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當時的日本考古學家,在千葉縣木更津市千葉縣的祇園大塚山古墳中,發現了一個造型古怪的古老甲冑。當時的日本考古學家根據奈良時代留下的文獻《東大寺獻物帳》,認為這種新發現鎧甲,正是過去令無數日本史學家撓頭的奇怪名詞——“短甲”。
看到短甲的造型,可能很多一些吹點比較奇怪的讀者,會立刻想到歐洲的板甲,但是無論是短甲的演化歷史,還是古墳時代開始成型的短甲,和歐洲板甲差距可以説算得上天上地下。
從現代考古來看,早期的短甲應該是一種用鉚釘,將木板、皮革甚至可能是藤曼編織而成的板狀物體,固定而成的鎧甲。到了古墳時代,隨着當時的倭國開始使用鐵來製造鎧甲,金屬材質的短甲也就此誕生。並在平安時代早期最終淘汰前,演化出了多種不同的造型。
短甲在結構,在某種程度上倒是類似於古羅馬的板條甲,都是將大塊甲片用鉚接固定在一起。不過不同於古羅馬的板條甲,日本的短甲的甲片更大,同時採用固定方式也是前後交疊方式。
不過要説最特別的,那還是要數短甲的造型。短甲不僅有着和之前講過的掛甲一樣,堪稱精緻的束腰結構,同時短甲後背的防護比前胸更大,而且大多是呈一個弧狀的造型。雖説有着更好的防護,從安全角度來説都是件好事,但是受制於短甲的結構,這樣的造型對雙臂的活動難免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除此外,短甲其實還有一個問題,便是它們的開襟和固定方式。短甲的鎧甲一邊都在正前方,這種開襟雖説在扎甲中算不上啥大問題,但是在短甲這,就有點問題了。由於從現在的短甲上,並沒有發現可以固定繩索的孔洞,因此極有可能得通過腰帶或者其他繩索一類,將短甲綁在身上。
至於前胸防護,就像掛甲一樣,由於短甲前胸護板較短,因此有着大片空隙,必須在依賴單獨的護肩保護前胸上部。那麼總的來説,這種短甲的防禦力怎麼樣呢?雖説必須要承認這種鎧甲的確是有着它們在設計上的獨特性,但是受制於當時的技術能力,甲片的強度並不能與扎甲的小甲片相比。同時這種需要大量鉚釘固定的方式,也讓這種鎧甲的生產極為的複雜。
▲全套的上半身短甲
不過雖説作為鎧甲算不上什麼上品,但是有趣的是,這種鎧甲雖然在日本鎧甲的演化史中,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卻成為了日本和朝鮮半島歷史重要的證明。伴隨着朝鮮半島地區出土了大量這種日本特有鎧甲,這證明中國和日本史料中,記載的倭國統治朝鮮半島南部的歷史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