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歷史薩爾滸戰役如果明軍指揮不失誤能贏嗎
如果喜歡文章可以點擊關注即可,小編力求不讓你們失望,每天都會更新哦!很高興與大家見面,請多多指教。一直以來,薩爾滸戰役都是研究明末清初的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其熱度甚至蓋過了最終決定雙方命運的松錦之戰,不止是因為其為明軍主動進攻的戰役中最大的一次,還因為這是明國唯一一次徹底消滅女真人的機會。此後明軍全面轉入戰略防禦,哪怕是熊廷弼這種能人的戰術,也只不過是”堡壘流“用”buildingrush“,消弱、限制女真人的野戰優勢。電視劇《努爾哈赤》中努爾哈赤指揮薩爾滸戰役劇照那麼我們回過頭看這場”決定性“戰役,明軍如果眼高手低地不搞”分兵合擊“這種高難度指揮技藝,自亂陣腳,是否能夠取得勝利呢?明軍士兵戰意低下眾所周知,”兵貴精不貴多“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智慧,所以雙方軍隊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就是至關重要的致勝因素。但是反觀薩爾滸戰前的明軍,我們沮喪地發現,讓他們上戰場簡直太勉強了。首先明軍的戰鬥意志非常低下,甚至出現在部分兵士聽説要出關對付韃子時,便嚎啕大哭的情況。為此,明軍長官們不得不在一路上不停地徵收新兵,補充逃散,結果導致明軍戰鬥力進一步下降。反觀後金這邊,由於是事業的草創期,女真人還保留有大量原始部族的社會習性。例如,八旗的基本單位是”牛錄“,理論上每個牛錄有300名士兵。但是,事實上大部分的牛錄都無法做到滿編。而且考慮到努爾哈赤此時其實並沒有子孫們的帝王權威,從本質上講他只是一個部族聯盟的領袖而已。因此牛錄其實很大程度是各個部落的組合體,很多時候歸順努爾哈赤的部族都是直接整編成牛錄,其各自的”額真“就是原本各自的部族首長。而滿洲人在入關前並沒有固定的俸祿發放,理論上軍隊的所有的收入全部是靠劫掠獲得的,努爾哈赤則承認各首領的所獲。這就導致此時的八旗部隊,在本質上就是各家的首長帶着各自的部隊,以努爾哈赤的名義去四處打劫的土匪部隊。加上雖不平均,但多數人人有份的戰利品分配製度,這讓八旗部隊從下而上戰意非常高漲。此時八旗戰意完全不是後世提籠遛鳥的子孫能比從各自的訓練水準來説,明軍早已病入膏肓。以騎射見長的遼軍中出現了大批十步不中的士兵。雖然此時的明軍依舊保留火器上的優勢,但是裝備的主流依舊是火門槍。作為最為早期的武器,火門槍其實不比弓箭有優勢,在戚繼光的描述中,火門槍在校場的成績只有弓箭的一半,更別提其射速上的絕對劣勢了。至於肉搏戰,明軍則更是悲催。由於厚養家丁的策略,導致明軍的戰鬥力兩極分化,一方面是少量家丁部隊的所向披靡,一方面是主力正兵的羸弱。畢竟軍事預算就這麼多,給了家丁更多,那麼其他部隊就要削弱。事實上,這個問題在嘉靖年間就很明顯了,北方的明軍過於依賴騎兵,步兵的地位已經宛如奴僕。但是有着現代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戰爭是講究多兵種配合的,不論這是是不是個騎兵稱王的時代。哪怕強悍的蒙古騎兵一樣要靠着步兵的配合才能橫行天下,從無只靠單一兵種就能全盤通吃的道理。反觀滿洲這邊建州衞本就以重步兵見長,出身漁獵民族的他們在弓箭上的造詣是一流的。而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吞併了除葉赫之外的所有海西女真,作為蒙古土默特部落的後裔,海西女真在騎兵上的造詣堪稱東亞一流。也難怪有記載,明軍聽聞要與他們交鋒就哭成了淚人。從個人武力上講,後金兵馬或許是那個時代東亞冷兵器軍隊的巔峯內部矛盾對明軍非常致命如果説僅僅是質量上存在着差異,那麼明軍並非全無勝機,畢竟努爾哈赤此時只有七八萬人,而明-朝鮮-葉赫的聯軍超過了十萬。但是作為伐金主導的一方,明軍內部嚴重的分歧與不和,讓這個聯盟本身岌岌可危。作為主導者的楊鎬與大將劉綎有着極深的矛盾,事實上薩爾滸戰役劉綎的部隊人數不過二萬加上朝鮮人也不到四萬,明顯是被派去送死。而假設他們合兵一處,也會因為各種理由爭吵。這將嚴重破壞軍隊的凝聚力不説,嚴重時甚至可以讓各自的部隊發生械鬥。