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小霞運動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
歷史上的包拯,是一個清官, 以不畏權貴著稱,他有一個稱呼叫“包青天”,是後世百姓對清官包拯的褒揚之稱,表達了人們對於包拯鐵面無私、英明決斷、不畏權貴的崇高品質的尊崇。
包拯一生忠義,哪怕是素味蒙面的寡婦有難,他也會全力相助,為其討回一個公道。為何公孫策有難之時,他卻一定要狠心含淚斬殺公孫策呢?
落第秀才
公孫策能為包拯出謀劃策,説明他的智慧很高,但是他的身份卻是一個落第秀才,並無功名在身,跟在包拯身邊,主要是為了報答包拯的知遇之恩,相當於包拯自己出錢僱的一個門客。
公孫策與包拯的關係並不非主僕,更像是好兄弟,公孫策對包拯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包拯得力干將,與展昭堪稱一起一文一武,成為包拯的左膀右臂。
包拯要殺公孫策這件事情,還要從一次南巡開始。當時發生了一起惡性的貪腐事件,牽連甚廣,皇帝震怒,派包拯親自南巡,徹查此案,因為此案牽連甚廣,皇帝特意下口諭賜下御札三道(空白聖旨),幫助包拯威懾各位貪官和皇親國戚。
公孫策知道此事後,認為此案牽連甚廣,御札三道根本不夠用,因為皇帝下的是口諭,所以公孫策將“御札三道”改為“御鍘三刀”,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這樣一來,便巧妙的獲得了由皇帝許諾的生殺大權。
人算不如天算
在南巡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事情,讓公孫策措手不及,差點死在自己發明的鍘刀之下。
當包拯一行人來到太湖時,發現一具屍體。經過查明,這是一起兇殺案,兇手是一名外號“混江龍”的男子以及他的養女孟如意。
問題就出在這個孟如意身上,在查案過程不斷深入,孟如意的真實身份浮出水面,最終,憑藉她戴着的信物手鐲,公孫策可以確定,這位“孟如意”其實就是他失散多年的親生女兒。
父女團聚本是天大的喜事,但是孟如意犯的是死罪,他們馬上就要天人永隔,公孫策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現實,他決定“以命抵命”,不惜以自己一生的名譽作為代價,放走了親生女兒,自己則主動去找包拯認罪伏法。
包拯知道後大怒,以包庇罪、知法犯法等罪名將公孫策定罪,擇日問斬。公孫策的女兒聽説後趕了回來,他不願意自己的父親為自己而死。然而,公孫策罪名已經成立,孟如意趕回來也無濟於事,包拯執意要斬公孫策。
好在展昭在行刑之前,快馬飛奔,去皇帝那裏求來赦罪聖旨,這才在千鈞一髮之際,堪堪救下公孫策一條性命。
包拯為何執意要殺公孫策
包拯執意殺公孫策的原因很複雜,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尋找答案。
第一、包拯剛正不阿
包拯在歷史上的記載,就是以剛正不阿、不畏權貴著稱。包拯“立朝剛毅”,執法嚴明,且大公無私,在他的彈劾之下,不知道多少權貴,乃至皇親國戚都紛紛落馬,更別提多少罪犯在他面前獲得應有的懲罰。
皇親國戚尚且不能網開一面,公孫策自然也無法在包拯這裏得到特殊照顧,包拯執意要斬公孫策,只是按照律法鐵面無私執行,這符合他的人物性格。
第二、包拯不願意為公孫策折損名聲
包拯正直沒錯,不畏權貴也是事實。但是有一點公孫策與其他人不同,公孫策與他朝夕相處,為他鞍前馬後的出過不少力,而且與他有兄弟一樣的情感。
可能有人認為,包拯大公無私沒有錯,公孫策知法犯法罪有應得,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這件事情包拯與公孫策交換位置,要死的是包拯,公孫策會不會用“身敗名裂”的代價去為他求得一線生機?從公孫策的一些舉動來看,我相信他會。不僅公孫策會,展昭也會,甚至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都會。
包拯不會,因為他的為人正直公義,他不願意因為任何人做違背內心的事情,更不願意為任何人,做出自毀名節的事情,因為他的名聲得來不易,經歷了多少次生死,踩着多少位皇親國戚才得到今天的名聲啊。
就在包拯要大義滅親的時候,展昭看不過去了,飛身上馬,直奔皇宮,為公孫策求得一份“救命符”,將公孫策救了下來。展昭是江湖人士,他講的是“義”字,公孫策是他的朋友,他願意為他兩肋插刀。這就是情誼,公孫策不顧一切,寧願自毀名聲也要救女兒,這也是情,是親情流露。包拯沒有情,他的心裏只有法,所以他是個好官,但不是一個“好兄弟”。
第三、包拯的內心其實一直有等級觀念
包拯給大家的印象,或許是一個“天子與庶民同罪”的無等級人士,在他眼中只有違法和不違法的兩種人,其實這種印象並不是包拯真實的寫照,在包拯的心中,等級的觀念從未消失。
包拯不畏權貴、大義滅親,都是忠於皇權的一種表現,如果沒有皇權的支持,“不畏權貴”只能是死路一條。所以,包拯對等級的敬畏其實很強,他維護的是皇權利益。
這種對不同等級的區別對待,其實在三口鍘刀上就能夠看出來,龍頭鍘的對象是皇親國戚,虎頭鍘的對象是貪官污吏,狗頭鍘是地痞無賴。我們換一個説法試試,龍頭鍘的對象是皇室宗親,虎頭鍘的對象是官員,狗頭鍘的對象是白身。
如果真的是“天子與庶民同罪”,為什麼又有這種“龍虎狗”之分呢?也正因為等級觀念,包拯不願意犯上,更不願意為了一個白身的公孫策冒犯皇權,給滿朝文武官員落下口實。如果公孫策是位王爺,他會不請示皇帝就直接斬嗎?肯定不會。
第四、包拯有智慧
這或許是一種最美好的可能,包拯執意要斬公孫策,這樣做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聲,同時展昭前去御前請旨他也不阻攔,最後圓滿結局,他保住名聲,公孫策保住性命,展昭俠義之名不失,而這一切都在包拯的控制之內。
綜上,包拯要斬公孫策,其實講求的是一個“法”字,維護皇權也是他職責所在,他不違背自己一生恪守的信條也無可厚非。但是公孫策不顧一切救自己的女兒,也沒有錯。展昭大義凜然救下公孫策,這是他的江湖義氣。
在大是大非面前,每個人的選擇並不相同,他們追求的都是維護正義,唯一不同的是,包拯重法,公孫策與展昭重義,包拯執意要斬公孫策,正是法與情的愛恨糾葛!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