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呂不韋到底怎麼死的
聰明反被聰明誤,害了卿卿性命。呂不韋的死真真是應驗了這樣的一句話。呂不韋的成功,歸咎到底,是因為他的目光長遠,選好了一個人,並通過購入、囤積、投資、經營運作,將其推至頂峯,隨之自己也達到頂峯,達到共贏狀態。
呂不韋畫像
卻也因為得意忘形,覺得毫無危機,最終將他埋葬,讓他步入死局,以致抑鬱而終。
下面,咱們細細説來為何這樣來評斷呂不韋。
呂不韋的成功雖然與自身有很大關係,但實際上很大程度上,藉助了他的愛妾,他的情人,趙姬。
他將趙姬引入子楚身邊,併成功的讓她誕下了自己的孩子,當子楚入主秦國,成為新一代國君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的時代到了。
子楚早亡,嬴政即位,但尚未年幼,無人主持大局,這時候,呂不韋便順理成章的站出來承擔了這一責任,同時繼承了行使這一責任的巨大權利。
隨着權利的逐步擴大,到達了這樣的一種狀態,呂不韋雖不是君主,但私下結黨營私,朝堂上唯我獨尊,早已讓幼年的嬴政心生怨恨。外加野史還披露過,嬴政曾親眼目睹其母趙姬與呂不韋的姦情,這對他來説,不啻於一個晴天霹靂,將其心中的怨恨推至頂點,這也為呂不韋的死買下了深深點伏筆。
所以,當嬴政親征後,着手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慢慢收回權利,君主集權。第二件事便是如何想方法出去呂不韋,經過一番籌謀,呂不韋最終被賜毒而亡。
呂不韋呂氏春秋的主治分析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史書中記載的最具有影響的幾大思想,莫過於儒家、道家、法家等大家思想了,藴含深意亦非常人能懂也。那麼咱們分別來看看這三大家思想的主旨分別為何?
呂氏春秋書籍
首先來看看,儒家思想,它提倡的是什麼?反映了又是什麼?它提倡的是君臣義,是夫婦順。反映了底層君主對底層人民思想的控制。
那麼道家呢?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引領的又是另一種學派,這種學派講究平常心,不刻意莫強求,凡是順勢而為即可,不要想憑一己之力去逆反。
法家,講求凡是依法而治,法不亂則社稷不亂,可想,將法律法制的地位列於君主權力之上。
但,這些思想均自成一體,或相互對立,鮮少能包容,能互為支持,直到《呂氏春秋》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種一家獨大的格局。
那你也許又會問為何《呂氏春秋》不同於其他呢?是因為它並不是依據君主的意思,被一個人觀念所左右,不代表任何集權的意志,現代來看通俗得説,就是作者非一人,你也許會問,既不是一人所著,為和冠以呂氏之姓氏呢?
《呂氏春秋》更貼切的可稱為雜家説法,其內包含眾家所云,不同階層、不同地位,乃至不同視角,看待同一件事,撰寫不同觀念,不同經驗,乃至給予不同建議。
可以説,呂不韋的偉大,並不在於編制某種著作,而是給予了莘莘學子一個平台,一個可以發表論點,給予批判或進言的平台。
呂不韋和趙姬的故事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人的一生由無數個故事組成,故事裏有悲歡離合,有成功,有失敗,有得意,有失意,有後悔,有遺憾。
呂不韋劇照
如果真要説有什麼不同的話,只是你故事裏哪種因素佔比較多而已,有的人是先苦後甜的,用勤奮刻苦換來了後期的成功,這種人我們在現代被我們敬為成功人士,被子孫後代們花盡時間去研究,找出成功秘訣並被爭相模仿。還有的人是先甜後苦,小時候的優越失去後,一蹶不振,放縱自我,導致後半輩子一直活在臆想後悔中,捶胸頓足追悔晚矣。 我們今天花費點時間去研究下呂不韋,他的故事很多,今天我們重點談下他的感情生活。
古代人,男尊女卑,女子的生活完全仰仗男子的喜好,如得其寵愛地位就算不是如日中天,也算是小有成就的,一旦失寵,那就是一名棄婦,生活中能仰賴的僅剩下自己和子女了。
趙姬,就是這樣的一名女子,她遇見了他,註定了她一輩子的幸運,也帶來了她一輩子的不幸,她將自己託付於他,他卻將她轉手,她雖心中略有不平,可依舊依着男子的意志,帶着遺憾完成了他的夢想。
作為一枚棋子,趙姬可以説成功的完成了她的歷史任務,給予呂氏不韋帶來了無上的榮耀和光榮。
男子,那時不可不説不薄情,女子,那時不可不説太卑微。
