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到減肥大家最羨慕的是易瘦體質的人吧,同樣的食物,ta吃了不發胖,而你卻吃多少長多少,這就是傳説中的怎麼吃都不胖和喝水都長肉之間的距離,説不悲憤那是騙人的!!那麼先來看看如何養成易瘦體質吧!
1.調整睡眠時間
早睡早起,才能讓一整天的飲食規律正常,而且好的睡眠有助身體分泌更多的瘦素,所以想變易瘦體質要先調整睡眠時間。
2.調整飲食
三餐定時定量,早上吃的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精而少,這不僅是養成易瘦體質好規律,也是養生的秘訣。
3.多喝水,多吃含膳食纖維和含鹼的食物
每天喝足量的水,它能促進消耗提高代謝,而含豐富膳食纖維和含鹼的食物,都有助均衡營養和改善酸性易胖體質。
每天堅持做到以上三點不僅能養成易瘦體質更能加速瘦身
隨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自己的自身形象和身體健康情況,往往有很多上班族由於長時間久坐辦公室,不能適當地進行運動特別容易導致復發,身體變得越來越胖,肥胖不僅會嚴重影響我們的自身形象,同時也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肥胖會導致我們的心臟壓力過大,特別容易引發心臟疾病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發生,那麼因為每個人對肥胖的理解不同,所以説有些人根本不胖但自己總覺得很胖,那麼怎麼鑑定自己是否是肥胖體質那,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肥胖體質測試的方法。
肥胖體質測試的方法
BMI是BodyMassIndex的縮寫是指體質指數的意思,是評估體重與身高比例的常用工具。BMI是世界公認的一種評定肥胖程度的分級方法,世界衞生組織(WHO)也以BMI來對肥胖或超重進行定義。它主要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衡量你是否超重,以及是否有肥胖引起的慢性疾病的危險。BMI值是一箇中立而可靠的指標,比單純的以體重來認定,更具準確性。
BMI的計算公式為:BMI=體重(kg)/(身高(m)×身高(m))
例如一個人,體重為70kg,身高1.75m,通過BMI算出來是22.86。
E.g.:70÷(1.75×1.75)=22.86
BMI指數為18.5~23.9時屬正常。
世界衞生組織認為,對於18至65歲的人來説(孕婦、哺乳期婦女、老人及身型健碩的運動員除外),可以按以下的標準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
BMI值不足18.5——偏瘦;
BMI在18.5~24.9——正常;
BMI在25~30——超重;
BMI超過30——肥胖。
另外,中國衞生部做出了更適合中國國情的判斷,認為BMI在18.5~23.9時,這個人的BMI在正常範圍內,此時他的身體比較健康。BMI低於正常範圍,則會因為體內脂肪含量水平過低,使身體不能完全提供必需的脂肪生理功能、免疫力下降等。而BMI高於正常範圍,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血脂異常等肥胖相關而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的概率會顯着增加。
因此,如果您BMI低於18.5,則您需要增強鍛鍊,增加營養,適當增重;如果您BMI大於或接近於24,就可以考慮減肥了;最理想的體重指數是22。
肥胖的防治措施
1、適當減低膳食熱量。攝入熱量低於消耗熱量,負平衡時體脂逐步分解,體重逐步下降。
2、用低熱值食品代替高熱食品,用家禽肉、瘦肉代替肥肉。用雞蛋、牛奶、豆製品代替糖多、油大的點心。巧克力、奶油冰激凌、糖果應不吃
3、儘量不消減食物的體積和數量。在減少糖多、油大、熱值高的食品的同時增加蔬菜、豆類、豆製品等莖類蔬菜如:芹菜、油菜、小白菜;瓜類蔬菜如:冬瓜、西葫蘆等。
4、優先考慮消減主食。主食和肥肉一樣吃得過多都會引起單純性肥胖。
5、逐步減少糖多、油大、營養價值不高的食品如:甜點心、油炸小吃、西式快餐、甜飲料等
我們都知道擁有傲人的身材會更吸引人的眼球和注意力,但是擁有健康的身體是更重要的,通過對肥胖體質測試的方法瞭解之後,我們不要盲目地總是為了追求完美不斷的進行減肥,這樣對身體的傷害是特別大的,但是如果測試是肥胖體質一定要注意控制體重,以免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2017-07-27)
易瘦體質是指基礎代謝率高、熱量消耗快、腸胃道蠕動速度快、食物消化分解後熱量利用多的不易發胖、較耗能的體質。 那麼,如何才能養成這種人人稱羨的易瘦體質呢?
怎樣才算易瘦體質?
