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紳森,一位85歲的老人,曾是一名教師,本來拿着退休工資就能夠養活自己。卻每天出去拾荒,掙點零錢。很多人可能覺得是不是他無聊,其實他是為了資助一些貧困學生,才選擇外出拾荒。
從12年起,老人就開始資助貧困學生,每年都會拿出5000塊資助貧困學生。老人曾資助過常山的女大學生,如今順利畢業,而且也成為一名英語老師。
一個一個資助,從未停止腳步,而這些資助的錢並不是老人的退休金,都是他拾荒而來的。老人説,捐錢很簡單,但是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幫助他人。看着背影,莫名的心酸。
家裏擺滿了這幾年外面拾荒撿來的物品,有些還能用的老人都會利用起來,省得浪費錢去買。
有人鄰居知道老人的善舉,他們會把自己的廢品整理好等老人來收,這樣減輕了老人的負擔。
有些電器能修好的老人會修好,然後拿到二手店去賣個好價錢。
老人收到了資助人的來信和照片,感到非常高興,老人説,只要自己有能力,就會將助學行動進行到底。人的善心是無法衡量的,但願這樣有愛心的人能夠健康長壽。
龍騰南陽訊8月9日,當方城縣拐河鎮東關村四組的貧困大學生曹雅琪接過退休幹部歐陽才資助的5000元時,這位19歲的女孩緊緊拉着歐陽才的手,擦着眼淚激動地説:“謝謝您,我一定好好讀書,等將來有能力時回報社會,報答您的恩情。”
曹雅琪是個苦命的孩子,父親在她七八歲時突發心肌梗塞去世,母親離開年邁的公婆和曹雅琪姐弟倆,重新組建家庭。面對這些不幸,曹雅琪擦乾眼淚,努力讀書,於2016年考入河南理工學院。歐陽才得知此事後,拿出5000元助其圓夢大學。從2016年9月3日到今年8月9日,他已連續兩年拿出1萬元資助曹雅琪,並表示會資助到她畢業。
從2014年開始,歐陽才還每年拿出5000元,連續4年資助拐河鎮西關村的學生韓傑。韓傑家境貧寒,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靠撿廢品供韓傑上完高中。2014年,韓傑考上信陽師範學院,歐陽才主動伸出援助之手。韓傑今年畢業,現在正準備報考研究生。
在拐河街,一説到歐陽才,人們都會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讚他人厚道、心腸好。10年來,歐陽才資助的學生少説也有十幾個,花的錢至少也有十多萬。
2007年,白灣學校改擴建學校時,歐陽才多次無償資助學校水泥,還花費2000多元給學校教室安裝玻璃。2005年,養馬口小學搞校建,歐陽才給學校送去了5500元的水泥……
有人不解地問他:“你今年60多歲了,平時賺錢也不容易,為什麼花這麼多錢資助學生和學校呢?”歐陽才動情地説:“家裏的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雖然我賺錢不容易,但我覺得資助貧困學生,能為家鄉教育發展作點貢獻,這是做善事,心裏踏實。”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徐晴 通訊員 劉文方 梁慶祥
(2017-08-16)
天津北方網訊:2017年仲夏時節,一封由甘肅省清水縣41所中小學校長親筆簽名的感謝信寄到了天津市委領導同志手中:“津隴有情,愛心無價!周振明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的真情感動了清水33萬父老鄉親,他的愛心廣為傳頌,他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着清水人民改變家鄉面貌的信心和決心。”
信中這位深受愛戴的老人,就是本市河北區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原主任周振明。
點亮一盞燈
照亮的卻是整個世界
甘肅清水是國家級貧困縣。1996年,周振明在擔任河北區政府合作交流辦主任時隨團到清水考察,當地的貧困和孩子們的艱苦深深觸動了他。打那以後,每年夏天,周振明都買好學習用品等,一路輾轉20多個小時去看望清水縣的孩子們。2003年退休後去得更是多了。20年來,他已往返天津、甘肅兩地43次。
“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給孩子們點亮的也許只是一盞燈,但給他們照亮的卻是整個世界。”20年來周振明個人捐助資金36萬元(含物資折價);動員社會愛心人士積極參與,累計捐款捐物摺合人民幣316.59萬元;慰問55所中小學校,3.8萬多人次貧困生受到捐助,701名特困生圓了上學夢。
周振明家中並不富裕,愛人是江蘇省濱海縣圖書館退休職工,全家一起擠住在不足50平方米的老式偏單裏,家中沒有高級的傢俱、電器,卻遍地堆滿了助學扶貧的捐贈物。他過着簡單的生活,體驗着不平凡的人生,他用凡人善舉踐行一心為民服務的宗旨。
播下一粒種
良好家風愛心傳承
每次從清水扶貧回家,周振明不管多累都要和孩子們講一講過去幾天的經歷。無私奉獻、扶困助學的義舉深深感染着他的家人。
2001年7月的一天,周振明的小女兒揣着第一個月工資1595.6元回到家,告訴父親:“我要把這些錢全部捐獻給清水縣的孩子們。”3歲的孫子周鈺城也學着小姑姑的樣子大聲説:“我有壓歲錢,我也要給小朋友們獻愛心。”那一年小鈺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壓歲錢,與小姑姑一起湊了3000元,寄給了清水縣草川鋪鄉南寺小學的30名特困生。自此,兒子女兒每個月都要拿出部分工資,孫子和外孫女也拿出壓歲錢,存入“家庭愛心基金”,捐贈給貧困學生。
2008年6月29日,周振明帶上10歲的孫子周鈺城,幾經波折,來到距汶川震中20公里的通濟鎮中心小學,併為那裏的4所學校捐贈了學習用品及食品。7月3日,周振明帶着小鈺城趕往甘肅省清水縣,看望金集鎮中心小學等10所學校、8個教育點的同學們。時任清水縣副縣長的中秋把小鈺城緊緊地抱在懷裏説:“孩子,謝謝你!”
