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華重工董事長朱連宇:轉型廣義“總承包商” 自動化碼頭引發想象空間]振華重工是知名港口機械製造商,控股股東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自1998年至今,岸橋產品已連續19年穩居第一,佔據市場七成以上的份額。但是,隨着全球主要市場港機設備需求趨於飽和,振華重工的傳統業務面臨着巨大壓力。(21世紀經濟報道)
今年,一則“全球最大自動化碼頭年底試運營”的新聞讓振華重工(600320.SH)再次登上頭條。
振華重工是知名港口機械製造商,控股股東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交建”),自1998年至今,岸橋產品已連續19年穩居第一,佔據市場七成以上的份額。但是,隨着全球主要市場港機設備需求趨於飽和,振華重工的傳統業務面臨着巨大壓力。
儘管2016年振華重工已實現扣非後淨利潤扭虧為盈,但是對於管理者而言,這還遠遠不夠。“過去大家説振華是捧着金飯碗要飯吃,我現在不僅要吃上飯,還要吃好飯。”10月10日振華重工董事長、黨委書記朱連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朱連宇先後在中國交建內部幾家單位任職。2015年初,朱連宇來到振華重工,任黨委書記、副董事長,今年4月,正式擔任振華重工董事長。儘管不是“土生土長的振華人”,但這位管理者給振華重工帶來了不少新思路。
在他的理念中,除了港機,其他板塊也要力抓;更重要的是,在業務領域,不侷限於裝備製造,也不侷限於做“裝備系統集成總承包商”,而是依託公司控股股東中國交建及其下屬公司的資源優勢,在更為廣泛的領域做上“總承包商”。
“振華是民族工業的旗幟,現在我們還要把它打造成旗艦。”在闡述發展目標時,朱連宇如是表示,“什麼是旗艦?就是不僅振華自己走出去,還要利用好這麼多年積累下的全球資源和品牌優勢,帶動一批企業,大家一起走出去。”
不止於單機設備
自動化碼頭是振華重工的最新“名片”。
今年5月11日,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投入使用。這是亞洲首個集裝箱全自動化碼頭,振華重工為其提供了7台岸橋、20台自動化軌道吊和38台L-AGV自動化引導小車,以及碼頭的設備控制系統(ECS).
上海洋山港四期碼頭也在建設中,預計今年12月投入試運行。這是全球單體最大的全自動化碼頭,振華重工同樣承接了其全部港機設備的研發製造及安裝調試任務。
洋山港四期也是全球綜合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碼頭之一,據瞭解,它採用了多項突破性創新技術。例如,海側的岸橋和在陸一側使用的軌道吊全部實現自動化操控和着箱,並且都是雙箱作業,大大提高了自動化碼頭的運行效率。
事實上,受國外先進碼頭建設的啓發,早在2002年,振華重工就開始推廣其自動化碼頭設備。目前,歐洲、美洲、澳洲、亞洲共15個國家的26個碼頭已經應用了振華的相關產品。其中,荷蘭鹿特丹港、美國長灘島港、英國利物浦港等全球重要港口的自動化碼頭幾乎全線使用了振華的單機設備。
2014年12月,由常規碼頭升級改造的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試運營,成為國內首個自動化碼頭,振華重工為其提供了全套設備,以及自動化碼頭裝卸軟件控制系統。
“一攬子”打包產品出去,振華不再是單純的單機設備製造商,而是自動化碼頭系統的總承包商。在廈門、青島以及上海洋山四期全自動化碼頭中,設備控制系統(ECS)全部由振華重工自主研發。
據瞭解,自動化碼頭主要由兩套系統構成,一套是上文提到的ECS,是串聯起岸橋、軌道吊和AGV的設備控制系統,另一套是碼頭管理系統(TOS),負責整個項目的生產調度,好比碼頭的“大腦”。前者由振華開發,而後者則由碼頭方負責,最後整體由振華重工進行集成。
上文提到的青島港,採取的是卡爾瑪旗下的Navis碼頭管理系統,而洋山四期的系統則由上港集團(600018.SH)自主開發完成,這也使得該碼頭實現了從“神經”到“大腦”的全部國產化。
對於振華重工而言,碼頭管理系統也是一個可觀的方向。朱連宇對記者表示,在多個自動化碼頭項目的洽談中,正在爭取業務的“整體打包”。不過,他也坦言,因為涉及貨運數據等商業信息,取得碼頭公司信任,開發TOS系統並不容易,先期還是以與碼頭公司聯合開發為主。
轉型“總承包商”
“總承包商”是振華重工轉型的關鍵詞,但理解上卻可有狹義、廣義之分,也有橫向、縱向之別。
從自動化碼頭業務延伸出去,振華重工試圖將臨港的高科技移植到城市中。基於集裝箱代碼識別系統(CCRS),振華重工開發了一套智慧停車系統,能夠通過設置出入口的觸屏操作,實現車牌自動識別、車輛自動入庫、停車提醒等諸多功能。
這套系統由2015年開始研發,今年8月,公司為四川廣安建造的4套立體停車設備已經通過現場驗收,即將投入使用。朱連宇向記者透露,目前印尼的項目也在洽談之中,當地城市規劃部長表現了極大興趣。
自動化碼頭和智慧停車系統皆劃分在公司下屬的“智慧集團”中。目前,振華重工內部將主營業務分成了八類,由於各業務板塊跨度較大,去年公司內部成立了七個子集團,分管這八大業務,其中大重特型鋼構業務併入了“海工集團”,“港機集團”負責港口機械,即傳統的集裝箱起重機,而自動化業務劃入了“智慧集團”。這七個子集團目前採用事業部制管理模式,謀求專業化發展。
在轉型“總承包商”的過程中,振華重工當然也沒有忘記傳統的裝備製造業。事實上,在很多業務板塊,振華都在強調“配套”與“服務”。
朱連宇向記者透露,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港口碼頭,擁有一支超過1000名專業人員組成的服務隊伍,可以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為備品備件提供解決方案。
根據振華重工的測算,每年全世界碼頭的備件市場規模高達20億美元。為保證設備完好和維修及時,目前各碼頭往往自己儲備大量的備件,並適時往“倉庫”中加貨。
但這種模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碼頭的倉儲、物流成本。振華重工的設想是,“接管”碼頭的“備件倉庫”,利用其資源優勢,搭建一個全球港機備件供應平台。
朱連宇十分看好這一市場。“我們的碼頭客户資源是全世界最大的,但是這塊市場卻只佔了很小的份額。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持續擴大並主導全球港機備件售後服務市場。”
他的“野心”還不止於此。由於工作經歷橫跨中國交建旗下多家公司,朱連宇十分注重充分發揮中國交建及旗下公司的資源優勢。“原來振華只是自己走出去,這些年來,我們跟中交高度融合,在振華擁有自身優勢的區域,要集成中交內部資源一起走出去,組成一支聯合艦隊。”
在這個過程中,振華可以扮演的角色,不僅是裝備製造商,還有港口及其周邊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總承包商。除了原有業務外,振華還能進行渠道管理、平台拓展和資金管理等增值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