腰圍和BMI值(身體質量指數)是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的重要依據。
腰圍可以反應腹部脂肪堆積的程度,是腹部肥胖與否、內臟脂肪多少的判斷標準。 腹部脂肪的堆積與一系列身體代謝異常的疾病有關,也是診斷代謝異常症候羣的標準之一,脂肪越多就越可能罹患代謝症候羣。
統計學上看,腰圍也與內臟脂肪有關,粗大的腰圍表示脂肪在腹部堆積多。腰圍越大,內臟脂肪越多。國際糖尿病聯盟認為男性腰圍不應該超過94cm、女性腰圍不應該超過80cm,一旦超過這個標準,就會顯著增加罹患糖尿病的危險。
至於通過身高和體重計算出的BMI值,一般是作為判斷體重是否超重的依據。 不同的人按照自己身體的BMI值會有不同的總熱量需求(其中包含基礎代謝所需的熱量)。 世界衞生組織主張BMI超過25的人應該注意積極減重。
(請參見:健康瘦身 | BMI高就表示胖嗎?WHR更可靠)
易瘦體質養成第一步:飲食均衡
許多人減重的第一步是“節食”,以為少吃或不吃就能瘦。事實上,在節食前期,肝糖就會開始分解,可能導致身體脱水,進而造成體重減輕的假象,只要多喝兩口水,體重便又回來了。 節食中期,肌肉分解,減掉了能使脂肪燃燒的肌肉、水分、內臟組織等,反而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 節食後期,脂肪分解、體重下降緩慢,這時,減重者以為脂肪已經順利減除而開始進食,卻反而造成脂肪堆積。
如果飲食均衡並固定從事有氧快走及腹部運動,就不用擔心會再回彈。尤其有的人只吃單一種食物來減重,導致身體熱量不足、水分和肌肉減少、新陳代謝能力退化、基礎代謝率下降,之後如果恢復正常飲食,脂肪堆積的速度反而更快。
食物是減重的大敵,吃太多,熱量、營養過剩,多餘的熱量會轉成脂肪,而代謝不掉的營養則堆積成為內臟脂肪。 身體能量若要正常代謝,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分這六大營養素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種,都會對身體機能造成影響,導致代謝能力變差,不均衡的飲食對養成易瘦體質有害無益。
所謂“均衡的飲食”也就是均衡地攝取各類食物,並讓吃下的食物能被完整地消化、吸收、利用,幫助身體發揮最大效能,維持新陳代謝的穩定,有效排除多餘脂肪。
均衡飲食能促進人體內瘦素(Leptin,簡稱LP,它是一種由脂肪組織分泌的蛋白質類激素。)的分泌並提高其敏感度,有效控制食慾、調節熱量、抑制脂肪合成。 所以説,均衡飲食是養成易瘦體質的第一步。
均衡飲食小技巧
● 均衡攝取六大類(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礦物質、水)食物。
● 不偏食。
● 不暴飲暴食。
● 食物種類經常更換,增加食物的多樣化。
● 多吃當季本地的新鮮食材。
● 一日攝取最多3調羹的油脂。
● 儘量減少使用動物油脂。
● 多吃有機蔬菜。
易瘦體質養成第二步:擇優吃澱粉
澱粉類的食物很好吃,但熱量也很驚人,尤其是精緻澱粉類食物,如:白米飯、饅頭、吐司等,多吃會造成肥胖,而且不容易變瘦。
然而屬於糖類的澱粉同時也是身體熱量的主要來源,以及脂肪燃燒的必要成分。 澱粉攝取量不足,身體熱量不夠,脂肪燃燒不完全,會連帶影響到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導致血糖降低,妨礙體內能量正常轉化,使得人體產生的能量不足。肌肉因為被用來製造血糖而減少,加重代謝功能的退化,更難養成易瘦體質。
因此,要養成易瘦體質的第二步就是拒絕精緻澱粉,多吃優質澱粉,如:飽含抗性澱粉的根莖類食物,像是山藥、地瓜等,以及飽含維生素、膳食纖維的全穀類,像糙米等。能量充足了,基礎代謝率增強了,易瘦體質也就不遠了。
易瘦體質養成第三步:有氧運動+多喝水
易瘦體質的形成,代謝是重點,而從事有氧運動、喝充足的水都有助於增強代謝能力。 脂肪分解需要氧氣,呼吸快一點兒但不會喘不過氣的有氧運動,在進行的時候、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都可以燃燒體內脂肪,也可以增加好膽固醇,還會因為增加肌肉組織的量,而提升基礎代謝的比率。
最簡單的有氧運動是快走、慢跑或騎行(請參見:小黃車和摩拜,哪個更減脂?)。
人體內的養分運送、廢物代謝也都需要水,水還是脂肪燃燒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喝水可以抑制食慾、讓身體產生飽足感。 此外,研究表明,若水分攝取不足,會讓脂肪堆積得更多,這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時,腎臟就無法發揮功能,肝臟就要負擔腎臟的工作,這會造成肝功能減損,能代謝的脂肪便越來越少。 因此,喝足夠的水可以幫忙減肥,對人體代謝有莫大的幫助。 一日飲水量若能控制在2-3升之間最理想,足可供應身體一天代謝所需。
總 結
想要養成易瘦體質,就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腰圍與BMI值,並通過均衡飲食、優質澱粉,以及保持良好的有氧運動習慣來維持或提升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此外還要適量地喝水,讓肝臟維持良好的代謝功能,幫助身體有效地代謝脂肪。
書籍信息
文字摘選自原水文化出版,洪泰雄著作《代謝平衡,健康瘦身》一書。
猜你喜歡
夏日《瘦身飲食寶典》,喜歡的收藏啦!
