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後,趙孝成王終於醒悟,一舉消滅秦國20萬大軍!

長平之戰,是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大軍發生的戰爭。此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秦國數戰連勝,致使趙軍損失慘重,戰場上的局面對趙國極其不利。趙王由於戰爭接連失利,遂求和秦國,不成被戲耍,再加上廉頗固守不戰使趙國蒙羞。秦見趙國固守不戰,便派使者散佈廉頗投降的謠言並揚言秦不怕廉頗,怕的是趙奢(曾大敗秦國)之子趙括。於是趙孝成王不聽虞卿和藺相如等的諫言,執意起用趙括代替廉頗;趙括遵照趙孝成王意圖,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

長平之戰後,趙孝成王終於醒悟,一舉消滅秦國20萬大軍!

對此,秦國暗中任命名將白起為統帥,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脱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切斷趙軍糧道,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由此,對於長平之戰的失利,雖然趙括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就臨陣換將的趙孝成王,自然也是難辭其咎。更為關鍵的是,在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沒能合縱攻秦,導致趙國孤軍奮戰,也是其失職的地方,當然,長平之戰後,趙孝成王終於醒悟,一舉消滅秦國20萬大軍!

首先,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是一個漢語詞彙,比喻人們應當牢記以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今後行事的借鑑。出自《戰國策·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對此,在筆者看來,就趙孝成王這位君主,顯然吸取了長平之戰中所犯的錯誤,並在邯鄲之戰中加以改正,從而取得了消滅20萬秦國大軍,進而挽救了趙國。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長平之戰後,白起想乘勝進圍趙都邯鄲,攻滅趙國。趙國、韓國害怕,於是派蘇代帶着豐厚的錢財去遊説秦國丞相范雎,範睢忌憚白起的功勞,以秦軍疲勞應休整為由,建議韓國割讓垣雍、趙國割讓六城請和,秦昭襄王同意。

長平之戰後,趙孝成王終於醒悟,一舉消滅秦國20萬大軍!

趙孝成王準備按和約割讓六城時,但是,大臣虞卿認為割地與秦,秦勢更強,趙“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如此趙將滅亡。虞卿建議以六城賂齊國,聯齊抗秦。秦昭襄王見趙違約不割六城,反而與東方諸國合縱對付秦國,遂於公元前259年10月令五大夫王陵率軍直攻趙都邯鄲。由此,對於堪稱戰國曆史轉折點之一的邯鄲之戰,在公元前259年正式爆發。此戰,如果趙國再次被擊敗,也即像長平之戰一樣失利的話,結果將會是趙國提前走向滅亡。

面對數十萬秦國大軍的包圍,趙孝成王沒有再犯錯誤。一方面,他啓用了之前被趙括取代的廉頗,至於趙國相國平原君,也全力投入到抵抗秦國大軍的邯鄲之戰中。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戰國四大名將中,相對於王翦、白起,廉頗無疑是更加擅長防守。所以,讓廉頗等人來指揮邯鄲之戰,自然是合理用人的體現。況且,廉頗在趙國戎馬一生,在趙國將士中具有較高的威望。而這,無疑有助於凝聚人心,從而起到眾志成城的效果。在古代的攻城戰役中,守城一方無疑具有城牆等客觀條件上的優勢。但是,城池之所以被攻破,往往都是內部士氣的崩潰,甚至叛徒的出現。

長平之戰後,趙孝成王終於醒悟,一舉消滅秦國20萬大軍!

所以,讓廉頗來指揮邯鄲之戰,顯然是趙孝成王做出的正確決定,也是其對於長平之戰中所犯下錯誤的改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當然,僅僅依靠廉頗、平原君趙勝等人的堅守,趙國還是不具備打贏邯鄲之戰的可能。這是因為在長平之戰中,趙國剛剛損失了45萬精鋭士卒。在邯鄲之戰中,趙國幾乎只剩下了老弱士卒,不管是在戰鬥力,還是在兵力規模上,趙國都和當時的秦國存在巨大的差距,這並不是單憑意志就能抹平的差距。

另一方面,對於趙孝成王這位君主,顯然吸取了長平之戰中孤軍奮戰的經驗教訓。在長平之戰了秦國為了麻痹和孤立趙國,防止各國合縱連橫,並爭取時間,加強作戰準備,以便給趙軍以嚴重的打擊,選擇利用趙國求和的機會,對趙國使者鄭朱殷勤接待,有意向各國宣傳秦、趙已經和解,藉以防止各國出兵救趙。於是趙國的處境更加孤立。但是,在邯鄲之戰中,趙孝成王則主動派人向魏國和楚國求援,這成為趙國最後取勝的關鍵。

長平之戰後,趙孝成王終於醒悟,一舉消滅秦國20萬大軍!

趙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平原君趙勝奉命出使楚國。他想在門客中選拔二十名文武雙全的隨行人員,卻只選出十九人。一門客毛遂自薦隨往,這就是成語典故“毛遂自薦”的歷史由來。平原君一行來到楚國,向楚考烈王陳述合縱抗秦的利害關係,並且在毛遂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之後,楚考烈王同意派出大軍支援趙國。而在魏國這一邊,在趙國發出救援的請求之後,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選擇竊符救趙,也率領一支大軍來支援趙國都城邯鄲。

最後,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魏、楚兩國軍隊先後進抵邯鄲城郊,進擊秦軍。趙國守軍配合城外魏、楚兩軍出城反擊。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邯鄲之戰中,雖然初期都是趙國在獨自抗衡趙國。但是,到了公元前257年,也即秦軍和趙軍都十分疲憊不堪的時候,魏國和楚國的援軍終於趕到了。在三國軍隊內外夾擊之下,秦軍大敗,損失慘重。王齕率殘部逃回汾城,秦將鄭安平所部兩萬餘人被聯軍團團包圍,只好降趙,邯鄲之圍遂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邯鄲之戰中,秦國損失了20萬精鋭士卒。雖然秦國家大業大,但是,這20萬精鋭士卒的陣亡,無疑打亂了秦國接下來的作戰計劃,再加上秦國在長平之戰中也損失了數十萬大軍,所以,這意味着商鞅變法後的秦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綜上,長平之戰後,趙孝成王這位君主終於醒悟,或者説是來到必須醒悟的時候。在此基礎上,趙孝成王在邯鄲之戰中冷靜指揮,從而取得了一舉消滅秦國20萬大軍的成績。在戰國數百年的歷史中,這應該是秦國損失最大的戰役之一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趙孝成王沒能在邯鄲之戰中取得勝利,不僅趙國都城邯鄲會被攻破,趙國滅亡的時間將提前數十年之久,甚至秦朝的建立時間,也將會明顯提前。對於邯鄲之戰,你怎麼看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58 字。

轉載請註明: 長平之戰後,趙孝成王終於醒悟,一舉消滅秦國20萬大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