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今教育中我發現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要像土地下户一樣把科技創新教育的基本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學生掌握了發明創新的基本規律和方法,他們是根據“學習效率等於學校成績除以學習時間”,即“定時不定量,定量不定量”完成作業的方法,能夠發現自己的特長,增強學習的自信;二是他們掌握了發明創新的基本規律和方法,能夠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或去學習新技術、新方法,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很自然地就產生了發明作品,並不需要科技老師或家長越俎代庖。
從深圳龍崗區龍小某老師輔導的作品來看,採用了信息交合法和強制組合法的創新方法發明了《創意器——產生創意和發明的方法》。這説明發明作品裏面一定要有“東西”,什麼東西呢?除了發明創新的基本規律和方法之外,還要有新發現、新規律、新學説、新方法、新知識等等。他們的作品的共同特點,也是缺點是:選題都切合實際,並不是高大上、高精尖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熱門選題”。
在科技創新教育中,只要把“學習效率等於學校成績除以學習時間”,即“定時不定量,定量不定量”完成作業的基本方法告訴學生,不僅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有助於學生髮現自己的學科特長,增強學習的自信,增強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把説創新的話、想創新的問題、做創新的事、修養創新品格等發明創新的基本規律和方法教給他們,他們就能結合生活的實際,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做出發明作品。只不過,他們的發明作品,技術含量確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高。但是,科技創新教育本身是“靜待花開”的事業,需要時間積累。小樹要慢慢長大,科技創新教育更需要耐心地等待。如果他們剛接觸科技創新教育,就去研究解決智能微塵、4D打印、通用人工智能……等等問題,他們就不是中小學生,而是“神人”了。
科技創新教育不會影響學生學習,不會影響學校教學質量。迫切需要像土地下户一樣落實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