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計時!如果孩子説“壓力很大,不想學習了”,家長該怎麼辦
距離高考還有不到兩週的時間,考生們已經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隨着高考時間臨近,學生們的壓力也在逐步增加,不僅會忐忑不安,甚至也會焦慮。 怎樣幫助孩子在最後的十幾天調整好考前心理狀態, 怎樣把握好角色定位助力孩子學習?小編整理了8個高考家長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一起來看解答吧!
考試前學生最擔心的是什麼
孩子們在考試前最多的擔心是“怕考試發揮失常”。
相信許多孩子在過去大大小小的考試中都偶爾出現過一、兩次考試發揮失常的現象,他們自然害怕在這關鍵的一考中又出現失誤。實際上所謂考試發揮失常,它產生的主要原因往往與孩子當時的心理狀態還有考題過偏、怪、難有關。
因此家長可以向孩子解釋,高級別的正規考試,出題是比較嚴謹認真的,反而不會出現有時在學校考試出現的怪題、偏題,不會有讓你看到題摸不着北的情況。
理解孩子的壓力並幫助他們
一般來説孩子的壓力來自兩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達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身體上的,長時間的緊張作息,超強度的聽課做題,睡眠不夠,他的身體自然感覺不舒服、累、壓抑。
因此,家長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關心他的身體健康,保證睡眠,同時包容他的負面情緒。
這個時間段家長禁止説什麼
不要總是問“複習的咋樣了?”“高考能不能考好呀?”…… 因為孩子沒法肯定地回答你!事實上沒有人是“複習完了”才去參加考試的,而且也沒法保證高考就一定能考好,總會有點不放心、沒把握。
如果孩子實事求是地回答你,沒複習好也沒有把握,這個信息又會強化他內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場的壓力。不要總是跟孩子討論最後的結果。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要從一條湍急的河流上走過一座獨木橋,過橋之前不斷地説掉下去會如何如何,那麼過橋的時候還能走的安穩嗎?
這個時間孩子不想學習了怎麼辦
經常會有學生反映他們會在某個階段有這種感覺:一方面內心很焦急,一方面卻又感到説不出的疲倦以至學習沒效率。
當孩子出現這種狀況時,請家長首先理解,這是大腦給出的一個信號:孩子需要適當休息調整了。人的大腦與其他器官一樣,需要勞逸結合,如果外界強制性地給予學習任務,大腦自身的保護機制便會產生所謂“保護性抑制”,就是説這時候的大腦已經沒有運轉的效率了!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想想孩子平時都喜歡什麼活動,提醒他休息休息。
如何面對自暴自棄的孩子
一些基礎差的孩子這個時候容易自暴自棄:反正我不行,複習也沒用,還不如就這樣了,考完了再説。
其實,對付消極心理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來置換它。我們做家長的要給孩子正面、積極的回答。
在考前這些日子,建議家長帶着孩子每天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你一定能、你一定行”“我要相信自己,不能自暴自棄”……開動腦筋,用更多積極的心理暗示來增強信心,讓積極心態成為一種心理常態。
孩子説“如果我考不好“怎麼辦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問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麼辦?”
有的家長説,無所謂,考不好就考不好!
有的家長説,考不好就完了,我沒辦法,到時候你自己看着辦吧。
……
這兩種回答都不可取,考試對孩子、對家長都很重要,不可能無所謂,這麼回答要麼口是心非,要麼是對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強調考不好的可怕後果,則會干擾孩子對學習的專注。
家長在這個時候最好認真地、誠實地與孩子共同面對這個問題,承認考不好的確是我們不願接受的,但無論怎樣現在都要盡心盡力,“咱們盡力!”只有這樣,將來才不會後悔、自責。
孩子開始失眠了怎麼辦
“失眠不是問題,對失眠的擔心才是問題”,考前考中出現失眠也是正常現象,困擾我們的不是失眠本身,而是“不想讓自己失眠”的心理。
這時,家長要告訴孩子:需要放下因失眠而焦慮的心態,順其自然,無為而治,閉目養神,同樣能夠起到休息的目的,能補充人體消耗的精力,第二天照樣精力充沛。
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試一試全身放鬆法:把自己交給牀以後,用最舒服的姿勢躺在牀上,享受牀帶來的舒適感,心裏默唸眼睛放鬆、眉毛放鬆、臉放鬆、肩膀放鬆、手放鬆、背放鬆、腿放鬆……慢慢自然就睡着了。
家長在最後階段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心態是決定學習成績三個必要的條件。方法和習慣,已經不是考前我們能立竿見影改變的了。所以這個時期,看到孩子或這或那的許多毛病,不要急於去糾正他。你能為孩子做的,就是讓他在這個時期保持一個穩定的學習心態。
具體來説,一是照顧好他的飲食、生活起居;二就是閉上批評的嘴巴。也許他吃飯的時間有點長,也許他在廁所磨嘰了半天,也許一晚上他去廚房翻了幾次冰箱……,不管怎樣這段時間體諒一下他們,這就是我們能為孩子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