助你快速瘦身的 7 個簡單練習
提高新陳代謝,養成易瘦體質的10大秘笈
健康瘦身 | BMI高就表示胖嗎?WHR更可靠
跑步瘦身3要素
更多精彩,盡在「陪你瘦」
(2017-07-27)
BMI值原來的設計是一個用於公眾健康研究的統計工具。當我們需要知道肥胖是否為某一疾病的致病原因時,我們可以把病人的身高及體重換算成BMI值,再找出其數值及病發率是否有線性關連。不過,隨着科技進步,現時BMI值只是一個參考值。要真正量度病人是否肥胖,體脂肪率比BMI更準確、而腰圍身高比又比體脂肪率好、但是最好的看法是看內臟脂肪(若內臟脂肪正常,就算腰圍很大及體脂肪率很高,健康風險不高,日本相撲很多都是這種胖法)。因此,BMI的角色也慢慢改變,從醫學上的用途,變為一般大眾的纖體指標。BMI是Body Mass Index 的縮寫,BMI中文是“體質指數”的意思,是以你的身高體重計算出來的。BMI是世界公認的一種評定肥胖程度的分級方法,世界衞生組織(WHO)也以BMI來對肥胖或超重進行定義。
身高體重指數這個概念,是由19世紀中期的比利時通才凱特勒最先提出。它的定義如下: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舉例:
例如:一個人的身高為1.75米,體重為68千克,他的BMI=68/(1.75^2)=22.2(千克/米^2)當BMI指數為18.5~23.9時屬正常。
BMI是與體內脂肪總量密切相關的指標,該指標考慮了體重和身高兩個因素。BMI簡單、實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 在測量身體因超重而面臨心臟病、高血壓等風險時,比單純的以體重來認定,更具準確性.
BMI值的侷限性:
BMI值原來的設計是一個用於公眾健康研究的統計工具。當我們需要知道肥胖是否對某一疾病的致病原因時,我們可以把病人的身高及體重換算成BMI值,再找出其數值及病發率是否有線性關聯。不過,隨着科技進步,現時BMI值只是一個參考值。要真正量度病人是否肥胖,還需要利用微電力量度病人的阻抗,以推斷病者的脂肪厚度。因此,BMI的角色也慢慢改變,從醫學上的用途,變為一般大眾的纖體指標。
成人的BMI數值:
過輕:低於18.5
正常:18.5-23.9
過重:24-27
肥胖:28-32
非常肥胖, 高於32
由於存在誤差,所以BMI只能作為評估個人體重和健康狀況的多項標準之一。全美衞生研究所(NIH)推薦醫生參照以下三項因素評估患者是否超重。
BMI腰圍——測量腹部脂肪 與肥胖相關疾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LDL(“惡性”)膽固醇過高、HDL(“良性”)膽固醇過低、高血糖和吸煙。
由於BMI沒有把一個人的脂肪比例計算在內,所以一個BMI指數超重的人,實際上可能並非肥胖。舉個例子,一個練健身的人,由於體重有很重比例的肌肉,他的BMI指數會超過30。如果他們身體的脂肪比例很低,那就不需要減重。[1]
指標 聽語音
標準
傳統的是成人體重標準是少於30,但亞洲成人指標近被改為27.5。一個BMI達到24的亞洲成年人被認為是超重,而理想指數是18.5至23.9。
數值
兒童的BMI數值並不單單適用於成年人。對於成長中的兒童,我們亦可利用他們的BMI值來推算他們是否超重。以上的BMI計算式亦適用於2-20歲的人,但他們的過重及過輕指標,並非由一個固定的BMI值決定。這是因為不同地區的兒童有不同的成長速度,若使用一個固定數值,容易做成錯誤判斷。
很多國家及地區每年都會為當地的兒童作身高和體重的統計。這些統計數據,都可以轉化成為BMI值,從而再統計出當地兒童的BMI值分佈。根據這個分佈,地方健康政府可以推算出當地兒童的過重及過輕指標。一般來説,都會採用統計出來的平均BMI值及其標準差值,再計算出其常態分佈的最高5%及最低5%作為過重及過輕指標。另一方面,其BMI值位於常態分佈的85%-95%區段的兒童,他們都有超重的危機。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定下的標準,亞洲人的BMI(體重指標BodyMassIndex)若高於22.9便屬於過重。亞洲人和歐美人屬於不同人種,WHO的標準不是非常適合中國人的情況,為此制定了中國參考標準:
最理想的體重指數是22
|不適合人羣:
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BMI的,如:
1. 未滿18歲;
2. 是運動員;
3. 正在做重量訓練;
4. 懷孕或哺乳中;
5. 身體虛弱或久坐不動的老人。
如果認為BMI算出來的結果不能正確反映體重問題,請帶着結果與醫師討論,並要求做體脂肪測試
今日話題,你的體質達標了嗎?