歷史上這類事件屢次發生在明清戰爭當中,例如秦良玉的川軍就與號稱”最後的戚家軍“的浙軍在渾河戰役前大戰了一場,甚至連火炮都動用了。這直接導致了秦良玉的上表謝罪,也導致了接下來的渾河戰役中川軍與浙軍各自為戰,結果一一被八旗擊破。渾河戰前沒有約束好部下導致戰敗是秦良玉一生最大的污點如果説合兵一處的話,不難想象雙方最後的矛盾升級,最後又變成”各自為戰“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成為千古笑談。而除了”將帥不和“之外,就是各自將領的私心,李如柏在薩爾滸戰役中選擇了明哲保身。事實上他這麼做只是為老李家的利益服務而已。全盛時期的李家有着成千上萬名家丁,如果把這些家丁摺合成騎士的話,其規模算得上當時歐洲一箇中等國家的武力規模了。但是隨着李成梁和李如松的相繼離世,此時的李家只有千餘名家丁,可謂是元氣大傷,也難怪李如柏最後選擇了不戰而退。抱着明哲保身的想法,李如柏難免在戰鬥中畏首畏尾。就如同後來的祖大壽,哪怕友軍已經臨近了,也不敢冒着折損自己私人武裝的風險出城應援,最後兩次坑死了自己人。藩屬的小九九作為和明軍配合的葉赫與朝鮮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葉赫本身對明朝並不忠誠,只是為了不像其他三部一樣被努爾哈赤吞併才和明朝聯合。事實上,再此之前葉赫經常”光顧“明朝的邊境,幾乎每個有點地位的女真人家中都要有幾個漢人奴隸,葉赫自然也是如此。明朝對葉赫也並非全無防範之心,事實上熊廷弼就在《籌遼碩畫》裏指出,北關(明人對葉赫的稱呼)是不可不防的,只是當前有共同的敵人所以達成的聯盟。一旦這個共同的敵人消失,葉赫和明朝反目成仇就只是時間問題。葉赫古城舊址如果説葉赫是被共同利益綁在一起的暫時的盟友,那麼朝鮮就是地道的恩將仇報,背後捅刀了。朝鮮主帥姜弘立一開始就做起了兩手打算,一方面設法與後金政權秘密接觸,通過前至會寧貿易的後金商人告知被迫出兵情況,企圖得到後金方面的諒解並且藉機獲得後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在行軍路上特地放慢速度,確保自己跟在明軍後面,同時不被後金騎兵當成作為第一目標。在行軍到距離後金勢力兩三日的時候,姜弘立又突然建議劉綎去招降當地的女真部隊,因為”六鎮藩胡慕戀我國者,多在奴酋麾下。西路大軍若入,則落胡輩可誘以內應“。從行軍之前得罪上級楊鎬就看得出來劉綎此人城府確實不重,並不知道這是朝鮮的手段。”深以為然“的他,下令讓使節帶着詔書去招降。結果自然是遇到了後金的人馬,明使半路逃回,河瑞國、金彥春這兩個姜弘立的部下則藉機進入後金軍中,告知後金方面:“往被上國催驅,至此常在陣後,不為接戰計,頃戰敗之後,得以款好”,把明朝大軍賣了個底兒掉。復原的李氏朝鮮禮儀這也解釋了為何在戰後,朝鮮人得到了相對的優待,而漢人一個個下場悽慘。因此,很明顯,明軍的問題並不僅僅是戰略分兵的緣故。深層次來説是明軍自身的問題,軍隊沒有戰意麪對“欲戰則喜”的女真人簡直如同綿羊挑戰猛虎。將帥的不和更是讓明軍變成了一盤散沙,甚至歷史上的分兵計劃本身可能就是為了防止明軍內訌械鬥,而無奈選擇的“上策”。將領們只想着自己的家族利益,已經全然不顧國家大義,一旦開戰面對來勢兇猛的女真人,甚至有“望風而遁”的可能。藩屬們一個個心懷鬼胎,輕則如葉赫想學李如柏一般明哲保身,重則如朝鮮直接當起了“二五仔”,出賣宗主國,這對他們來講沒有哪怕一點心理負擔。反觀後金一方,雖然也有和明軍類似的各種內部矛盾,但是生死存亡之際,缺少空前團結的,幾乎不存在聯軍內部開戰之前就分崩離析的狀態。而歷史上這些明軍的各種問題,一直到明朝滅亡都沒能夠解決哪怕一件,可見其頑固已經深入骨髓。可以説薩爾滸之戰與其説是明金之間的轉折點,不如説是在兩軍比爛的過程中,暴露了雙方的差距和問題。當時間一次次證明明朝沒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大明王朝的路也就走到了盡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46 字。
轉載請註明: 假設歷史薩爾滸戰役如果明軍指揮不失誤能贏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