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清朝的咸豐帝,很多人都可能會想到,他應該是清朝最後一位擁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的確,因為後來清朝的實際統治權,都在他的孝欽顯皇后,也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手上。
咸豐帝的妃嬪,除了婦孺皆知的慈禧太后,其實還有一位重要人物,但一直卻被很多人忽略。咸豐帝駕崩後,與孝欽顯皇后兩宮並尊,尊為母后皇太后,和慈禧太后一起垂簾聽政。她就是鈕祜祿氏,咸豐帝的孝貞顯皇后,即後來的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咸豐二年被選秀入宮。和她一同被選秀入宮的,還有葉赫那拉氏,也就是慈禧。慈禧剛入宮的時候是貴人身份,次年才晉封為嬪,直到1856年生下皇長子,也就是後來的同治帝,她才晉封為妃,次年又晉升為貴妃。
那相比慈禧,慈安的晉升速度就相當之快了。從二月選秀入宮,到四月進內詔封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再到十月立為皇后。這個晉升速度,是慈禧無法比擬的。由選秀入宮,再到嬪連升四級成為皇后,慈安總共只用了八個月的時間,所以她也被堪稱是清朝晉升速度最快的皇后。當然,最主要還是依靠咸豐皇帝的信任和寵愛。
她和慈禧一同入宮的,慈禧得到咸豐帝的寵幸,靠的是容貌出眾。
據紫禁城八女官之一的德齡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實錄》中所記,古稀之年的慈禧“還是一個很美麗動人的女性”,一雙手“不僅白膩,而且是極柔嫩,決不在我們年輕人之下”。
要知道,那時的慈禧,已是古稀之年。那從這裏也可以推測,處在青春年華時期的慈禧,長得一定是貌美動人。
而且據《清宮遺聞》記載,慈禧生長在南中,善南方諸小曲,因此頗得咸豐幾分寵幸。
除此之外,慈禧還工於書法,有“端腴”丰采。這也是為什麼咸豐帝時常口授並讓她代筆批閲奏章。當然,這也為日後慈禧的垂簾聽政,提供了便捷與基礎。
那綜上而言,慈禧得到咸豐帝的寵幸,大概因為兩點,一是容貌出眾,善長南方小曲;二是工於書法,能在國事處理方面幫上忙。
可即使是這樣,慈禧也是花了五年時間,才當上貴妃,還是因為在生下皇長子的情況下。也就是説,慈禧能當上貴妃,是沾了生皇子的光,母憑子貴。
那慈安呢?和慈禧同一年入宮,卻僅用八個月,就當上皇后,而且她還沒有誕下子嗣。
除此之外,咸豐帝駕崩前,還立下遺詔:立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命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共同輔佐載淳;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代表母儀天下的權力,並下發“派載垣等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的上諭。
從這個遺詔我們也可以看出,咸豐帝對於慈安,不僅僅是寵愛,還有其信任。
那一生都沒有為咸豐帝誕下子嗣的慈安,為何會得到咸豐帝的信任和寵愛呢?
首先,肯定也因為容貌出眾。能參加入宮選秀的,一般大多都是出身比較好的,而且容貌出眾的大家閨秀。史書記載,慈安“容貌超凡、氣質頗佳”,因此頗得咸豐喜歡。
除此之外,慈安是滿洲鑲黃旗人,父親是穆揚阿,曾任廣西右江道,爺爺是福克京阿。也就是説,慈安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慈安自然從小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以及培養出高貴的氣質。
其次,還因為個人品性。慈安雖與慈禧一同入宮,但二人性格相差甚大。慈禧工於心計,熱衷權力紛爭。慈安則剛好相反,比較超脱,對權力不感興趣。慈安雖然沒有為咸豐帝誕下子嗣,但靠着以德服人的理念,穩居後宮長達30年,深得咸豐帝的尊重,這話其實也不為過。
很少有人知道,慈安曾經訓誡過作為一國之君的咸豐帝。
當時清朝外有西方列強入侵,內有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這段時期的咸豐帝是每天都被這些國事煩的焦頭爛額,後來就借酒澆愁,不理國事,時常傳召妃子侍寢。此事被中宮之主的慈安得知後,將那些侍寢的嬪妃一一責罰。
咸豐帝得知後,聞訊趕去,慈安一邊責怪自己,一邊説道:“奴德不逮,不能督率羣妃,恐外臣有議奴者,故召此妃戒斥之,無使奴受惡名也。”
這什麼意思呢?大概意思就是説,你召喚后妃飲酒無度,我作為後宮之主,沒有做好後宮嬪妃的表率,這是我的失德之處,擔心朝堂大臣會對此有所議論,因此才召喚她們予以斥責,不想揹負其罵名。
明眼人聽到這話,就知道是説給咸豐帝聽的,咸豐帝又豈能不知?
