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手機禁入課堂 家長喊好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經典

昨天,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強調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禁令”一出,隨即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有家長表示支持,認為現在學生沉迷手機的越來越多了;也有家長表示,孩子放學自己回家,不帶手機會擔心孩子安全問題……

該不該禁?如何禁?學校、老師和家長持何種態度?記者昨天走進島城多所中小學展開調查。

家長

帶手機進校園 對孩子弊大於利

“手機聊天影響學習和休息”“不良信息危害孩子成長”“智能手機助長學生攀比心理”……記者在多個家長羣中調查顯示,大約80%的家長支持“禁令”,認為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弊大於利。

記者在市區多所學校採訪發現,很多學校也都反對學生帶手機進校園。 “手機確實能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正確使用可以豐富知識,但有的學生把它當成了作弊的工具,把課文拍下來,用QQ、短信傳答案……種種新的作弊方式讓監考老師防不勝防。 ”一名中學老師説。

給上二年級的孩子買了一部手機,市民王先生表示自己也挺無奈,“我跟愛人都是上班族,孩子放學我們還沒下班,他一般都是自己回家。給孩子配部手機,放學後我們可以隨時聯繫到孩子。 ”可問題隨之而來,一個學期下來,王先生髮現兒子經常用手機聊天、玩遊戲,他擔心這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怎樣讓孩子有手機方便聯繫,又不讓他們玩遊戲、不上網呢?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家長也是絞盡腦汁,例如給孩子買只能打電話、發短信的老人機,或者只帶通話、定位功能的兒童電話手錶……

老師

網絡資源豐富 但也良莠不齊

早在2018年11月1日,我省就發佈施行了 《山東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明確規定中小學校應當加強學生在校期間電子產品使用管理,指導學生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發現學生將上述個人電子產品帶入學校的,實行統一保管。

針對能不能帶手機進校園、進課堂的問題,學校、老師、家長各施招數,實際效果又怎樣呢?可以説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嶗山區第三中學特級教師林詩紅告訴記者,“信息時代,網絡資源雖足夠豐富,但也良莠不齊。青少年學生辨別和自控能力不足,容易沉溺網絡遊戲或因瀏覽娛樂資訊浪費大量寶貴時間。 ”她表示,“近年來,學校一直明令禁止學生攜帶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進入校園。在校期間,學生如果有正當的通訊需求,可以借用老師的手機或辦公電話。此外,學校配備的多媒體和網絡設施,足以滿足學生們瞭解新資訊、查閲資料的需要。 ”

學校

設置手機管理箱 幫學生管好手機

記者調查瞭解到,不少學校反映“有的家長明確表示需要孩子帶手機去學校,以方便聯繫”。

“因為現在是寒假期間,看到教育部這一政策後,我們也很重視,在開學後會第一時間積極部署和落實執行。從教育者的角度,學校一直不提倡和不建議帶手機來學校。”太平路小學主任王冬宇告訴記者,考慮到有些家長和家庭的不同需求,對於那些想要讓低年級孩子帶電話手錶進校園、讓高年級孩子帶手機進校園等情況,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行疏導和落實。最重要的是,要強化學校作為管理主體的責任,制定具體的管理制度,明確發現違規帶手機後的處置程序和保管責任。還要發揮學校育人的作用,將智能手機利弊得失作為問題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層面提出來,形成三方最大共識,讓學生不僅能接受規則的約束,更要形成內心的自覺。例如,對不得不帶手機進校園的,可以設置手機管理箱、手機袋等,學生課前將手機放到“管理箱”中統一靜音保管,放學後再取回。而對於家長來説,更要以身作則,豐富孩子業餘生活,規定手機使用時間,刪除手機中讓孩子迷戀的內容,多陪伴孩子參加户外運動和有創造性的活動。

記者從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瞭解到,學校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帶入課堂,但並非一律禁止學生將其帶入學校,“正確區分課堂和學校,對課堂做時間上和空間上的精準解讀,完全的、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附件條件的一律禁止,事實上也無法有效執行。 ”該學校一名教導主任認為,如何統一保管、如何發現學生違規帶手機的行為、發現後又如何落實保管措施……這給學校提出了難題,也考驗着每所學校的管理智慧。

教育部新規

■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線等途徑,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不得使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併合理使用手機,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為。各校要做好家校溝通,家長應切實履行教育職責,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及時解決學校手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日常監督,確保有關要求全面落實到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講述

給女兒配上手機她因此迷上動漫

“六年級時,我曾給了女兒一部家裏淘汰下來的智能手機,那時學校裏針對畢業班的活動挺多,當時主要是考慮想讓孩子方便拍照留念。 ”家長張榕告訴記者,可沒過多久她發現女兒的手機上多了很多APP軟件,“我發現女兒和同學們在一起,拿着手機相互學習下載各種APP,大多數跟動漫有關。 ”自那之後,張榕的女兒一下子痴迷起了漫畫,只要一有時間就去尋找相關公眾號和論壇。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習,最終張榕果斷沒收了女兒的手機。

“我曾經想過不給孩子帶手機了,但是兒子告訴我,有時候需要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來查詢學習資料。 ”另一位中學生家長王琦認為,這些年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性的、探究性的、分層次的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學習變得更加個性化了,這個時候,手機及其他電子產品成為重要的學習工具。

本版撰稿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來源:青島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