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亞幾千年的大國強國,中國的朝代深深影響了周邊的許多國家,中國傳統文化也輸出到了他們身上。古代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莫過於朝鮮半島。今天的朝鮮和韓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曾經是一個統一的政權。朝鮮和李氏朝鮮作為中原王朝的諸侯國,長期建立在朝鮮半島上。但是,對於中國人熟悉的這麼一段歷史,韓國很少有人知道。
1963年,韓國被洪水蹂躪,許多房屋被洪水摧毀,幾百年的樹木被洪水摧毀。與此同時,一塊高5.7米、長3.95米、寬1.4米的巨大石碑被衝上岸。洪水平息後,巨大的石碑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碑上有七個大字:“大清皇帝功德豐碑”。篆書非常醒目。清朝皇帝功德豐碑怎麼會出現在韓國?清朝哪個皇帝建立的?原來皇帝是清朝的締造者:皇太極。
因為李氏朝鮮都是明朝賜予的,所以他會不遺餘力地幫助朝鮮抗擊日本的侵略,對朝鮮就像他的父母一樣親切。所以明末後金崛起後,李氏朝鮮也支持大明,對後金和後清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渡河後,皇太極只用了12天就到達了李朝都城的腳下。當時李朝君主心慌。經過仔細考慮,他決定投降,因為他不會戰鬥。然而,第二年春天,李朝的領袖解礫向皇太極鞠躬,表示願意接受皇太極的派遣。
清朝官員馬向仁祖皇帝提議,在三天建立一座紀念碑來紀念皇太極的功績和美德。朝鮮仁慈的祖先不敢順從,於是他命令人們建造田蜜渡口祭壇,用磚建造涼亭來供奉石碑。1913年,在1894-1895年的中日戰爭結束近20年後,這座紀念碑再次豎立了43年。二戰結束,日本法西斯投降後再次拆毀。因為韓國文教大臣認為紀念碑是國恥的象徵,下令拆除。沒想到1963年,洪水又被席捲一空。這是開頭提到的場景。難怪專家研究後稱之為恥辱!
難怪胡適在近代説“歷史是一個會打扮的小姑娘”。朝鮮人民願意活在自己的歷史中,我們無權干涉。但是,面對如此確鑿的證據,還要選擇強行否認,實在有點不合理。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