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在試錯中不斷前行
●大學生創業者雖然管理及執行能力尚有所欠缺,但其創業團隊在凝聚力、服從力、協作力上都較為有韌性
●大學生在實踐上的薄弱是常態,可以在後期培訓上進行加強。目前,高校及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多嘗試創新與創業聯合培養的模式,着重加強對大學生的經驗管理、決策規劃及交際宣傳能力的提升
和頨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第一次合作洽談,李菁頗感不順。剛從大學畢業的她懷揣着創業夢,和十幾個校友成立了“一甘擂茶”茶飲項目。
“籤合同時,我發現我們的項目與實際落地所需的條件之間差距太大了,由於項目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導致第一次籤合同被迫延期。”李菁説,沒有商業談判的經驗,就單簽署合同這一件事,許多細節根本無法考慮到。“這也是我們團隊成立以來第一份合作協議,理想非常豐滿,但我們卻深深感受到了現實的骨感。”
創業“升級打怪”也需外掛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曾調研發現:在大學生創業短板中,心理承受能力差(57.8%)、人脈等社會資源不足(51.7%)問題最為突出。同樣,在2019年蘇州大學生創業調查中,蘇州市在校大學生整體創業率為3.14%,而沒有選擇自主創業的在校大學生中,有49.98%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
當下無數年輕創業人似乎永遠有一個逃不開的難題:“不懂世故”,他們幾乎都在“不諳世事”上摔了跟頭。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對行業經營套路,社會人情閲歷及管理執行力的賦能值較低,即使有熱血,肯吃苦,也很難在成熟競爭的商業模式下站穩腳跟。
李菁的團隊為了躲避所謂的“世故”的坑,在團隊的人員組成上一直強調專業經驗。例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主管人事,金融專業出身則主管財務,企劃部中則多廣告學、旅遊學和行政管理專業合夥人。為了注重線上推廣,電氣專業同學也誠邀加入,負責嘗試將智能化設備與擂茶結合。他們中很多人獲得過創業大賽獎項並在校進行過創業培訓實踐,在初創羣體中已算是“元老級”。
“即使這樣,我們最終還是會選擇外聘管理人員。”李菁説,在項目評估階段,投資人認為我們運營項目的最大風險在於團隊核心成員普遍年輕,相對於行業資深人員普遍缺乏管理經驗。
“投資人在評估時認為,一方面在創業初期,我們的團隊內部結構不完整,可能影響整體效率發揮甚至可能導致公司決策失誤;另一方面,擂茶仍然屬於新興飲品,大家沒有過多接觸,所以進入市場初期時還需要考慮到消費者對於產品口感、文化的接受度。”李菁再三考量後認為,團隊在市場調研和推廣方面缺乏成熟的執行能力,仍需要外援。
“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們可以在前期採取外聘的方式解決問題。”李菁説,但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讓消費者接受第一杯產品”的問題。
李菁坦言:“如何去運營管理一個項目本身就是創業的必修課,所以未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我們不會首先考慮外聘。”她認為,只有當運營過程中遇到了嚴重的能力阻力和限制時,為了確保各大投資方的利益,才會採取外聘方式。”當然,我們也可以向專業管理團隊學習運營,採取短期外聘的權宜之計。
在試錯中進行歷練和成長
2020年海峽兩岸女大學生創業大賽剛剛落下帷幕,廈門市大學生創業促進會副秘書長,發展部部長施沁作為大賽的組織人員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許多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想法很新穎,但缺乏商業思維,沒有辦法進一步‘造血’。”在比賽中,大學生體現更多的是創新,而不是創業。
施沁認為,大學生在實踐上的薄弱是常態,可以在後期培訓上進行加強。目前,高校及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多嘗試創新與創業聯合培養的模式,着重加強對大學生的經驗管理、決策規劃及交際宣傳能力的提升。
大學生創業者馬贊認為,對於創業中的管理難題,大學生不必為此過於焦慮。“一個沒有經驗的年輕人,要去管比自己年齡大很多並且有資深經驗的工作人員,如何微妙平衡這其中的上下級關係?如何獨立作出正確的決策?是非常考驗人的。”馬贊分析,職場上沒有數年的摸爬滾打經驗,很難把管理技巧運用得遊刃有餘。
關於“能力不足”這一點,馬贊在創業之初想得很通透:“不懂業務我可以去學,畢竟年輕人的學習能力非常快;雖然不懂經營但我們懂消費,更容易感知年輕人消費羣體的偏好。”馬贊並不認為“老成世故”是件絕對的好事。相反,這有可能會變成團隊合作的絆腳石。“在合夥創業的過程中,大學生們都很單純,不會耍心機,不論是協商決策,還是合作管理,工作過程都會輕鬆簡單很多。”
雖然管理及執行能力尚有所欠缺,但大學生創業團隊在凝聚力、服從力、協作力上都較為有韌性,這一點彌足珍貴。“即使有數十年從業經驗的企業高管,也會為管‘人’而頭疼,我們創業的最大優勢就是‘聽話’,服從管理。”馬贊説,如果團隊中有一兩個有經驗的領頭人,那麼他的威信是很高的,大家都服他,這也產生了這一種和諧的平衡。
大學生創業能力不足是事實,但未必就是“致命弱點”。李菁的團隊為了彌補短板,專門邀請大學專業的導師顧問團隊,在做出關鍵決策時給予專業指導,同時充當第三方監督的角色,及時指正運營中的潛在風險和不規範行為。“創業失誤是難免的,不必談虎色變,我們應當吸取教訓,在試錯中進行歷練和成長。”李菁説,“創業能力不足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打住,畏懼繼續前行。”
施沁認為,由於大學生還未步入社會,實踐不足是可以理解的。“國家舉辦了很多的大學生創業大賽,為的就是培養他們的創業思維,鼓勵大學生們大膽創新。在實踐上,可以採取和成熟企業合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模式,在合作中提升實踐能力未嘗不是一種提高。”(記者 徐陽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