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無止境的“學”似乎是親子教育的普遍現象,家長永遠擔心孩子獲得的知識不夠,藝術特長不夠,技能水平不夠,擔心他未來不夠優秀。這種內心的自我恐慌和焦慮帶給孩子的是無限的壓力,還沒上幼兒園就開始了各種雞娃:英語、繪畫、樂高、編程、音樂、舞蹈、數學、模特、主播......看着安排得滿滿的日程計劃,作為家長的你,此時終於不焦慮了,但請別忘了,他/她還只是個孩子。
所以,除了上不完的興趣班和補習,我們希望教會孩子些什麼?這似乎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1、讓孩子接受基礎教育,打下文化素養基礎
到了該上學的年齡,提前安排使其能順利上學,時刻關注周邊學區教育情況,現在教育資源不均衡,學生多學校少,如有可能,儘量讓他上週邊師資好點的學校。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讓孩子按照正常軌跡,接受最基礎的教育。
2、讓孩子有一技之長,重點關注和嘗試發展有天分有興趣發展的方向
我們沒有“千里眼”也沒有“順風耳”,有的只是一顆關注孩子的心。也許我們無法瞭解孩子未來究竟會從事什麼工作,但在日常要善於發現孩子的特長,幫助她發展一技之長,如果在某些方面有特別天賦的話,未來會更有優勢。
3、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很重要
有專注力的孩子,更容易成功。人之所以能在某方面取得成績,一定離不開專注力,因為專注所以專業。
4、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增強文化底藴
信息爆炸的時代,各類紛繁複雜的資訊越來越多,一部手機就能將大部分成年人的時間佔滿,更別説小孩子。能堅持閲讀並喜歡讀書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就顯得非常重要。建議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最開始可以從各類認知卡片、立體書開始,到各類故事繪本、科學啓蒙、文學作品到兒童文學,逐步擴大孩子的閲讀視野。
5、注重邏輯思維培養,關注孩子的思考和認知過程
記得大學的第一堂課,數學老師告訴我們:“你們大部分人畢業後,都會忘記現在背得滾瓜爛熟的數學公式和推理證明,但是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會伴隨着你們的一生,並可能會讓你們受益一生。這便是學習數學的魅力和價值”。
現在想想,當年我們廢寢忘食學習的數學、語文、物理、英語、化學等專業知識,現在都忘得差不多了。但到今天我依然認同“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邏輯思維能力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
我希望我的孩子從小就能建立起邏輯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為此,家裏買了很多書,藝術啓蒙、地理科普、人文百科、自然生物,直到有天,收到了中信出版集團一本哲學啓蒙書《為什麼?100位哲學家的哲思故事》,才發現這是一本很好的發散邏輯思維的入門書籍。
這是一本歐洲暢銷兒童哲學啓蒙圖書,哲學零基礎也能讀得懂。這本書由意大利知名哲學家翁貝託·加林貝蒂主筆,中小學生兒童哲學專家撰寫,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翻譯,文風有趣,妙語連珠,有問有答,妙趣橫生。本書還榮獲意大利亞馬遜 對話類童書榜第3名,傳記類童書榜第5名。
在我們的印象裏,哲學是很深奧的學科,需要儲備的知識量很多。但這本書告訴我們,原來兒童也可以,而且哲學啓蒙正適合兒童閲讀,教會孩子們學會思考世界和認識自我。
到今天,我終於明白,除了數學,哲學一樣可以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尤其是作者用“插圖+簡短易懂的文字”相結合的方式描述,更適合兒童閲讀,短篇幅的模式也適合家長朗讀給孩子聽。
《為什麼?100位哲學家的哲思故事》這本書到底講什麼?正如書中所寫,孩子是天生的哲學家,每個新生兒都迫切地想認識這個世界。 孩子正是從一百萬個為什麼之中,就因果律發問,在理解和了解矛盾律後,知道這個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而且正好是這樣的。本書裏100個哲學家的哲思故事都值得一讀,甚至可以把它當做類似寓言故事、成語故事來讀。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便可通過各種社交媒體獲取豐富的知識,但是這些渠道不僅提供了真實的信息,還充斥着各種真假難辨的新聞,把我們繞進了巨大的信息迷宮。因此,孩子不僅要學習識別、建立已有知識的聯繫,還要形成影響一生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構建聯繫、驗證觀點,這不就是哲學所承擔的使命嗎?
最後回到“孩子要不要讀哲學”這個問題上來?周國平老師(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的一段話或許是最好的答案。
他説:“如果你只想讓孩子做一架應試的機器,將來做一架就業的機器,當然就不必讓他“學”哲學了。可是,倘若不是如此,你更想使孩子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哲學就是‘必修課’。”
最後:
引用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序言中開頭的一句話:“在一個信息爆炸且多半無用的時代,清晰的見解就成了一種力量。”
所謂清晰的見解,前提一定是先學會獨立思考,通過哲學思辨,不停地批判實踐,思考更多的可能性。當你合上這本書,相信你一定會獲得新的收穫和思考。
——END——
我是穎媽,一孩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兒童心理研究愛好者,育兒達人,多平台應邀優質創作者,專注育兒領域和兒童心理知識分享,喜文字,樂分享,我手寫我心,歡迎關注、轉發、收藏、評論。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