(2017-06-14)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文章是這六種體質可能是癌症體質,要加緊預防
癌症(cancer)也稱惡性腫瘤,和它相對的是良性腫瘤。癌症是由於機體細胞失去正常調控,過度增殖而引起的疾病。過度增殖的細胞稱癌細胞,癌細胞常可侵犯周圍組織(浸潤,invasion),甚至可經體內循環系統和/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癌症轉移)。 癌症有許多類型,而病症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癌細胞所在部位、惡性程度及是否發生轉移。
6種體質易患癌症
癌症的發生由綜合因素引起,其中和人的體質有很大關係,快來看看你是否“吸引”癌細胞。
中醫認為,人的體質可分為9種,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
除了平和質,其他8種均屬於“偏頗”體質。通過多年臨牀總結,醫生們發現,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氣鬱質、痰濕質、血瘀質,這6種體質的人易患腫瘤。
1、 氣虛質
平時疲乏易出汗、氣短懶言、目光無神。這種體質常見於過度勞累的人,容易得肺癌。
2 、陽虛質
怕冷、自汗、大便稀溏、夜尿清長,多見於老年、長時間過度勞累、貪寒涼的人,他們患癌比例明顯偏高,特別是貪寒涼的人易得胃癌。
3 、陰虛質
體型消瘦、口燥咽乾、便秘尿黃、手足心熱、易煩躁,由於人體過熱,陰液過度“蒸發”,導致陰液不足,也容易得肺癌。
4 、氣鬱質
往往憂鬱脆弱、敏感多疑、悶悶不樂、胸脅脹滿,久而久之極易患上腫瘤。
5 、痰濕質
多是胖子,平時過食肥甘厚味、飲酒無度,往往感覺胃脘脹滿、口甜黏、身重如裹,他們是腫瘤的好發人羣。
6 、血瘀質
多見於疾病久治不愈、反覆發作者,容易出現血瘀,看上去膚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眶黯黑、舌質青紫者。像遷延不愈的肝病患者,往往面色晦暗,容易患上肝癌。
發現自己屬於上述6種易感體質,怎麼辦?
易感並不代表一定會患上癌,只有其中“正氣不足”的人才會。所謂正氣不足,類似於西醫所講的免疫力低下。人們完全可以通過調理體質的方法來達到預防腫瘤的效果。
從膳食和健康方面預防癌症的10條建議
建議一:合理安排飲食。在每天的飲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穀類和豆類應占2/3以上。
建議二:控制體重,避免過輕或過重。在成年後體重增幅不應超過5千克。用體質數(BMI)公式來衡量。公式:BMI = 體重(kg) / (身高(m) x 身高(m))。BMI小於20,體重不足;BMI為20~25,理想體重;BMI為25~30,輕微超重;BMI大於30,嚴重超重。
建議三:堅持體育鍛煉。如果工作時很少活動或僅有輕度活動,每天應有約1小時的快走或類似的運動量。每星期至少還要進行1小時出汗的劇烈活動。
建議四: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應吃400~800克果蔬,綠葉蔬菜、胡蘿蔔、土豆和柑橘類水果防癌作用最強。每天要吃五種以上果蔬,且常年堅持,才有持續防癌作用。
建議五:每天吃600~800克各種穀物、豆類、植物類根莖,加工越少的食物越好。少吃精製糖。
建議六:不提倡飲酒。即使要飲,男性一天也不應超過兩杯,女性一天不應超過一杯。
建議七:每天吃紅肉(即牛、羊、豬肉)不應超過90克。最好是吃魚和家禽以替代紅肉。
建議八:少吃高脂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選擇恰當的植物油並節制用量。
建議九:少吃鹽,少吃醃製食物。鹽的每日消耗量應少於6克(約一茶匙)。
建議十:不要食用在常温下存放時間過長、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有喜歡看的健康資訊也可以在下方告訴我們,我們每天都會更新最新的健康資訊給大家。
(2017-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