但對慈安的話,又不知從何反駁,畢竟慈安是後宮之主,所説之言,並無妥當之處,最終只能笑臉打圓場:“是朕貪杯,怎能怪皇后無德,從今以後,朕少飲酒是了。”但從這之後,咸豐帝借酒消愁的情況的確改善了很多。
除此之外,那段時間的咸豐帝脾氣很大,不論是嬪妃,奴婢,太監,稍有不當之處,就輕則罵,重則打。慈安除了對焦頭爛額的咸豐帝加以寬解外,還對那些無辜受到處罰的嬪妃,她也從中調停,好言安慰。“妃嬪偶遭譴責,皆以中宮調停,旋蒙恩眷”。
那麼從這些事蹟也可以表明,慈安太后不僅有夫婦之間的大義,還具備後宮之主的德行。
最後,就是慈安有理政之才,但無政治野心。這些事,在咸豐帝駕崩後,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才完全體現出來。
在《清宮遺聞》中,曾有這麼一段記載;“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閲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
東宮指的是慈安,西宮指的是慈禧。這句話大概的意思就是説,慈安具備理政之才,一些國家政要之事,都是慈安做主。而慈禧,一般就是批閲奏章,管理日常事務。但朝政大事,慈禧都要徵詢慈安的意見。
如果不是因為慈安有政治才能,咸豐帝駕崩前,為何還要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代表母儀天下的權力?
要知道沒有慈安的“御賞”印章,哪怕是皇帝的詔書、諭旨等都不生效。當然,咸豐帝此舉並不是為了節制同治帝,而是那八個顧命大臣和慈禧。
除了政治才能,慈安太后也懂得賞罰分明。《庸盦筆記》中曾提到:誅殺陷城失地、臨陣逃脱的兩江總督何桂清,將驕蹇貪淫的勝保下獄賜死,賞給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從這件事裏也可以看出,慈安太后賞罰分明,對有過者處之,有功者賞之。那麼對於慈安太后的行事作風,在當時還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絕不是那些民間杜撰小説或影視劇裏所説的那樣,慈安太后懦弱無能,毫無政治才幹。
慈安和咸豐帝做夫妻相處近10年,咸豐帝豈能不瞭解她?對於慈安的德行與行事風格,民間老百姓多有稱讚,甚至出現了“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的説法。
因此綜上所述,一生沒有誕下子嗣的慈安太后,是憑藉以上幾點得到咸豐帝的信任和尊重的。
這麼看來,咸豐帝和慈安才是一對交心的夫妻,那對於慈禧,就像是外面的野花。不過在咸豐這裏,家花要比野花香。
影視劇只是娛樂為主,真實歷史上的慈安太后,遠沒有像影視劇裏那樣軟弱無能,缺乏政治才幹,事事依賴慈禧。相反她是一個德行兼備、具備政治才能的人。
慈安太后能夠得到咸豐帝如此的信任和倚重,就足以證明,慈安太后絕非泛泛之輩。
參考資料:《清史稿·孝貞顯皇后傳》《庸盦筆記》《清宮遺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