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楊玉爍 通訊員 郭紅秀 日照報道
每天下午課後服務時間,莒縣第五實驗小學的校園裏熱鬧非凡:操場上,足球社團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專業指導下自如運球,遠射破門;體育館裏,乒乓球社團的孩子們急速揮拍、你來我往;音樂教室裏,合唱社團的孩子們盡情歌唱、整齊統一;美術教室裏,國畫社團的孩子們揮毫潑墨、成竹在胸;圍棋教室裏,圍棋社團的孩子們棋逢對手、專心致志;舞蹈教室裏,啦啦操社團的孩子們伸展肢體,激情熱舞……
立足學校實際,秉承“尚德”教育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莒縣第五實驗小學構建“班本+校本”的課後服務新體系,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班本課程,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為將課後服務工作落到實處,真正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學校整體規劃,學校把全體教師進行“重組”後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各班語數英教師,該部分教師依據學科特點和自身特長,研發適合本班學生特點的班本課程。
校長鮑洪東介紹説:“我們的班本課程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基礎作業輔導,由語、數、英老師輪流在班級看護學生完成作業,並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和答疑,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二是拓展課程,在指導學生完成當日作業外,組織學生開展學科趣味拓展活動,如語文學科詩詞飛花令、課本劇表演、低年級繪本閲讀、高年級閲讀交流等,數學學科玩轉魔方、漢諾塔、九連環、趣味七巧板、巧算二十四點等,英語學科課本劇表演、經典電影對白等等。”
“基礎輔導+趣味拓展”的班本課程,既確保了學生基本在校完成書面作業,又為學有餘力的孩子拓展了學習空間,培養了學習興趣,助力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學校整合校內、校外兩類資源,搭建學生全面發展平台。組建了“體育類、藝術類、科技類、文化類”四大版塊三十餘個社團,研發校本課程,於每週二、四下午開展課後服務工作。
一方面,校內優質資源全部向學生開放。一是興趣體驗類資源,包括音樂、舞蹈、繪畫、球類、紙藝、微機、自然科學等各類功能室;二是素質拓展類資源,包括趣味遊戲、書法藝術、象棋、沙盤遊戲、書香校園閲讀等各類場地;三是科學實踐類資源,包括航模製作、3D創客空間、體育競技等場所。學校相關教師全程參與,並根據自己的特長開設相關課程,充實學生的課後服務時間。
另一方面,學校結合實際,通過整合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創新“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模式,遵照“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邀請有特長的家長以及社會愛心人士主動參與,協同育人共促發展。目前學校主要引進了校外輪滑、圍棋、計算機編程等專業人才為學生開設了相關課程。學生根據自身意願,報名參加相關社團活動。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基於學生個體差異和興趣培養的校本課程,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豐富了校園課後服務生活,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認可。”學校教導處主任張慶珍介紹道。
尚德課程,提升學生道德素養
在落實好“班本+校本”的課後服務體系過程中,學校立足尚德教育核心文化,研發系列尚德課程,隨機穿插在學校課後服務工作中。
學校在中午課後服務時段重點研發開展以“節儉”為主題的尚德教育課程。午間課後服務值班教師以學校研發的《德潤童心》校本教材為依託,帶領就餐學生誦讀關於勤儉節約方面的詩詞歌謠,給學生講述有關勤儉節約的故事,日復一日,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懂得了珍惜糧食、尊重農民伯伯勞動成果的道理,養成了每次“光盤”的好習慣。
“我們還利用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節點,在課後服務時間段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學生道德教育,保證德育時間不少於全部課後服務活動時間的10%。”學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王學閃説。
對於今後的打算,副校長安伯玲説:“課後服務工作任重而道遠,今後,我們將不斷完善‘班本+校本’的課後服務體系,積極拓寬服務渠道,優化服務內容和形式,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