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將:前期猛如虎的秦末大將章邯,為何楚漢戰爭時被各種暴虐?
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章邯,嚴格意義上説,他是秦朝最後一位名將。當陳勝吳廣的起義之火燃遍華夏之時,原來的東方六國貴胄也紛紛組織部隊反秦,一時之間烽煙四起,秦王朝的統治危在旦夕。
陳勝吳廣起義
章邯就在這時臨危受命,率領一幫囚徒多次擊敗起義軍,並且斬殺多個起義軍將領,創造了一系列輝煌的戰績。而後章邯在和項羽的戰鬥中失利,投降項羽,被封雍王。隨後他便似乎從一代名將變成了一位庸將,多次被打敗,以至於最後兵敗自刎。那麼前期戰績猛如虎的章邯為何在投降項羽之後就被各種暴虐呢?我們今天就走進歷史中的章邯,探求這一變故的真相。
章邯
最先發難的是陳勝大將周文,他率領數十萬人馬逼近函谷關,意在踏破函谷關,直取咸陽。在來不及調遣援軍的情況下,章邯請求秦二世赦免驪山邢徒,發放兵器,帶領這幫囚徒抗擊起義軍。很快便將周文的幾十萬大軍打得支離破碎,逼得周文自刎。隨後又斬殺滎陽將軍田臧,擊潰齊楚聯軍,斬殺
魏相周市和齊王田儋,逼得自立不久的魏王魏咎自殺。在隨後的戰爭中,章邯由於持續作戰被楚軍統領項梁擊敗兩次,待朝廷援軍到來,章邯
鉗馬銜枚,連夜進軍至定陶,大敗楚軍並斬殺項梁。
影視劇中的項梁
定陶之戰使起義軍中實力最強大的楚軍大大受挫,不但主帥項梁戰死,而且楚軍損失大批精鋭部隊,剛剛樹立起在起義軍中的威望也蕩然無存。而章邯個人的聲望卻達到了頂點。秦軍士氣高漲,一時之間各路諸侯軍都不敢與戰。
俗話説輝煌的頂點,就是敗落的起點。這句話對章邯來説再合適不過了。他斬殺起義軍中威望最高的項梁之後,以為楚軍已經不足為懼,於是便沒有乘勝追擊,一舉殲滅楚國義軍的有生力量,而是北上攻擊趙軍。想要徹底摧毀起義軍的鬥志。
定陶之戰
章邯與王離配合之下接連擊敗趙軍,把趙王歇圍困在鉅鹿,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章邯在和項羽的交戰中連敗兩次,又因為朝廷內爭而被迫投降項羽。自此,天下戰局再次逆轉,項羽成為反秦諸侯的領袖,滅亡秦朝,分封諸侯,章邯被封為雍王。
雖然鉅鹿之戰以章邯的投降結束,但是很多史學家卻認為章邯的失敗並不完全是軍事上的原因,唐代史學家司馬貞曾説:“章邯之降,由趙高用事,不信任軍將,一則恐誅,二則楚兵既盛,王離見虜,遂以兵降耳,非三軍要市於外以求封明矣。”此外還有一點,那就是項羽在接受章邯投降的時候,部隊糧草已然不濟,如果章邯不降,那麼鹿死誰手真的尚未可知。
鉅鹿之戰
可是我們觀察史料就會發現,自從做了雍王之後,章邯的戰力似乎一落千丈,成了一個人人暴打的庸將。這究竟是為何?
其實這一切的根源之一,在於項羽在接受章邯投降之後坑殺章邯主力的二十萬軍士。這不但摧毀了章邯作為將領的軍士班底,更是讓他成為秦人怨憤的對象。更要命的是,這次投降和項羽坑殺降卒讓他威望盡失,成為人人唾棄的對象。嫡系部隊對於一個將領的戰力有着巨大的影響,岳飛屢破金兵,靠的是自己精心培育的背巍軍;項羽所向披靡的本錢是來自楚地的子弟兵;百戰不殆的盧象升靠的是自己組織起來的天雄軍。而失去驪山刑徒軍隊的章邯,戰力自然會受到極大的削弱。
影視劇中的項羽
其次,章邯投降項羽,其實是為了自己。他或許沒有想到項羽會坑殺降卒,但是也絕對沒有考慮過自己手下這二十萬人投降之後會被如何對待。在自己的士兵被項羽盡數坑殺之後,章邯已經失去民心,即便日後重新率領新的軍隊,手下的兵士也不大可能為他拼命。這就從根本上削弱了他作為將領的指揮能力。
楚軍坑殺降卒
最後,章邯前期的對手都是周文、田儋、魏咎這樣水平一般甚至是低下的將領。而後期的對手則主要是項羽、韓信、趙衍這樣善用兵法的人。而從前期章邯擊潰項梁而沒有趁勢滅亡楚軍,以及他在鉅鹿之戰中兩次被項羽擊敗來看,他也不能稱之為不世出之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