捧出一顆心大愛架起連心橋
“退休了,為黨為人民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責任!”
2013年7月,由於受多次持續性大暴雨和“7·22”岷縣地震的波及影響,清水縣不少鄉鎮受災。正在清水縣開展扶貧助學活動的周振明也在第一時間加入當地抗洪搶險隊伍,年過七旬的他同扶貧辦幹部職工一道,徒步到清水縣白沙鄉西靈山查看災情。回到住地,又迅速與河北區及一些愛心人士聯繫,爭取各方的援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河北區委、區政府及愛心人士共計為清水縣捐送救災資金50萬元;他本人向山門、金集、賈川、遠門等學區捐贈數萬元物資。今年7月,周振明與江蘇省南通市愛心人士一起,不遠千里冒着酷暑,把價值2萬元學習用品和2萬餘元現金送到清水縣。
在周振明精神的感召下,天津市、蘇州市、南通市、鹽城市等20多個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及中小學到清水縣扶貧助學,與部分中小學結成友好幫扶學校,累計受益學生3.8萬人次……
津隴有情,大愛無疆。20載扶貧助困,20年愛心不斷。周振明的真情感動着清水33萬父老鄉親,他的愛心和義舉在清水縣廣為傳頌,給清水縣的孩子們帶來了新的希望。(“津雲”—北方網編輯侯靜)
(2017-08-13)
[泉州新聞-閩南網]
22年堅持 搭起“愛心助學橋”
泉州82歲退休老師,先後籌集1600萬元,資助5638名學子
胡老還學習使用微信,方便與學生聯繫
騎壞4輛自行車,走遍安溪大小村莊,幫扶5000多名學生……82歲的泉州市安溪縣退休老師胡云豹搭建22年如一日“愛心橋”,牽線籌資1600多萬元,資助貧困生達5638名,令人感動。
胡老介紹説,因為目前處於暑假,相關入學工作和高考錄取工作還在持續進行,愛心資助工作也在跟進,“按照往年的經驗,今年預計資助的貧困學生人數500餘人,其中大學生將達到300多人”。胡老表示,以前他需要四處尋訪,隨着報道的增多,後來越來越多學生和資助對象開始主動聯繫他。
昨日,導報記者來到胡老家中,瞭解其背後的點點滴滴。
退休教師踏上愛心助學之路
在胡云豹家中,其大廳顯眼處懸掛着一塊“教育世家”牌匾。胡云豹告訴導報記者,他曾在中小學任教32年,1991年退休後到安溪縣關工委擔任副秘書長,從1995年起,他正式踏上愛心助學之路,一晃就過了22年。在他幫助下,5638名學子得以圓了求學夢。
談起助學的初衷,胡云豹動情地説,他家裏兄弟姐妹眾多,從小家境拮据,很多同齡人都放棄求學了,但他的父母堅持讓他讀書。為了求學,他每天走十幾公里的山路,放學後還要幫忙家裏幹農活,而他的學業在學校出類拔萃。
正是因為自身的這段特殊經歷,胡云豹對貧困學子也更能感同身受,深知貧困學生對學習的渴望。22年來,他無論酷暑寒冬,都一直奔波在為貧困生牽線搭橋、尋求資助的道路上,並搭起5000多座愛心助學橋,籌集了1600多萬元的愛心款。
在這一過程中,胡云豹先後騎壞了4輛自行車,手提的包也日漸厚實。隨着年齡的增長,胡云豹近年來沒能繼續騎自行車,但是文件包卻始終不離身,依舊奔波在這條愛心大道上,並與時俱進學習使用智能手機。
整理資料 希望助學可以延續
“以前都是手寫,後來就改成電腦打印,再後來我也學習使用微信等,方便與受助學生們聯繫。”胡老告訴導報記者,隨着科技進步,他一點也不敢懈怠,將22年來的資料全部規範化整理,以利於將這份愛心工作長久進行下去,同時也搭建了一個他與受助學生的“朋友圈”。
據介紹,胡老牽線搭橋採用資助者與貧困生“一幫一”結對幫扶方式。在胡老的感染下,安溪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企業家、社會愛心人士和海外僑親紛紛慷慨解囊,伸出援手資助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
