老家焦作孟州市附近。唐代就在先焦作市七十多公里外的韓莊村建了韓愈的陵園,至今也有一千兩百多年了。
韓愈陵園
韓愈陵園南面瀕臨黃河,北面背靠太行山,周邊還有丘陵環抱。陵園始建於唐朝敬宗寶厲元年(公元825年),墓冢高足有十多米,在墓冢之前還建有祠堂、饗堂。祠堂內部還存有十三塊石碑,均是一些記載韓愈生平事蹟的內容。陵園內的神道碑是韓愈生前教導過學生皇甫是書寫的,上面的內容也是陳述韓愈生平事蹟的。園內的墓考碑則是一個清朝的學着撰寫的,上面洋洋灑灑寫了足有兩千餘字,內容大致和其他的墓碑相仿,不過也是發表了一下作者的思想,末端以古詩句結尾。
韓愈墓前有兩株極為顯眼的松柏,是當初為韓愈建造陵墓時就種下的,到現在已經快有一千兩百年了。雖然歷經了千年的風霜雨雪,但是松柏更顯雄勁有力,生機勃勃,枝葉也是年年繁茂,後被稱為是“唐柏雙奇”,是孟州的一大奇景。
由於韓愈是中國文化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他和柳宗元所倡導的古文運動更是為當時弊端可見的文壇注入了鮮活的生機,對當時後後世的影響都是深遠的。所以韓愈的陵園也是今人的文化聖地,當今的韓學研究院就設在此處。江澤民、胡錦濤等領導人也曾數次考察過陵園,國家對於它重視可想而知。
韓愈是哪個朝代的
韓愈,唐代傑出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唐代大曆三年出生,是唐代中後期的文人代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唐代中後期文壇作品平庸無奇,韓愈無疑是當時文壇的一枚強心劑,掀起了一場古文運動,影響至宋朝,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愈倡導古文運動
唐朝在經歷安史之亂後,國勢愈漸衰落,藩鎮割據勢力日益強大,宦官專權,政壇的萎靡之風深深影響着當時的文壇風氣。由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的一次文風、文體、文學語言的革新運動蓄勢待發。
這一場見證時代的革新運動,在復古的口號下,主要針對文風、文體和文學語言,與歐洲的文藝復興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在中國唐朝所掀起的這場思想文化革命比歐洲早了近十世紀。
韓愈等人舉着“復古”的旗幟,提倡學古文,習古道,以此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儒家思想。這一主張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並在社會上興起了廣泛反應,逐漸形成了羣眾性的鬥爭浪潮,壓倒了盛行一世的駢文,這無疑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思想運動。
中唐後,由於缺少力能扛鼎的大家,古文運動自晚唐至宋,逐漸衰微,駢體文又死灰復燃。唯美主義、形式主義的駢文又成為文壇主流。於是又開始了古文和駢文的新一輪的鬥爭。到宋代中葉,由於歐陽修的創導,又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詩文革新運動。
韓愈業精於勤
“業精於勤”源自韓愈的《進學解》一文,原句是“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大致的意思就是,學業和事業一樣,是在勤奮和勉勵當中日漸精通和旺盛的,然而它們也很容易在極易上癮的遊戲享樂中被荒廢和淡忘;良好的道德行為是在平日裏沉心靜氣的思考中,漸漸養成的,不過這也很容易在跟隨世俗,對自己要求不嚴下敗壞。
“業精於勤”書法
在《進學解》一文中,韓愈做出此句,是為了勸解文中的學生勤奮刻苦地學習,從而能充實自己的學識,才能被羣賢畢集的上層所選拔出來治國。之後才好引出學生藉由先生本身的不幸境遇來反駁先生先前的一套認識,這是以一種問答的形式來抒發宣泄作者懷才不遇和屢次被貶的不滿。
不過韓愈本人卻仍是堅守着“業精於勤,荒於嬉”的行為準則,在他的生涯中我們們處處可以看出他的勤奮努力,和對事業的執着追求。由於韓愈自幼就有着紮實的文學功底,所以在其長大後對當時浮華的文風深感憂慮,於是日夜鑽研文學,提出重要的古文運動。韓愈根據自身的文學經驗,並總結了前人的結果,認為文章還是要以表達內容為重要目的,反對一味追求辭藻華麗的駢文體。
經過韓愈的不懈努力古文運動終於發展起來了,並且影響深遠。所以韓愈對中國文學發展的貢獻是無可替代的,這也正是他業精於勤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