呂不韋墓在什麼地方
一代名相,最終結局卻是悽慘落幕,這到底是因何而致?又到底是什麼引導了他走向這一結局。眾所周知,呂不韋的崛起過程可以説是慧眼識珠,將一顆樸素的完全未經琢磨的珍珠,經開發、經琢磨,終讓它發出自己應有的光彩,當光彩散發,也將餘暉籠罩了他,讓他也得以分享這豐盛的果實。
呂不韋墓
在子楚薨逝後,呂布韋便步入了他人生最為鼎盛的時期,作為先皇遺命下的輔國重臣,他承擔了在幼皇無法親政那段時間的治理國家的重責,也同時繼承了那無比至尊的皇權。
若,一個人能知足,那麼他的下場未必會如此淒涼,正因為呂不韋的不知足,隨着權勢的增大,他對權利的渴望越重,致使當初的幼皇嬴政已然成年,他卻遲遲不肯歸還政權,這個矛盾為後期呂不韋悽苦的死亡之路買下了伏筆。
幼皇嬴政,這裏也是一個能隱忍之人,在經過精密的籌謀後,他終於抽掉了呂不韋的層層勢力,破解了他的集權,當一切重歸於零時,呂不韋被嬴政流放到苦寒之地。
在流放途中,呂不韋時時擔驚受怕,怕暗殺,怕牽累家人,在心理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他最終選擇了死亡這條不歸路,是的,一代名相最終的命運卻是服毒自盡。
死後,他的陵墓被葬在了現在的河南省,也就是當時呂不韋的家鄉—衞國。它的墓卻是孤零零的,沒有豐碑,沒有讚美,只是孤零零的在那裏立着,完全看不出裏面的人曾經是叱吒一時的當朝宰相。
歷史上的呂不韋是誰
呂不韋,他到底是誰,因何成名,為誰謀奪,到底是心懷天下還是私慾過重?他,出生於衞國,在現代中國地圖中,所屬省份為河南省,那時的朝代準確來説是戰國。
呂不韋像
這點擴展點説,河南人的性格,現代人看待莫過於懶和愛説謊,其實在當代,河南人性格中還是豪爽和仗義的成為居多的,時移世易,人們對一個地點人物的性格看法也時過變遷。
他身份為小小的一名商人,那時的商人雖然小有資產,但並不招人待見,為何這樣,因為那時的人們比較討厭銅錢味,相對來説比較敬重文人。他從小小的商人,不斷的通過壓低賣高來積累自己的資產,慢慢的在不知不覺中,資產竟然已經遍佈當時中國了(五國),通過經商他來到了趙國,在這裏,他結識了兩位對他一輩子影響巨大的人,趙姬和子楚。不過一般人,就算遇到了也不見得能夠對他產生任何影響,但是呂不韋非一般人,他是一個非常有經商頭腦的商人,他居然將人脈當作商品來進行交易。當時秦國的華陽夫人有權,子楚因為血緣註定帶有一定的勢,而他,正好有着他們最缺的錢,通過錢的運營,呂不韋將權、勢盤活了,成功將子楚送過秦國,並通過華陽夫人的鼎力協助,子楚成功登上了帝位。
而他,藉助着子楚和趙姬,也拉開了他一生不斷攀登的仕途,他努力,他盡心,終成為一國相國,一人之下的榮耀,光環籠罩着他,他成功着,他俯瞰着,他不僅獲得了錢,而且獲得了後世的敬重。
呂不韋和嬴政的關係如何
一個人和一個人關係,一般來説可以依據劃分不同分為幾種類型。第一種關係便是依據血緣進行劃分,這種關係將一個人和一個人的關係定義於親屬,或直系親屬,或旁系親屬,或已亡祖宗,或後輩人才,但他們身上都留着同一種血。
呂不韋劇照
第二種關係便是依據交情進行劃分,或親如朋友,能兩肋插刀,君子一諾中千金,能臨終託福,寧人負己莫負人。或形同陌路,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世界不會因為少了任何一個而發生改變。還有一種便是你存我亡,有你沒我的關係了,這種關係的產生原因多種多樣,但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互為替代品,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條條大路通羅馬,你選這條我必不走這條。
最後一種關係便是依據性別不同進行劃分的,如愛人、如情人,這些都是由男人和女人組成的關係,數量倒不見得必須是一對一的,還是得看當時的整個社會氛圍如何,但這種關係是可以轉化為第二種關係和第一種關係的,怎麼説,若愛情得以修成正果,那麼就會轉化為親情,共同締造屬於同一血緣的後代;若愛情只是有緣無分,造化弄人,那可能因愛致恨,導致有你沒他的局面。
好吧,那我們現在根據前面的設定來看看呂不韋和嬴政,他們歸屬於哪一類呢?
野史曾多次推論,嬴政為呂不韋之子,但真憑實據卻沒有。但是嬴政對於呂相之死卻是起着決定性作用的,所以,以我愚見,他們是互為替代品的關係,也就是通俗的一山不容二虎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