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朱標病逝以後,朱元璋傳位於朱棣,是否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經典


洪武25年(1392年),從陝西巡視歸來的太子朱標病逝,落寞的明太祖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可謂是深受打擊,甚至傷心之下放棄了遷都西安的打算。

雖然嫡長子逝去,對於晚年的朱元璋打擊很大,但生活還是要繼續的,偌大的帝國也需要再確立一位繼承人,於是在當年,朱元璋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是為日後的建文帝。

再之後的歷史就更是有名了,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以後,因為削藩,引發了燕王朱棣起兵靖難,這場叔侄大戰以燕王朱棣的勝利告終,建文帝朱允炆成為失敗者。

説起這段歷史,相信很多人的有着這樣的疑問,那便是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不傳位燕王朱棣呢,這樣是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的發生呢,今天宋安之來説説這個問題。

一、跳過老二、老三,立老四很不合理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這樣精明的人,自然是明白自己制定的制度,乃至於一舉一動,都會對後世有着深遠影響,甚至會成為成法傳遞下去。

所以在繼承製度上,朱元璋自然是慎重再慎重,力求給後世留下一個典範。如果做不好了,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對後世還是很不好的。

諸如唐朝開國以後,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雖然是絕地反擊的經典之戰,但開了一個不好的先河,給後世留下了不好影響,所以之後李唐皇室經常因為權力之爭發生流血政變。


我們再來看看燕王朱棣的三位哥哥逝世時間:

大哥太子朱標死於洪武25年。

二哥秦王朱樉死於洪武28年。

三哥晉王朱棡死於洪武31年3月末。

再來看看明太祖朱元璋的逝去時間為洪武31年閏5月。

參考這個來説,太子朱標死後,如果明太祖朱元璋直接立老四朱棣為太子,等於要跳過老二和老三,很明顯是不合嫡長子繼承製度的。如果開了這個頭,以後皇室繼承無制度可依,一個不好,便是兄弟鬩牆,甚至立地禍起蕭牆。

所以光憑這點,朱元璋就很難做決定立朱棣為太子的,畢竟他不是現代人,開啓不了上帝視角,不知道朱棣日後會造反當皇帝,不知道朱棣會開創永樂盛世,在當時更不知道老二和老三也會先後死在他前面,所以不可能去立朱棣為太子的。

二、靖難之役可以成功,主要在於建文帝無能

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藩王制度,不同於之前的漢晉,藩王的封國如同國中之國一般,擁有着各種大權,宛如獨立小王國。


明初的藩王,雖然有着三護衞的兵權,但三護衞也就是幾千至幾萬的軍隊,而且藩王不能干涉地方政務,最多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干涉地方政務,但制度上是沒有這樣的規定。

即使是藩王中最為強大的九大塞王,諸如燕王朱棣,也就是因為屢獲戰功的原因,被朱元璋下令“

節制沿邊士馬

”,權力才大了一些。

所以總結來説,明初的藩王,雖然有兵權,可以供衞皇室,但威脅不了中央朝廷。除非所有藩王聯合起來,將手中軍隊合於一處,但這很明顯不現實。

建文帝朱允炆為什麼會失敗呢,究其原因,是他自己能力太差,打爛了一手好牌,所以才被朱棣逆襲成功。

因此我們不能以現代的上帝視角,認為朱元璋立朱棣為太子就可以避免靖難之役,單純來看,的確是可以避免,但會造成更大麻煩,因為直接跳過老二和老三立老四為太子,會導致後世皇室繼承混亂,造成的後果可是很嚴重的,是得不償失。

主要還是建文帝朱允炆能力太差,屬於是爛泥扶不上牆,所以才敗給了朱棣的。

所以説在太子朱標英年早逝以後,明太祖朱元璋不立燕王朱棣為太子,也屬正常操作。並沒有什麼不對的,給孫子建文帝朱允炆留下的局面也足以鎮壓朱棣,奈何孫子建文帝朱允炆打爛了一手好牌,所以才給人朱元璋不立朱棣為太子,是錯誤的感覺。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説説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