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陣子,幾個小學同學小聚。多年沒見,大家都回憶起過去的青春往事和校園記憶。有人提起當年一個調皮搗蛋的同學L,然後有人説:“他現在已經當大老闆了,在老家開了好幾家餐館,生意好得很!
其他人嘖嘖稱奇,又有人説:“其實我們服班上那幾個經常搗亂、讓老師頭痛的同學,現在都混得很好。比如當年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經常遲到的Y,現在已經自己開公司了。還有那個天天被父母打的老剛,據説去安哥拉淘金髮了大財……”
確實,我們周圍的那些“不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很有出息。這個情況使許多人感到困惑。
二
在許多家庭中,聽話往往代表着無條件的聽從父母的話,服從老師的要求,符合周圍人的期望。因此,聽話的孩子的標準形象大多是乖乖仔或者乖乖女。
這樣的孩子通常沒有多少主見,把決定權都教給父母、老師等權威。或者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但習慣性地失聲,強迫自己服從他人的要求。
從這個角度説,聽話的孩子既可憐又可怕。可惜的是,從小就沒有想法也沒有意見。可怕的是,這種壓抑自我的情緒如果日積月累,將會對自己或周圍造成怎樣的傷害?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許多人要求孩子聽話,常常只是為自己省事,而不關心他們的內心成長。
君不見,有多少父母只要求孩子聽從自己的話,而最討厭聽到孩子説“不”?
君不見,多少父母給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日程安排,只要求他們無條件的接受,而不會去考慮孩子內心是否渴望自由?
相反,那些從小就“不聽話”的孩子通常更自信,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些孩子不會因為周圍的權威而輕易改變態度,做事更能堅持,長大自然更有出息。
三
世界還需要“不聽話”的孩子。
擴展地説,這些孩子更有創造力,敢於改變周圍的事物。可以説,這種能力是過去甚至未來世界所倡導和需要的。
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早就説過:活着,是為了改變世界。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這個理念,並取得了顯著成績。
至於未來世界,雖然現在還沒有人真正看到它,當前火熱的《未來簡史》裏面就提出一個被廣為流傳的觀點是:人工智能將大放異彩,甚至取代人類的許多工作。許多科學家堅信,隨着人類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的確會越來越發達。
與人工智能相比,人類更出色的地方肯定包括:創新。
因此,不聽話的孩子,其實更受這個世界的需要和歡迎。
四
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
首先,父母們要放棄“省心”的觀念。
其實,教育從來不是省心的事。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背後都有辛苦付出的父母。古有孟母三遷,為了讓小孟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有遠見的母親帶着他三度搬家,終於在學校旁邊安頓下來,只有這樣他才能健康成長。今有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馬斯克的母親垂範,在她四十歲的時候一個人打五份工養三個兒子,生活艱難卻從不抱怨,養成了馬斯克面對困難從不妥協的性格。
因此,為了培養優秀的孩子,父母一定不要抱着“省心”的想法,必須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陪伴和教育他們。
其次,父母們要培養“有主見能聽話”的孩子。
許多父母應該重新定義“聽話”的含義。“聽話”不應該是讓孩子無條件的服從權威,壓抑或抹殺自身的想法。
“聽話”應該是讓孩子們學會自己判斷,不能人云亦云,要能獨自前行。
一方面,在平時給孩子儘可能多的獨立空間,養成他們獨立決定和獨立思考的習慣,讓他們“有主見”。
另一方面,也要讓孩子“能聽話”。
這裏的服從意味着能夠接受他人的意見,然後做出理性的決定。儘管要讓孩子能獨立思考,但很多時候,由於經驗不足,孩子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因此,在做出決定之前,養成他們理性思考和聽取他人意見的習慣非常重要。
怎麼培養呢?著名的親子教育家陳墨曾經説過:要訓練孩子獨立思考,那麼他的父母就不要管太多,平時就要告訴他:孩子,每個人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你做你的,爸爸媽媽做我們的。如果你有什麼問題需要詢問請教,那麼我們也可以幫你。
只有這樣,教育才能融入日常教育,春風化雨般地讓孩子慢慢成長,才能讓聽話的孩子有主見,讓有主見的孩子能聽話。
上面的方法您學會了嗎,每個寶寶的成長期間避免不了一些小的問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可以使他們領先再起跑線上,那麼本期就暫時到這裏啦,關注我,下期同一時間不見不散!