據悉,部分資助者從小學、初中、高中一直資助到大學畢業,甚至續助讀研究生,長達10多年。面對眾多的學生材料和信息,胡老卻整理得井井有條,對每一次的資助也都如數家珍。在胡老的家中,導報記者不僅看到了整理齊整的學生信息,還有一疊厚實的相片,記錄着愛心的點點滴滴和學子的成長之路。“愛心助學的方式很多,但是能夠以結對幫扶形式長久持續下去的卻不多,也更顯得可貴。”胡老表示,資助行為不應該只是給予經濟的幫扶,更重要的是要達到精神層面的幫扶。令其欣慰的是,許多受助學生都表現十分優異,先後考上理想大學,更有受助學生在工作後,也開始接棒資助其他貧困學生。“對他們的遭遇備感同情,對他們的努力十分感動。”胡老説,每一次貧困學生得到愛心人士的幫扶後,他都十分喜悦,希望這份人間大愛能夠持續流傳下去。(記者 陳龍山 郭冰德 文/圖)
(2017-07-20)
本報訊(記者 王巷扉 通訊員 葉承慧 楊君弟)“我一定會加倍努力,回報吳爺爺這麼多年對我的關愛。”近日,松陽縣即將參加初升高考試的吳真真同學收到了一份珍貴的禮物——與她結對多年的愛心人士吳永昌老先生表示,將繼續捐助她完成高中學業,這讓她備受鼓舞。
今年88歲高齡的吳永昌,在六年前首次來到松陽,開展助學行動。六年來,在吳永昌老先生的帶動下,他和他的愛心團隊從最初資助玉巖小學的50名學生開始,到2017年上半學期已累計資助松陽困難學生564人次,共計55.4萬元。據瞭解,今年他們還會將資助規模擴大,將結對名額增加到212人。
“我們只是想為山區孩子們唸書,做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吳永昌説。吳永昌曾擔任浙江省審計廳總審計長,退休後一直牽掛山區教育事業。十年前,吳永昌開始實施他的愛心助學計劃,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家人、同事、朋友參與其中,組成了一個目前已有百人規模的愛心助學團隊。
2012年,吳永昌和他的愛心團隊走進玉巖鎮中心小學,一次性對學校50名山區困難學生進了結對助學,當時就讀五年級的吳真真就是其中之一。
“吳老當時在我們學校説的話,有兩點我記得特別清楚。”玉巖小學教師葉愛春説,當時吳永昌對助學活動就提了兩點要求,一個是受助的學生要有好品德,成績好壞在其次;另一個是需要學校每學期把孩子們的成績單和在校表現予以告知,讓助學團隊的成員對捐助的學生能有更多的瞭解。
也正是結對後的每學期告知,讓吳永昌真實地瞭解到吳真真點滴的進步。2014年,第三次來松陽助學的吳永昌不顧路途遙遠,專程到吳真真家感受了她的學習、生活條件,並打破了原有隻針對小學生的助學計劃,決定繼續幫助她完成初中學業。這次對吳真真高中學習的資助,則是吳永昌對她優異表現的第二次肯定。
出於對困難學生的關愛,吳永昌每年堅持走訪山區學校和學生家庭。“吳老每次都堅持自己去,再遠的車程都不怕。”負責吳永昌與學校之間聯繫的松陽縣關工委工作人員介紹,前後六年,年過八旬的吳永昌已先後到訪過玉巖、三都、板橋、新興、安民等鄉鎮的所有小學,有的甚至去了好幾次。
就在前幾日,吳永昌又奔赴三都、靖居、板橋幾所小學,為今年開展的新一輪助學行動進行摸底。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還專門給畲鄉的老師們帶去了精心準備的慰問品,他説,解決孩子們的困難是他和團隊成員們共同的心願,關心關愛山區教師的生活,也是助學活動最有意義的一個環節。
(201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